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散读(5月作业)
2017-05-31 本文已影响11人
一蓑烟雨w
《道德经》断断续续读了三年,能读懂一部分了。
下段选自《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可以阐释老子关于柔弱退让的看法。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刺,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对老子思想的一个误解是,老子主张柔软退让妥协。这是我们只看到了“不割”、“不刺”、“不肆”、“不耀”,只看到了不要伤害他人的一面。但这个观点的关口,在前面的“方”、“廉”、“直”、“光”。是“方而不割”,不是“圆而不割”;是“廉而不刺”,不是“秃而不刺”;是“直而不肆”,不是“屈而不肆”;是“光而不耀”,不是“暗而不耀”。方、廉、直、光体现了“知其雄”,不割、不刺、不肆、不耀体现了“守其雌”。“守雌”是“知雄”的前提,“知雄”是“守雌”的实现。没有“守雌”,“知雄”会成为恣意妄为、胡作非为;没有“知雄”,“守雌”会成为迫而不动、感而不应。只有“知雄守雌”,才能应时而动,为所宜为,“无为而无不为”,既自然无为又应物变化。
“知雄守雌”是说人应求满,但满了应知止不越界。单纯的求满和退让都是不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