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就是验证实相

①修行要下决心,立志愿,找到修行依据和方法,要有师父,否则就谈不上修行,或者是盲修瞎练。
②同样的词在不同学科领域解释不同,不同人对相同的词理解不同。不同是实相。
不同是永恒的,相同只是暂时的相对的。
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解读角度。
每个人都在发展词汇的含义,否则就没有创造可言。
同一个词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含义,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很多不同的词来表达。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③对于概念的解释永远存在争议,没有绝对一致的时候。
老子的“道”,哲学家称为“本源”“本体”,佛法中名词更多,如来,自性,本来面目,真如,等等。
④“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是佛陀证得的宇宙诸法实相。我们普通人很难理解,但是只有我们理解了,才能究竟解脱。
修行就是亲自验证实相,并且把这个道理告诉更多人,让他们离苦得乐。
⑤选择善良需要大智慧。恶是一种无知。
在现实中过度善良也是行不通的。金刚就是保护菩萨的菩萨,否则菩萨一味善良也行不通。
⑥修行人喜欢逆境,不喜欢顺境。顺境使人麻痹,逆境使人提高警惕。逆境正好可以修心,心好了,逆境就是顺境。
相反,不善于修心,可能会把顺境过成逆境。
命运其实没有好坏,境遇没有好坏,好坏都是人的分别心造成的。
超越分别心,一切境都是绝对的好,一切人都是绝对的好。
一般人害怕生活发生变化,突然的变化会使人无法适应。
但是修行人喜欢变化,接受变化,因为他们知道变化就是生活的本质,一切都在变,没有什么是不变的。
你想抓取,必然害怕变化。你不想抓取任何东西,那么变化对你就没有影响。
不管你思考任何问题,其实都没有终极答案。哲学没有终极答案,科学没有终极真理,艺术也没有。
修行也没有终极答案,但是你可以遇到实相,成为实相,你就是实相,你就是真理。
⑦一直思考,放不下思考,确实有可能会发疯。
聪明人喜欢思考,智者可以放下思考。
想清楚才能放下思考。如果没有想清楚,是不可能放下的。
想清楚(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需要修行,需要时间,不是说放下就能马上放下。
想清楚就是“解悟”,用正念代替错误的思想。然后就要行动,把自己悟到的正确思想落实在行为中,这个很不容易。
许多人行动力非常差,只是知道道理,却不愿意做。这样的知道是假知道,没有任何用处。
有人说“我懂道理却写不出来”,这样的懂其实是没有懂,只是自己以为自己懂了。
如果真正懂,一定可以写出来让任何人都能明白。
⑧成年人自尊心太强,受不得委屈,并不是好现象。
修行人对于别人的打击伤害心怀感激,因为它们可以替自己消业障。
别人说我们的缺点,大部分都是处于好心,希望我们变得更好。我们应该接受,反省,改正。如果仅仅感觉自尊心受挫,委屈难过,那就说明自己的思想还不成熟,还需要修炼。
很少有人真的想伤害别人,也没有人真正能够伤害别人。许多情况下感觉被别人伤害,都是因为自己内心太脆弱,认知有问题。
⑨修行是一种使命,有些人就是为修行而生,为普度众生而生。
凡是觉醒的人都会想到修行,但是这样的人很少。
每个人最终都会修行,但是觉醒早晚不同。
觉醒者的责任就是唤醒还没有觉醒的人。
觉醒不是修行的完成,只是修行的开始。
有些人善于反省,追求完美,追求成圣成贤。
修行不是一时的决定,是几十年探索的结果。
⑩体会不到苦,不是没有苦,而是我们麻木了。
修行就是让我们恢复敏感,准确感知,就会发现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发现不了自己的错误,不是自己没有错误,而是自己缺乏反省。修行就是让我们练习反省,增强反省能力。所以越修行就越发现自己错误非常多。
感觉不到自己的杂念,不是没有杂念,而是心不静,看不到杂念。所以越修行就越发现自己杂念很多。
感受到更多痛苦,发现自己更多错误,发现自己内心混乱,都是修行开始的感受。
菩萨为什么慈悲,就是因为他们感受痛苦的能力很强。
菩萨为什么有智慧,就是因为他们内心很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