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

古代中日韩风俗画表现的世俗风貌

2019-04-09  本文已影响0人  李居李老师讲黑曜石

中国风俗画从历史上流存的以风俗为题材的作品来看,最早的当属汉代的画像砖。由于汉初崇尚无为而治、与民生息,社会生产力取得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也兴盛起来。商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和财富的积聚。社会生活不时地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些在画像砖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画像砖在四川、江苏、河南、山东等地都有大量出土,题材几乎涉及了社会习俗的各个方面,如宴饮、骑射、出巡、农桑、舞蹈、杂技等等。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扣门” 这是宋代诗人陆游描绘三春前后,农家祭社风俗的诗篇。在当时有许多画家也以民间风俗为题材,画了不少好作品。

宋代是中国风俗画创作的高峰期,其中最著名的有李嵩的《货郎图》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至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兴盛、市民阶层的壮大和世俗文化的繁荣,风俗画在继承和延续两宋风格的同时,着力描绘乡村世俗和城市平民生活,并显示出传统风俗题材与文人画风的融合。

货郎图李嵩

李嵩是南宋画家,少年时曾做过木匠,熟悉民间生活,后来入画院成为专业画家,以画风俗画著名。他以货郎为题材创作过多幅《货郎图》 故宫博物院现藏的《货郎图》 即是其中之一。 《货郎图》通过一走村串户货卖千家的老货郎挑担,吸引妇女儿童围观购货的嬉笑欢闹的场面,细致地描画了喜兴而有趣的乡村风俗,也让我们直观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人们的神情风貌。这幅画采用横卷形式,以货郎担为中心,妇女儿童聚散有致,顾盼生情。不大的场面但前围后追,可见老货郎受欢迎的程度。老货郎不胜重荷,前后照应货担,应接不暇,儿童们前呼后拥,顽皮天真、神态各异。画家在热闹中不忘在货担头上添一山鸟,停立观看,本来极动的变为极静,此一衬托足见画家匠心。作者具有高度的写实技巧,货担上的杂物历历可数,既有专为儿童购买的风车、山鼓、葫芦、花篮等,又有木叉、犁耙等农具和瓶、缸、碗、盘等日常生活用品,还有瓜果、糕点等等,无不尽力摹写,显示风俗画家严谨而又写实的创作态度。李嵩另一作品《幻戏图》 ,描绘宋代民间木偶戏的风俗。

《货郎图》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北宋以前,中国的人物画主要是以宗教和贵族生活为题材。张择端虽然是在翰林图画院供职,创作的作品都称为“院体画”或“院画”,但他却把自己的画笔伸向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创作出描写城乡生活的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了大量各式各样的人物。而且,张择端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

《清明上河图》以汴河为典型环境,描绘出当时各色各样人物活动和建筑、工具等人世风物,有极大的历史价值。画家以周密的观察力为基础,对北宋汴梁城的城门和大街,对门外汴河上的繁华景象,作了忠实而详尽的描写。画面上有市街上的各种商业活动、手工业活动、河上的漕运活动、各类人的游览活动等。除了酒楼、药铺等大型店铺外,还有香铺、弓店,处于十字路口小茶铺或酒铺,还有门前挂着“解”字招牌的当铺,做车轮的木匠,卖刀剪的铁匠,有卖花的、算命的以及各种摊贩等均可一一辨认,街道上活动着各种人群,官员骑马,侍者前呼后拥,在人丛中穿过;有的妇女们则坐了小轿。在如此熙熙攘攘之间,有人挑担,有人驾车,车子的样式也不尽相同。河上有人使船,有人游逛,有的在门口凭栏眺窒。这热闹的光景,画家安排得有条有理,杂而不乱,引人入胜,古都风貌,再现眼中。

《清明上河图》

风俗画的题材以山水画的形式出现,在宋代画家马远的作品里表现得最完美。

马远属南宋画院画家,风格清峭,善于表现诗情画意,经常在作品中留下大片空白,迷蒙苍茫,给人以无限遐思。他的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是《踏歌图》 。 脍炙人口的李白《送注伦》诗写道:“李白登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王安石曾在《歌元丰》一诗中写道:“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常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看采唐宋两代踏歌的风俗在民间都很盛行。

《踏歌图》

朝鲜王朝后期的风俗画是韩国最具特色的绘画之一。在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积极引导下,以金弘道和申润福为代表的风俗画家,通过生动的构图和简洁的笔触,真实地表现了传统农耕社会的日常活动和诙谐场景,以及都市官僚和市民阶层的生活,反映了当时农商经济的发达和城市消费文化的扩展。

朝鲜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的《平生图》,选取了士大夫从出生到辞世过程中值得纪念的重要礼仪和官职生涯进行描绘的风俗画,这幅画不仅是了解朝鲜士大夫阶层生活情态的重要资料,也是当时服饰、用具和风俗的真实记录。另一件幅画《戊申进馔图屏风》是19世纪朝鲜皇宫行事图的典型之作,它为研究宫廷风俗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平生图》

金弘道(传) 平安监司飨宴图

日本的风俗画出现于最具平民色彩的江户时期,风俗画的世俗主题和华丽色彩受到富裕商人和城市平民的喜爱。随着市民阶级的兴起,产生了反映市民审美意识的风俗画——“浮世绘”,它不仅成为代表日本的美术作品,而且对西方画家产生了一定影响。

“浮世绘之祖”菱川师宣创作的《浮世人物图》描绘了人们在江户名胜浅草寺游玩的场景。

《浮世人物图》

而著名风俗画家英一蝶的《人物杂画图》,则以轻松幽默的笔调展现了江户时代百姓的生活。

《人物杂画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