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良知与希望

2019-08-20  本文已影响0人  BF清风徐来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大概花了一周的时间读完。
听说这本书已经很久很久了,一直没有去读是因为从这本书的名字上看,以为是那种柔情似水的文艺色彩浓厚的书籍,所以一直被搁置着。
最近一段时间看了很多关于人成长、关于如何对待事物的理性书籍,所以想换个其他角度的书籍来看待这个世界。《追风筝的人》映入我的眼帘,或许冥冥中自由安排吧。

追风筝的人
这本书是以作为阿米尔的我为第一人称写的,描述的是我从怯懦、害怕、逃避到勇敢面对、坦诚、自我救赎的路程。当然也夹杂了阿富汗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还有人种等级等等信息。
为你,千千万万遍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本书的经典语句,让我们看到了无论在怎样的复杂环境中,总有人在坦诚的、勇敢的面对这一切,总有人有着良知。无论是哈桑、阿里还是法里德,他们都算是这类勇敢面对的人群。外界的沧桑变化并没有改变他们的初心。又或许有些人做了错事,但是他们最终通过其他的方式在行善,在进行救赎,例如主人公阿米尔的父亲。
在这本书里,风筝象征了太多太多,善良、勇敢、坦诚、良知还有希望。在作者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原来的阿富汗是那么的温馨、美好,充满着生活的气息。虽然那个时候也有人种等级,普什图人是高等人种,而哈扎拉人则只能做仆人。然而之后的阿富汗陷入了无边无尽的战乱中,先是俄国士兵后来是塔利班组织。外站的对抗结束之后,却变成了更加残暴的内战。那些人关注的不是恢复自己的国家,而是要驱逐劣等种族。
风筝
这样的国家,还有希望吗?或许这是作者要表达的最终意思吧。
良知,是一个人最不应该丢失的。即便丢了,很多错事也会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作者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去弥补自己的过失,去找回了“好人的路”。
我们自己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