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曲调先有情--我的教研成长故事
有位哲人说,任何他人的建议或意见都无法代替自己内心强烈的呼唤。在乡村田野,像野花野草一样自由生长的我,幸运地与学校为邻,常常或站、或蹲在校门外、校园里,看着,听着,充满好奇,转而羡慕,于是早早地在心里埋下了一棵“长大后我要成为你”的种子。所以,考大学的时候,“‘师范’就是‘稀饭’,吃不饱,饿不死”“干什么都好过孩子王”之类的声音自然被我屏蔽了,我唯一的理想就是当老师。
20岁那年,我师专毕业,分配到醴陵市第八中学,成为了一名农村高中的语文老师,也成为了那所学校最年轻的老师。开学第一周,我遭遇了被老师和学生误当成了学生的尴尬,面临着教高一语文,同时教初一英语的挑战,最难忘的是遇见了我专业成长中的第一个重要他人——醴陵市语文教研员黄伟。我的第一次公开课(后来才知道大家称其为新教师见面课)就是视导课。我记得上的是一堂口语交际教学课。因为没有经验所以没有套路,也没有条条框框,我就把课堂当成了一次说话交流的“场”,组织和引导学生们在交流中学交流。出乎意外的是,我以为毫无章法的一堂课却得到了教研员很高的赞赏,也因此得到校长和语文组其他老师的关注。我的第一堂公开课,让我和我身边的人都觉得我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
我感谢教研员黄伟老师,我更对“教研员”充满了好奇。为什么他的话有如此大的专业权威呢?凭什么所有的语文老师甚至包括校长都这么看中他的点评和意见呢?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教研员呢?
从此,我的理想修正了,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于是,“趁着年轻多做事”成了我的座右铭。因为年轻,组里要申报课题,我来;组里要推送比赛课,我上;组里要交教学设计或论文,我写。我就这样在大家的信任、鼓励、帮助和推动下迈开了教研的第一步,一小步。尽管因为年轻我有勇气和精力做各种努力和尝试,但是,我毕竟年轻,少了些历练和修养,缺了些经验和见识。我渐渐觉得我更需要的不是展示的机会和平台,而是学习的积累和沉淀。于是,我报考了湖南师范大学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但我明白,与“学历”相比,我更想提升的是我的“学力”。所以,研究生的三年里,我只是读书而已。
我感谢师大的几位老师,周庆元、程大琥、张良田,虽然面对面的授课不多,但为我提供了一张纵横交织的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的网。三年时间,我感觉自己收获了一张专业研修研学的“地图”。这张地图成为我之后的十年甚至二十年、三十年职业阅读和专业成长的重要参照。
2007年,研究生毕业后,我到了株洲市南方中学。这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学校,是一片包容个性、健康肥沃的土壤,只要你努力,你就有平台。2008年,我在高三毕业班,株洲市教研员肖启武老师组织高三语文复习研讨活动,由南方中学承办。学校要推一节展示课,我接受了任务。这是我研究生毕业后在株洲语文教研活动中的第一次亮相,也因此结识了真正把我引进教研之门的肖启武老师。之后的2009、2010、2011……每一年,每一次株洲市教科院组织的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我都接受任务或是主动承担任务,展示课、研讨课、竞赛课、教学能力大赛、答题、命题、写作、课题、分享,我把每一次任务当机会,把每一个任务当教研,在每一次的任务完成过程中收获成长,当然也有鲜花和掌声。
我很庆幸,我是懂得教研意义和价值的一线教师;我很幸运,我总能遇到给我能量和智慧的团队。我尤其感恩我能遇见有思想有学识的肖老师,他待人处事中的温和、中庸,思想学术上的深刻、敏锐,尤其是他的读书涵养和见识学问让我感佩,值得我学习。我在他的推荐下读了一些杂书,在他的影响下,我对教研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和认知,我开始明白一个好的老师,优秀的教研者既要有“工匠”的精湛技艺,更要有“思想者”的观念和视野。
2016年株洲市教科院面向一线教师公开招考,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任何他人的建议或意见都无法代替自己内心强烈的呼唤。2007年到2016年,在南方中学的十年里,在全程参与株洲高中语文教研的十年里,我的内心逐渐清晰了一个声音: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研者。我的理想再次修订,因为这十年我真切地感受到教研对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教研对改进教学、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可或缺的价值。“教研员”三个字,能让一位优秀教师的呐喊更有力量,能让更多愿努力、想成长的老师更有方向,能让必要必需的改革更快推动,能让应为可为的教育探索更好落实,让学科教研更有智慧,让课堂教学更见实效,让学校和孩子更有生气,让区域教育生态更有滋养……
2017年至今,我以一名教研员的身份开启了教研的新征程。两年多时间,对于我的教研员职业生涯而言,才迈出一小步,如同弹奏一首曲子,不过才“转轴拨弦三两声”但“未成曲调先有情”。我努力在以自己的专业引领,激活关键少数,依托科研课题引领核心团队。我致力于教研创新 助推共同发展:扣紧扣准新教材,探索教、学、评一体化;共学共研真问题,尝试研、赛、培一体化;分层分级促发展,追求校、区、市一体化。有人说,我们的教研有智慧和生气,有灵动和胆气,有思维在场,有情境任务。我更想表达的是我对教研的情意。我的教研故事才开始,我的教研情怀永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