为什么你的生活方式会这么难,而《被讨厌的勇气》教给我的生活方式却
你其实可以生活的很简单
今天为你解读的是《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的第三章,这章的主题是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挺有意思的,今天分享这张文章对我感触最深的两个点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闺女一般都是爸爸的小公主,所以在有闺女的家庭里,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个局面:妈妈严厉教导,爸爸心软仁慈。
我家弟弟的老婆就是这样的,她脾气火爆,在家掌握着“生杀大权”,而我弟弟性格随和,却是这个家庭的“和事佬”。有一次,侄女放学后的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玩平板电脑,她妈妈说教之后才进房间写作业。而在写作业时,她态度散漫,一会儿切橡皮擦,一会儿偷看妈妈来没来检查。写作效率太慢的她最终惹恼了她妈妈,她妈妈一气之下守着她写作业,连带着爸爸也一同遭殃。写完作业的她和爸爸一同讨好她妈妈,家里的氛围才重新活跃了起来。
在我弟的家庭里,还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已经十岁的闺女不愿独自睡觉,依然想和妈妈一起睡。
其实孩子应该和父母睡还是分床睡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分析孩子的情况,每个阶段孩的需求是不同的,要从整体去观察孩子。有时候,孩子和父母睡只是为了寻求安全感,如果想要孩子分床睡,可以去帮助孩子找到能给他带来安全感的物品和方式。
如今,并不是所有家庭都是严父慈母。在多元化的家庭里,这一种组合方式,有时也是出奇的和谐。
书中的哲人在解读阿德勒心理的主张是这样说的:一切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如何辩别是谁的课题: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不干涉他人的课题。
以阿德勒思想来教育孩子的话,就孩子学习的这件事来说。告诉孩子这是她自己的课题。在她学习的时候父母要随时准备给予帮助,但绝对不能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在孩子没有求助的时候不可以指手画脚。
有一个国家有这样一句谚语: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阿德勒这一主张
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90年代,王菲发出了自己独特唱腔,广受追捧,红遍全世界。她横刀夺爱嫁窦唯,“中间小谢又李郎”,三次婚姻,敢爱敢恨,我行我素。
那个不食人间烟火,宛若天仙的是王菲,那为爱疯狂,奋不顾身,趿着拖鞋在胡同口倒痰盂的也是王菲。
歌声是她的表达,不羁是她的日常。
名人们的世界有两个。有时平行,各不相扰;有时交叉,一团乱麻。
名人们的生活有两种。聚光灯下,众声喧哗;昏暗角落,洗尽铅华。
而书中的哲人也说到:我们没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你就活在自己的人生中。要说为谁活着,那当然是为你自己。假如你不为自己而活的话,那谁会为你而活呢?我们最终还是为自己活着。没理由不可以这样想。
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也就是舍弃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
而且你也要记住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也不可以发怒。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