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宿对话 李众:设计是一种生活方式

2019-05-17  本文已影响0人  千宿集

李众老师在设计圈颇有名望,这样的佼佼者,仍是那样的亲和、诚恳,初心未改,始终对建筑和生活充满热情。他说,设计是他的生活方式,是连接生活和工作的平衡点。

他的作品多见于对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演绎。他对物料的臻选、制作工艺的采用都尽可能的地方化;对地域文化、人文社会生活等各个层面都保持敬畏之心。他以一种更具艺术审美的建筑形态展现当下人们对少数民族地区民风民俗的重新认识。

李众认为,设计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解读他作品的视角,不是以某种风格、元素或者理念,而是以设计所赋予建筑的合理性和价值性,以及背后所传达的社会人文的世界观。

“设计需要对尺度有很好的把握”,李众希望将设计师个人痕迹尽可能地从作品中抹去,重视建筑本身与体验者的关系。他不拘于长期累积的经验和固有的“标准”,不让这些因素牵绊自己追求更丰富多样的生活空间体验的答案,他认为抛下固定认知才能不断实现自我突破。

千=千宿头条

李=李众

千:您是如何进入设计这个行业的?有什么样的契机?

李:因为父亲的工作和爱好都和绘画相关,受他的熏陶,我从小就喜欢上了画画。上学的时候自然就考了美术院校,在云南艺术学院学习环境艺术专业。1995年大学毕业之后,我从云南起步,恰好也伴随着整个云南设计行业的成长,从不了解,尝试,失败到逐渐完成一个个项目,目前项目也是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

千:回顾之前的作品,您觉得哪些作品在设计历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或是对您的设计事业产生重要影响的?

李:其实作品有很多,我觉得2009年完成的泸沽湖半岛阳光客栈在我的设计生涯中有重要意义。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做此类设计(民宿领域)。我毕业以后没有选择适合的方向,也设计过一些写字楼等公共建筑,但从半岛阳光这个项目之后,我和团队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开始逐渐专注于民宿设计领域。

千:目前为止,您比较满意的作品有哪些?

李:我们每年大概有10个项目在跟进,作品也有很多。南索达的空间,我是相对比较喜欢的,它对空间的尺度把握会比较好;丽世酒店里的软装和细节设计比较好;泸沽湖的半岛阳光是建筑和自然的关系处理地比较好。当然这个和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有一些关系,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

千:您设计的民宿都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因地制宜”,比如在丽江的“阿若康巴·庆云庄园”和“荷悦·麽些精品酒店”就会融入当地的纳西风情,香格里拉的“阿若康巴·南索达庄园”就有很浓郁的藏族特色,这是您一贯坚持的设计理念么?

李:“因地制宜”是大家在做规划的时候都会遵循的一个准则,比如整个场地与周边的构建、景观或邻里之间,你如何去把握它的尺度。刚刚你说的那些方面,我觉得叫“在地性”可能会更准确。

我们要思考,这个酒店和它所在的这个地方有什么样的联系?就像我们人到了新的环境中,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融入这里,不发生冲突。建筑也是如此,在一个新的环境(场地)建造一个新的建筑,它肯定会和当地建筑的形态和建造方式,或者能便捷使用的材料有一些联系,这样就会形成不同地方有不同特色的建筑。

比如运用传统营造的方式,在建造过程中大部分还是运用本地的材料和加工手段。像“阿若康巴·庆云”的工人就是当地的建筑工人,他们就会使用自己觉得合适和顺手的当地材料,所以有时反而是设计师去适应他们。

千:说到材料这个方面,我有注意到“阿若康巴·庆云”房间的墙壁比较特殊,您能介绍一下么?

李:这是传统纳西族和白族的建筑特点。早期时候的建筑和装饰材料还没有现在这么全面发达。所以当时就会有一些土办法,比如会在外墙的建筑材料里混着一些稻谷、茅草等来起一些拉接、胶合作用。

当然我们在这里使用的建筑材料是现代的材料,但是我们想尽可能的让它从外形上和传统保持一些关系,所以在材料中混入了一些稻草和谷壳,最后形成的就是你看到的效果。

 

千:您能否在您的项目中举一两个例子具体介绍一下,您是如何把“在地元素”融入到民宿中的?

李:其实每一个项目都会体现“在地性”,即把当地的文化融入到建筑里。比如“阿若康巴·庆云庄园”这个建筑的大结构就是当地纳西族传统的土木结构——立人架;我在束河设计的另一个酒店“荷悦·麽些”,它的每个房间都以玻璃印花方式展现纳西女性民族服饰特点“披星戴月”。

千:建筑除了是当地自然和文化的载体,也有很多地方体现设计师的性格特点,您觉得在您设计的民宿中有哪些是您个人理念和特点的呈现?

李:其实我认为设计师在他的作品中不应该有太多个人痕迹存在,当然我们设计的作品中多多少少还是会存在设计师个人的一些特点,不过我还是希望这些个人痕迹能够越少越好,这样建筑才有更多的公共属性。

我特别喜欢的就是,我完成一个作品后,看到不同的人进来后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表现。不管是喜欢还是不喜欢,都有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

千:如果您在自己设计的民宿里,会不会和客人聊天来了解他们的感受?

