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露影

2025-10-08  本文已影响0人  love被搁浅的冷颜

金飙乍起,万叶如惊;玉露微晞,一秋俱净。

天高而云澹,草幽而花妍,皆借露生光,遂成寒意中之温笔。 

古人拾露,先拾其心。

《本草》云:“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非好色也,乃以露浣俗,使眉目一清。

竹露滴响,荷风送馨;月露垂珠,桂影含霜。风、月、花、雪,俱有一滴寒泓,便添无限余味。 

东坡贬黄州,身世脱叶,襟怀贮秋。

村陌沟水,苇岸莼汀,他人看荒凉,他看是“烟村潇洒”。

露寒风细,只略施目色,便成一帧清供。

繁华落尽,偏从冷落处拾得真意;此乃坡仙秘法,把“见弃”翻为“见寄”。 

若论最风雅,莫过“拾露”。

露本无形,借花而驻;花本无言,因露成眸。

唐夜,皮日休步月天竺寺,桂树团雪,露颗珊珊,疑从广寒掷下。

诗人拾得,不过一掌秋馨,已抵十年尘梦。 

乾隆于避暑山庄,制“荷露烹茶”。

不取夏荷,偏择秋深败萼,因夏有浮艳,秋多青韵。

露在翡翠盘上,如白帝遗珠,青女留佩;一瓯入口,便觉身在云表,不复人间。 

至若《本草》夸言“愈百病,令人身轻”,姑妄听之;然露之清,可濯世眼,可浣诗肠,此功已厚。

宝姐姐“冷香丸”需十二钱白露,亦是借天公一滴,压服红尘火燥。 

今秋值此,可携素心,循花叶之脉,寻微泪之坠。

不必多,一痕已足;不必久,一瞬亦长。

只须记:拾露先拾影,拾影先拾己;人与秋俱静,露与心同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