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善行是否需要为人所知
女儿的学校在郊区,出入车辆极少。若不开车很不方便。
周五放学后还有两堂课后培训,我常在一个家长家里休息等她。
今天那位家长没带钥匙出门,我从家门口喊了台滴滴车,委托司机钥匙送了过去,花了43块3毛5。
然后家长朋友在司机的手机上看到了35块,给我发了个红包,并语音告诉我收下。
我尴尬了!她看到的是司机的收入,看不到乘客的支付数额。
当然我并没有收钱,她每周五都会为我们搞好卫生,烧好开水,摆好点心水果,甚至放一床空调被,然后才回家去。这种小事本就是我应该帮忙的。
我只是有点尴尬。在她眼里,我的付出不是43.35,是35。我的付出,没有被全额知晓,打了八折。
却是想起一件陈年旧事。
若干年前刚流行麻将席,先生他们去永兴项目部检查时,不知谁提出买席子带回基地。电话打到办公室,好多人报名买。我家帮忙付了三个人的钱:师傅的,老乡的,隔壁邻居的。都说是送给他们的。出差回来带份礼物而已。
隔天,大家站在马路边扯谈,有人问老乡:你家买的哪一种?
三种价格:120、200、300。
她说:120的。
事实上是300的。我家先生重情义,肯定会选最好的。当时我的工资是302块。
我和先生交换了一下眼色,若无其事地继续散步。他说,要不要让师傅暗示一句?我说:既然没打算收钱,多少钱都是一回事,她知不知道没什么不同。说来说去反而徒增烦恼。即使是最差的一等又如何?我送出的只是心意,不分等级的。
新婚的我却也从老乡的态度中学会了一点人情世故:很多时候,心意比物质重要,需随时谨记尊重他人的感情。
女儿的同学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2000多的现金、一个手机及银行卡若干。她马上交到了派出所民警手中。民警问她的名字,他不肯说,红着脸跑了。第二天早上课间操时校长表扬了"拾金不昧的同学",因为校服的原因。她没有作声。
回到教室偷偷告诉我女儿。女儿说,我去告诉老师?她连忙说不用。她说,我妈妈说,有心为善,何必言说?拾金不昧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我妈妈经常帮助别人的。
她的妈妈,是一个普通的陪读妈妈,却让人另眼相看。她朴实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端方品行。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我帮助了别人,并没有知道。我付出了代价,别人以为只是顺便帮了个忙。
委屈吗?后悔吗?
得一分为二来看。
比如说送礼物给人,你只是想送一份心意,让人感觉到你的关心和情义,何拘礼物价值几何?旅游景点买的纪念品,家乡的特产,妈妈送来的自制包子馄饨,在家里鼓捣出来的手工作品,和从国外带回来一套书,一瓶巴黎香水,价值一样,都是你的心意。
如果是礼尚往来,完全可以大咧咧展示价值。小时候母亲念叨:人情是把锯,锯来又锯去。平等的社交礼节是我们的必备礼仪。所以我们会有置办酒宴时的红色人情薄,记下大家送的礼金数额。换种方式来理解,其实就是亲戚朋友们凑份子一起热闹热闹,让彼此过生日、搬家、结婚生子充满喜庆、有种仪式感,有明显的纪念意义。
礼金数额略有不同,也不过是因为人们的交往还是有亲疏远近的区别罢了。亲戚既有远近,友情亦有深浅。纵使是礼尚往来,我们也在礼的轻重上稍微体现一下,这是中国千年流传下来的习惯习俗。
至于帮助他人,古来有行善积德之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既然谓之助人,自是无需关注他人知晓与否,一切皆是自然而然的发生,才是真正的助人。
非常喜欢众筹这种方式,但凡遇到,一定会支付一点钱。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人10元20元的支助,并无负担,集中起来却可以救人一命,可谓大善。默默地助人,看到患者家属的反馈,心里也是快乐的。
简而言之,行善是一种传统美德,自己知晓自己的感受并快乐地享受,就够了。
#简宝玉日更打卡# 第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