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岁月弥补缺憾——青春是用来珍惜的,不是用来浪费的
“说句实在的,我并不是一个爱寻求刺激的人,我只是不想让自己在年老之后抱有更多缺憾,这一生不求大富大贵,只求丰富充实,对我而言,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在送别晚宴现场,小米站起身端起了小酒杯,与我们这群工作几年的同事们互诉衷肠,态度坦然又诚恳。
那一天,是我们全体人员为小米举办的送别晚宴。
第一次见到她,是她研究生毕业后初入职场时的身影,一转眼当了五年的同事,却要在那天离开我们。
她并不是离开职场当全职太太,而是通过参加笔试和面试,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进入了另一个新的单位。而这一切都是在悄无声息中进行的,当我们得知的时候,恰恰是她辞职要离开的时候。
“一开始当然不敢跟大家公然宣布啊,毕竟一开始是真没有信心,实在不想在公众面前闹笑话。”当被问起来的时候,她害羞地低下了头回答道。
其实,换工作就相当于“不在一棵树上吊死”,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十分认可的,毕竟对现在的这些同事们而言,这份工作还真不一定是每个人的第一份工作,都是经过摸爬滚打后选择的归属地。对小米来说,这里倒是她的第一份工作,但人家想换工作,换地方换环境,也不足为奇。
“说句实在的,平日里每个人都会有很多不同的想法,不是吗?但是有想法和实践这一想法,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像说出来不一定就能做得到,但做不到的话就会错失良机,我不愿意买也买不到后悔药的。所以,我还是去尝试了。”她顿了顿,缓缓告诉我们。
说起来,不得不让人心生敬佩。因为这五年来她是怎样度过的,没有人比她的身边人最了解、也最清楚。
每日早上8点钟,当进入办公区大门的那一瞬间,能看到三楼的窗户悄然打开,那正是小米的办公桌所在地。那时的她,已经在一张便签纸上写明了自己一整天的工作清单。
事有轻重缓急,可她总在尽力控制自己的节奏,尽量做到有条不紊、层层递进,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很多年轻人都不完全具备的沉稳和大气。
五年来,她的天真单纯与执着深深感染并打动了我们,她在本职工作上的付出也有了回报,30岁正当年的她,已经被提拔为公司的高管。本来在看似激情澎湃的时刻,可她却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成功进入了现在那家更具实力与定位的新企业。
是因为她想去,哪怕是做一些看似不可能的尝试,可她还是做了,就算一切都从零做起,她本人也十分甘愿。
“30岁了,好快,可我觉得自己还年轻。既然年轻,就要多试试。在我们单位这五年,不敢说能力得到了多优秀的提升,但着实让人长了不少见识。通过近一年在工作之余学习新的知识,现在终于有机会能走上一个新平台,说明我没有白白浪费时间,而且,这个新平台说不准会在其他方面教会我许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分享起心得体会来,小米的双眼大放光彩。
30岁,是一个女人由小女孩脱身成为大女人的转折期,这个阶段恰逢花开万里,争奇斗艳,不敢说百分百青春活力四射,但绝对称得上年轻蓬勃有朝气。
可若不趁着年轻来点燃心中燃起的小火苗,等年老后回忆起来,必然会变成一片灰烬,让人后悔万分、悔恨终老。
“哎,羡慕你啊,可你年轻啊,不像我们这几个人,都四十多岁的人啦,老了啊,不是没想法了,是真没动力了啊。”听了小米的话,少不了几个人摇头晃脑孑然叹息。
“不,只要我们心里不承认,我们永远都不会老,四十岁怎么了?五十岁怎么了?八十岁又怎么了?不能凭数字来断定一个人的青春吗?那为什么肯德基能取得成功?因为创始人山德士即便到了88岁都不觉得自己老啊。”小米赶忙纠正大家的想法。
是啊,作家余秋雨四十六岁选择辞职云游世界文明,最终创作了《文化苦旅》享誉文坛,在这本书中,可从未见到过对年龄、对青春已逝的惆怅,有的只是浩荡不息的文明。
青春,不源自外表,不源自年龄,只缘于内心,缘于精气神。
既是如此,何不珍惜运用,怎能浪费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