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骨架:好提纲成就好故事》 阅读整理07
这是第九章的内容。是对于提纲的扩展,摘录部分重点。
一、先思考几个问题:
1、我们要写什么类型的小说?
2、目标读者是谁?
3、你要在文字中呈现何种情感与语调?
4、你的小说是快节奏的还是舒缓型的?
5、你要用过去时还是现在时?
6、你要采用何种视角?
写提纲时,要有读者意识,保持与目标读者的联系,确保之后的创作不会与目标读者脱节。
提前思考读者的期待,年龄层、多是什么种族、有何宗教信仰,多数是什么性别?他们会怎样评判你的小说?他会认为这本书优缺点在哪里?他会给你怎样的建议?
包括我们在什么时机、以怎样的方式满足读者期待是一门学问。
可以找出你最喜欢的小说和电影,分析它们能打动你的原因,是战争场面、浪漫情调、幽默对白、伤感还是圆满结局?尝试把这些你为之感动的元素融入你的小说中。
二、如何进行叙述视角的选择?
叙述视角很多时候会左右小说的语调与叙事风格,决定小说中包含的场景,打开一些门也关上了其他门。
少即是多,很多经典作品聚焦一个视角。
读者并没有兴趣了解每一个细节,视角越少,读者被迷惑的可能性也越小。
视角要对应着重要人物;如书中视角多于一个,读者就可透过不同人物思维看问题;增添视角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考验其耐性;让小说变得散乱、无重点。
所以,引入新视角要考虑清楚,如果你可用现有人物视角描述场景,就没必要引入新的人物视角。
作者举了个两个例子:
一次,她写一个噩耗,主人公并非最悲痛的人,她思考这个坏消息会对谁触动更大,于是调整了人物视角,张力、戏剧感、焦虑都涌现出来了。
作者写一部二战题材的小说,。女主人公纯真可爱,但担不起叙述的重任。作者选择了一位美国记者,用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语调作为书中的配角进行叙述。
三、如何搭建好小说结构
开头要开门见山,迅速以场景展示主人公的个性和动作;中间要让主人公陷入一连串不可控的事件,在应对困境中离目标渐行渐远后,顿悟或反抗;结尾让主人公触底反弹,获得认知的提升、最终的胜利,或者彻底的失败。最后以经典语句结尾,加深读者印象。
四、小说的三大基本元素
作者写提纲需要注意的角度方面,将小说的基本元素确定为关系、动作和幽默感,她认为好作品无一例外地包含这些元素,不过比例不同,因此,搭建提纲时需要着意融入这三点。
幽默感相对最不重要,但它可以拉近读者与人物的距离。戏剧家兼短篇小说作家威廉·萨洛扬:“记住,悲剧再悲,也往往含有喜剧元素。”
动作:小说的进展,从主题到不可逆转的结论,都由动作坚定地推动。
关系:处于小说核心。可以是爱情,家族内的冷暖,不断变化的友情,关系或关系的缺失构成了小说的基础。
五、关于首尾呼应
首尾呼应,即在小说开头有效地引入相关人物、场景及主题,并在小说结尾呼应开头。用好这一技巧,会让小说变得更紧凑,线索更缜密,结尾更感人。写提纲时,有意识地使用这一技巧,可以省去许多麻烦,它意味着你有更多的机会去雕琢意象和主题,从而使之内化为情节的一部分。
例一、《彼得潘》电影的开场白“所有的孩子都要长大……只有一个例外。”影片结尾,经过细微变换,这句话再次由叙述者讲出,深化了主题,也给故事画上了圆满句号。
例二、《爱国者》电影以南卡罗来纳州的农场开始,又以它结束。开始,我们见到主人公战前在农场的田园生活平静而美好,但不久以后它毁于战火;电影结尾,幸存者重返家园、重建农场。象征着整个国家的重建。
六、小说中不存在可有可无的场景
作者用多米诺骨牌打比方,在骨牌就位后,轻触第一个,余下的就会依次倒下。另一方面,哪怕只有一个多米诺骨牌出了问题,运动就会戛然而止。
因此作家必须让场景环环相扣,让每个场景都有其价值。如果一个场景无法影响之后的场景,它的存在对小说就毫无意义,删去它或调整到位。
七、逆向提纲
这是作者提供的对于推理小说提纲思路。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从A点到B点,那就倒过来
在不了解凶手身份的情况下,作家从起点开始按顺序铺设线索很难,反而从最后一个场景倒着写,往往更简单、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