李:这个当然会。我有一个习惯,我经常会看我设计的民宿在OTA上的一些评价,包括它周边的一些评价,我觉得这个是特别重要的。当业主把一个项目交给我们的时候,对于我们来说只是花了一些时间在纸上把它设计出来,但是对于业主来说,他投入的是他很多年的积累。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每个完成项目的评价,要有责任意识。

当然每一个项目其实都是有遗憾的,后续我们在回到自己设计的作品中总会发现一些问题和可以调整和优化的地方。所以,设计有时就是这样,你积累的失败越多,可能你下一个作品就会更好。

我一直觉得设计需要对“尺度”有一个很好的把控。尺度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空间的尺度把握,比如场地的高差、朝向,空间配比等,这是理性层面的;另一个就是人的感知、认知和情感上的尺度,比如座高多少,窗子要开多大,人才觉得舒服,不同的人对于一个空间的感知和认知也是不同的,这就是感性层面的一些东西。

千:设计师有一些专业语言,这个会不会对和他人沟通造成一定的障碍?

李:设计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高大上,它就存在你的生活方式里。设计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每个人在生活中都离不开设计,比如你买衣服,其实就是你对衣服颜色和面料的搭配,它也是设计的一部分。只不过对于我们专业从业者来讲,会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考虑,比如在开窗的时候会考虑到邻里关系,和景观的关系,通风的关系等。

我觉得我现在所做的设计工作其实不算特别难,你也知道很多民宿业主或者投资人自己设计的民宿也做的很好。所以在沟通上来说,不存在什么高下或者理解不了的问题。这个是我对于设计这个工作的看法,我们作为专业人士需要审核和补充的就是业主在他的生活中不一定有机会接触和了解的地方:如机电、噪音和保温等方面的问题。

千:当您的设计理念和业主发生冲突的时候会怎么处理?

李:这的确是我们在设计工作中比较难的一个问题。设计师给你的是一个想象中的作品,但是最后的成品或许和想象是有差别的,所以设计需要业主和设计师互相信任,他们之间是一个互相配合,互相成就的关系。

千:听说您一般晚上十点、十一点还在公司,那您会不会觉得工作占据了太多的时间?您平时生活有什么兴趣爱好么?

 李:设计就是我的兴趣爱好,基本也没有其他的了,我一直都在做设计。其实对我来说,设计不仅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生活方式,甚至它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设计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它就是我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和结合点。

千:工作这么忙碌,家人是什么态度呢?

李:我的夫人也是从事这个行业的,我俩一样都很热爱这个工作。在工作上还有一些分工和配合,比如项目前期的规划,基建,空间设计这方面我来负责,项目后期的软装之类的就是她负责,我们经常相互配合和改进。

李众作品

泸沽湖里格半岛阳光客栈

泸沽湖半岛阳光客栈位于丽江泸沽湖里格半岛,背山面湖,是整个泸沽湖景观视野最好的位置。为了强调建筑的地域性,李众采用当地摩梭族老百姓的传统建造方式,木柱木梁,土墙青瓦,大部分建筑材料都在当地寻找。不仅如此,建造施工都由当地老百姓用传统营造方法完成,只是功能结合酒店要求,符合当下人的现代生活方式。

阿若康巴·南索达庄园

设计阿若康巴南索达庄园时,李众去过松赞林寺,当时有一个大殿正在翻新,其中柱子尺度很夸张,大约3~4米的间距纵向整列,秩序感很强,非常震撼,而且当地藏民的藏房也喜欢用大尺度的东西。受此启发,他在南索达做了一个长廊,将前台放在长廊的尽头,还开了天窗让光线下来,造出一种香格里拉藏区的仪式感。

阿若康巴·庆云庄园

束河古镇的阿若康巴·庆云庄园是李众和扎巴的再度合作。在这里,他将当地纳西风情、藏族文化和茶马古道文化融入到民宿设计中,采用三坊一照壁的传统院落、立人架、瓦猫等元素。纳西的传统建筑风格和土木结构,材料的选择、制作工艺和传统营造手法在这里都有所体现。

荷悦·麽些精品酒店

荷悦·麽些精品酒店坐落在束河古镇的繁华地带,闹中取静,是李众将丽江纳西文化融入酒店设计的又一佳作。他把纳西女性服装“披星戴月”的特点展示在每间客房,门口水池的灯按照北斗七星形状排列。他将现代简约精致风格与纳西的民族文化完美融合,既保证了酒店的专业度和客人绝佳的体验感,又展现和传承了纳西文化。

编者按:今年五月,我在阿若康巴·庆云庄园的后花园里对李众老师进行专访。他衣着朴素,亲和诚恳,面对微笑地回答问题,对喜欢的设计侃侃而谈,眼里绽放光彩。接受完我们的专访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大理投入到设计工作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