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职业发展计划阅读书籍收录

知识晶体

2019-02-13  本文已影响0人  春秋一霸

写给努力却学不好的人,给大脑注入知识晶体~

怎么形容努力学习又不懂学习的人的悲哀?

我写了个三句半,你看是不是这样:

书到用时方恨少,话到嘴边没地儿找,别人一说都看过

只好感叹,我靠,你讲得真好

唉,我是不是长了个假脑子啊。

我们今天来谈谈如何有效地提取知识。

一个概念

知识晶体

我们都知道,铅笔芯的石墨和坚硬的钻石都是碳原子组成,不过钻石的碳原子之间形成了非常稳定的晶体结构,这也是钻石是已知自然界最硬的物质的原因。

钻石的硬度,来源于他的结构。

另一个例子是沙子和混凝土,散沙根本抓不住,使劲就散了。

但是混入了水泥和石块,这些东西之间形成结晶,散乱的沙子能够建起一座高楼。

知识也是一样——知识的结构和知识的元素一样重要。

如果知识点之间能够像晶体一样,在知识点之间形成稳定的架构。

知识就形成一种“知识晶体”——《超越智商》中斯坦洛维奇中称为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

知识从散装变成了晶体,就变得不容易磨损,强度很大,也容易整体提取。

星座就是个特别典型的知识晶体。

漫天的星星谁都记不住,古人用自己想象力把这些相距数千光年的星星连接起来,形成晶体(整合知识),然后给晶体赋予美好的故事(形象化呈现)。

这样只要你受过几小时训练,在夏天的晚上认出星星,不是难事。

唉,不过今天的北京,受多少小时训练都没用,星星没了。

知识晶体的多少,也决定一个人的专业程度

——《刻意练习》提到,心理学家西蒙在1973年发现国际象棋大师的工作记忆并没有显著地高于常人

——但是他们长时记忆里有5-10万个棋局组块。高手们脑子里都是“一套套”的知识晶体。

所以—— 让脑子里的知识形成多少知识晶体,才是你知识提取能力的关键 。

如果你是看了想不起来,张嘴就忘,明明记得但讲不出来。

证明你脑子里没有知识晶体,只有知识豆腐脑。

下面谈谈看如何让知识变成晶体的知识结构,我总结为下面4大类:

树状、关联、次序、数据。

4种知识结构

1. 树状结构:体现事物层级,包含关系

MIT计算认知科学实验室主任Josh用计算模拟了循环结构、星星结构、方块结构、链条结构等,最终用数学方法证明人类最佳的抽象知识结构是树形结构。

最经典的树型结构是书的目录。

再比如昨天的内容,其实就是:知识管理分为“知识储存”、“知识提取”、“知识呈现”三个部分。也是个典型的树形结构。

这些层级再加上点首字母缩写,就变成了常见的某某法则。

比如目标管理的SMART法则、发现天赋的SIGN法则、成就事件分析的AEIOU法则。

中文其实叫做口诀法——我在讲教学设计的时候提到:“金贵十分恋”的口诀。

分别代表“进入导语-规则-时间-分享要求-练习开始” 。

把知识树状处理,编成口诀,就是一个好方式。

2. 关联结构:体现事物相互关系

比如《超级个体》专栏中常常出现的金字塔结构,展现的就是一种——“底层为基础,逐渐升级”的关系。

比如“ 马斯洛需求层次 ”。

图1

而漏斗则恰恰相反,展示的是“上面不要就漏下来”的关系,比如说“ 求职金字塔 ”。

还有典型的四分法:比如你们熟悉的SWOT分析,时间管理的重要-紧急四象限。

展现的是2个维度评价的关系。

再给大家看一个好玩的“好男人在哪里图”,则展现出更有趣的三个元素两两部分重叠的关系。i

图2

最后数学公式也是关系结构,比如说:E=MC²,展现的是能量、质量和光速的关系。

这个我们也有在用,比如生涯规划强调的“定位=行业x企业x职位”。

3. 序列关系:体现先后、因果关系

序列关系是一种流程图的知识结构。

展现事情的前后、因果和逻辑关系。

最常见的就是工作流程图,就是说明书的步骤指南——第一步,第二步然后是第三步。

比如我提到的“不从第一页读书法”就是典型的序列关系:找书-目录-章节。

再比如我们转载的求职逻辑图,如下——一件事从上到下全做完才算完。

图3

都是典型的因果结构。

4. 数据结构:体现数量差异关系

最后一种知识的结构,是数据结构。平时常见的柱状图、饼状图、增长曲线……

图4

数据图展示的是事物空间、时间上的差异性。这就不多说了。

《透过结构看世界》也有类似的知识结构分类,分为16个类别

图5

有很多知识结构呈现之巧妙,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他们本身就自带美感,比如太极八卦图。

图6

黑白两个部分平分秋色,代表阴阳调和,相互依存和平衡。

阴鱼的眼睛是阳,阳鱼的眼睛是阴,再增加一点动态弧线,展现出阴阳的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对方就是转化的诱因和方向。这是时间和因果关系。

在太极图的旁边,3个连续或者断开横条组合,形成8个不同的卦象。这8卦两两重叠,展现出64种不同的卦象。

一个技术

如何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1.大量看模型

不仅要看,还要每次思考这个模型希望表达的关系。

这一点我们童鞋特幸运,我是个知识晶体控——每天的成长卡,都是一个知识晶体。

你大可以自己琢磨。

2. 自己尝试模仿

看了一个模型一段时间后,不妨关掉图片,自己画一遍。

费曼技巧转述时,也可以自己尝试画一遍,看看和原来的架构有什么区别,找到差距再调整。

时间一长,你脑子里的模块足够多,知识自动就按照模型存放了。

3. 强迫自己写本书

这个是高阶用法——每当我需要研究点什么,我先假想自己要出一本书,然后先列我自己作为初学者的所有问题,然后按照逻辑给这些问题编成一个目录。

我对这个领域一无所知,但是知识结构却已搭好,只等散装知识来吸附了。

后来我看到阳志平老师的文章,他的方法和我一样,还升级了一版:“不断问自己,书的体系是什么,有哪些打动读者的地方?”

就是这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