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案故事(10)——康乾盛世内斗昌明

2022-07-07  本文已影响0人  云间大彭

最后说几个康乾盛世时期之诗案作为整个系列的终章吧,不能再往下写了,再往后,文章都得河蟹了。

康乾时期的诗案有发案多、牵涉多、地域多的现象,更有年代久、群众自发检举的特点。敏感词从最初的“朱”、“明”、“清”向纵深化发展。发展到文字都觉得不好意思了,非得用些别的词来替代才行。可是替代的多了,也就成了新的不能写的词了。

而且有从中间向两头集中的趋势,向上集中到派系斗争,向下集中到村间田头。皇帝老儿没事就在那里鼓动大家内斗。诗案已经从高层的打击政敌朋党演变为老百姓的家长里短了。

乾隆年间,江西有一起余腾蛟诗案,颇为典型。

诗案的原因是余腾蛟与因田产与同乡打官司,结果同乡找出他的诗集,翻出五首诗,楞说有问题。主审的官员不敢怠慢,赶紧上报——大概那时候官司事小、反诗事大,田产官司当地就能解决,反诗都要上报到皇帝老儿那里,最后还得靠乾隆御裁才算完结。

结果不重要,我们来看看控辩双方就几首诗词的庭审交锋,颇有意思。

其中一首“有问题”的诗是这样的:

“巨灵劈山骨,倒落神龙渊。

明月堕寒影,留客听清猿。”

控方说:明月堕影,猿声悲切,与题不肖,意果何指?而且清字后面用了一个丑陋的“猿”,是何居心?

辩方反驳道:龙潭清影,化的是谢灵运“乘月听清猿”的诗句,有何讥讪?你不懂就给我闭嘴!

还有一首《舟中感怀》:

“寂寞向古人,谁是同心者?

范蠡与张良,空行若天马。

天地一江河,终古自倾泻。

出世不须臾,咄嗟辩王霸。”

控方说:古人有很多,为什么要用“范蠡”、“张良”?范蠡复越,张良复韩,你余腾蛟又想“复”谁?

辩方反驳道:范蠡、张良最后都是泛湖求仙之人,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而且你断章取义,因为这首诗还没完,还有后四句:

“飘然振袂去,烟霞存故我。

斯事邈千秋,几人成高卧?”

最后,在余腾蛟不亢不卑有理有据高明的辩护下,乾隆御裁余腾蛟胜诉。

另一起案子就有点悲哀了。

浙江某县有人向县衙投了一封匿名诉状,说妖贼屠雍若,心性狡诈,无端造祸,暗布谣言,煽惑军民,实为蠹国。于某年月夜,贴妖诗一首如下:

“屠人手内刀,雍康篡吾朝。

若问行兵日,等动兑方刀。

通滔易水发,同听马令调。

李蕊今时放,江浙血成潮。”

说得直白点,就是屠雍若这个人打算反清复明,纠结了一帮弟兄要起事造反,这首诗是一首藏头诗,告诉大家“屠雍若等通同”。诗中既有康熙、雍正篡夺大明朝的字句,而且把雍正写在康熙前面,这不是“倒装句”,这是故意倒过来写,是“打倒”的意思。

这还了得,官府立刻出面抓了屠雍若,但是屠雍若一口咬定自己是清白的,一定有人栽赃陷害,后来查来查去,查出一个屠雍若的邻居宿仇,此人叫鲍体权,是个老塾师,已经七十多岁了。

老先生倒也爽快,一口应承,原来屠雍若为人凶恶,平日里横行乡里,四乡八邻都怕他。鲍老先生有个小女儿,才十七岁,老来得女,甚是宠爱,但是屠雍若经常上门调戏,于是鲍体权出于对“小棉袄”的爱护,年事已高的老先生没有选择掌掴,而是选择了诬告。

最后,官府按《大清律》做出判决:“投递匿名文书,告言人罪者,绞监候”;“诬告人叛逆,被诬之人未决者,斩立决”;“妄布邪言,书写张贴,煽惑人心,为首者,斩立决”——鲍老先生数罪并罚——斩立决。

而屠雍若则判:“凶恶光棍,好斗之徒,生事行凶,无故扰害良人者,解发云、贵、川、广烟瘴之地,永不回籍”——发配边疆,永不回籍。

也算恶有恶报,但是鲍老爷子以生命做代价,似乎有点得不偿失。

但是诗案却已经渗透进帝国最底层的泥土里,茁壮发芽。不亦悲哉!

不但民间如此,书生之间也时常发生类似的双输案件。

乾隆年间河南某县有两位秀才,一家姓李,一家姓乔,本来互相挺要好的,常在一起喝酒对诗唱和,还经常交换手稿。

李秀才因为生活困窘,常有些激愤之作,诗文里也有些违悖之言。

幸好李秀才的儿子是个机灵人,劝老爸及时将这些诗稿烧掉,哪怕流落在乔秀才家的,也去讨回来。

李秀才想想也是,外面“风紧”,赶紧“扯呼”。

于是就去问乔秀才拿回了诗稿在自家后院一焚了之。

不料乔秀才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私藏了几张。结果还是出事了。

原来李家儿子与人争秤闹起了纠纷,而乔秀才站队对方,李家儿子气不忿,跑去公堂告了乔秀才。

乔秀才也不示弱,反而拿着李秀才的诗稿去公堂告发。

可是两个人谁的后边都不干净,李秀才承认自己写过违悖的诗,不过自己写的已经都烧了,但是乔秀才当年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也写过乱七八糟的东西。

于是县老爷当即决定去乔府大院抄家,结果不但抄出乔秀才写的狂悖之诗,还抄出来一本《雉园存稿》。

这部书是明朝末年抗清将领傅梅所刻,这可是违禁书籍!这还了得,当即把两家人全部下到大牢。

最后,乾隆皇帝御裁——两秀才凌迟,夷三族。

本来一双唱酬朋友,结果两家携手黄泉。诗案之悲,人性之恶,莫过于此!

还是那句话:

“诗案者,文祸也。

向者砍头,今则销号。

非进化也,实脉承矣!”

最后鸣谢江祖桢先生所著的《中国古代诗案》,由崇文书局出版。

文 | 云间大彭

更多文章,欢迎点击关注“云间大彭”公众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