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STEAM双师课堂,他们一起心系天下
2019年11月21日,老挝发生了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这次6.0级地震是今年以来全球第106次六级及以上地震。而我们中国,201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迄今仍难以忘怀,数不清的房屋倒塌,数不清的亲人离散。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来自江东外小的24名同学与海外的STEAM和双语老师,以及学校的郑丹老师组成了研究小组,研究抗震结构。
第一步:初次见面&想象激发
初见面时,同学们还有点怯怯的,我们相互介绍了自己的家乡特色,自己最喜欢的食物等,慢慢地,气氛活跃了起来。那么我们接下来的半个学期要一起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呢?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看了世界上地震发生的数据统计,思考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呢?它有些什么样的危害呢?我们该如何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呢?一连串的问题从同学们的脑袋瓜里涌现出来,刮起了一场小小的头脑风暴。
第二步:新知提问,基础整合
接下来的三个星期每周五下午的一个多小时,同学们从科学、技术、数学、艺术、工程各个角度一起来研究由于地震对于建筑产生的影响,我们该如何根据不同的专业角度进行设计。
比如从科学方面,同学们比较了各种建筑材料的优缺点,找到更为抗震的材料,还一起领略了异国的纸质大教堂。同学们很是惊讶,这样的房屋能防火吗?遇到了冰雹怎么办呀?它抗震的原理是什么呀?我们能不能也造出这样的房屋呀?
还有同学全程都在用英语问答,虽然有很多生词,但是这正是在情境当中不断学习的价值!
第三步:模型设计,概念运用
前面的几节课,每节课我们都在学习相应的设计元素,如房顶该有什么样的设计,地基有什么特殊之处,材质该如何选择,角度该如何计算等等。这一次,同学们要将所学的概念运用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图。面对这一任务,有的同学画出了埃菲尔铁塔既视感,有的把家里内部结构画了出来,有的把机构也用所学的英文标示,还有的超前把模型都做了出来。
第四步:作品制作,测试调整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同学们正沉浸在对自己的设计图的满意中时,下一个任务让他们立马感觉给自己挖了个大坑,如此复杂的设计恕臣妾做不到啊!于是乎,面对现实的他们在老师的见一下选择了修改设计,做出一个简易的能抗震的结构即可。做完以后利用课桌的晃动模拟地震,一遍遍调整,终于出来一个满意的作品。
第五步:反思分享,成果提升
最后一节课,同学们在所有人面前需要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是用之前所学的英语尽可能的全英文展示。而国外老师也不负所望,带来了小惊喜,请跟同学们同龄的小孙子一起参与,作为小评委给予点评。更令人意外的是,邀请过来的爸爸妈妈原本是想简单的当个观众,却被老师拉到了小组里一起讨论,一起提供支持,给了大家很多的惊喜。
课程结束,同学们对于地震有了更深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很多同学表示要将设计运用到生活中,会更加关注世界上因为地震受难的人们。“国际”二字从这里开始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