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药》
昨天读了《狂人日记》,今天又读药,还是以前读过的,再读也还是读不懂,还是不想去看分析,只是百度了一下背景。
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华小拴得了肺痨,土方子人血馒头可以治病,华老拴花了几块大洋求了《药》,最后小拴还是死了。
另一个故事是,夏家的小儿子夏瑜参加革命被抓杀害(人血馒头的人血就是他的),死后坟头多了些鲜艳的花,是别的坟所没有的。
我真的觉得鲁迅先生有写恐怖小说的天赋(这么说可能有点拉低他),《药》开篇老拴求药那一段简直就是邪教聚会,描写的很有画面感和仪式感,看起来有点诡异。前面还一直不曾说清楚求的到底是什么东西,直到回去放桌上掰开了才点明,我觉得我看鲁迅先生的小说也就只能奔着这写作技巧和手法去了,关键是真的感觉写的很好。小说中也把暗线夏瑜的故事稍微碎片化处理了一下。(夏瑜的原型据说就是鉴湖女侠秋瑾,这里我有个问题,我没能把夏家小子和瑜儿联系起来的原因就是,我不曾想到夏瑜是男的,还是说在那个年代,女孩也叫小子,从文章里面来看应该是男的吧。)基本都是通过糙人康大叔把这个故事给讲完了,话说康大叔这个人物也塑造的很典型,和某些人很像的,帮人家办点事,其实也没有帮什么忙,就感觉自己很了不起,然后连别人的感受都不顾就一个劲儿扯开嗓子在那边吹,吹到谁都知道也不管拴一家的尴尬,不明白他老是让小拴包住包住是个什么意思,都是总让我想起被包住的人血馒头。关键是一口答应,吹的很凶,最后小拴还是死了。
这篇《药》里面有几个细节处理的很好。首先应该就是拴这个字吧,老拴小拴,把命看成了金豆子真的很讽刺,全程除了咳嗽没有什么表现的小拴在接过馒头如接过自己的命那里,这个人物就突然生动了起来,鲁迅先生真的很厉害。另一个细节还是馒头,刚开始老拴去买的时候吓得不敢接(我也分析不出来为什么害怕),被人家扯了灯罩随手一包就塞过来了,可回去之后又找拴儿妈用荷叶还是什么再包了一遍,我也说不清楚这是一种什么心理还是什么性格,总之觉得这个人物很鲜活。夏瑜妈其实不理解夏瑜,这一点也符合文章要表达的,我还以为那些多出来的花是革命者插上去的。当然还有其他细节,比如多处的咳嗽,这种都是我欣赏不来也分析不来的,最后再分享一段我被震撼到的描写。
再读《药》夏瑜劝来讨油水的牢头阿义革命被打,夏瑜说阿义可怜,有人没听明白。
"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滞。"
我一个不了解那段背景与现状的人就突然被带了进去,看到了活生生的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