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高考状元颜值高、很会玩、家里好,自己又很厉害!教育就是拼爹妈
总之,这届高考状元真是颜值高、很会玩、家里好,自己又很厉害的。对他们只剩下崇拜和仰慕了,都没法嫉妒恨起来。
01
这届高考状元真是颜值高很会玩家里好
自己又很厉害的
上周末,高考状元们接二连三的出炉了,北京的文科高考状元说了一番话,令人深思。
他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父母是外交官,生活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从小视野大见的多,确实比其他孩子有更好的条件。
加上从小父母给自己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塑造好的性格,都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基础比较牢靠,最后就水到渠成。
他还说了一句话:“现在的状元都是家里好自己又很厉害的。”
四川理科状元,一个女孩720分+特长30分,750分满分状元,知识分子家庭,没事儿就拿两套题出来做做当娱乐。
贵州的高考状元查同学,家境很好,还会播音主持,小鲜肉的颜值比他的考分还要高,可以说是全国最帅状元了。
山西状元,妈呀,校园青春爱情小说男一号即视感!就是那种高中校园里学习好但早恋的时候欲言又止的纯真小男孩。
陕西状元,高中去美国交流,颜值高,打得一手好篮球,健身达人,妈妈是个热爱跳舞的知性女性。
其他状元,有的出自私立学校,有的男扮女装玩的很出名的,没事儿就刷英剧美剧的,还让不让别人活了。
这届高考考生,大约出生在1999年左右,父母60末70初比较多。较之前的80后85后,无论是经济条件,意识形态,受教育程度以及社会经验都有了明显提高。
状元从以前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苦孩子,变成了什么都玩得转的酷孩子,这其中,父母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中国校友网对全国各省级高考状元的调查显示:
2007-2016年全国共有约837名高考状元。其中,近五成的状元父母是教师(35%)和工程师(12.6%),还有近两成父母是公务员。
而来自农村、经济状况欠佳家庭的状元所占比例下降。
随着我国高考竞争激烈程度的提高,考生的高考成绩除了与考生本身努力有关之外,考生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与教育资源也至关重要。
总之,这届高考状元真是颜值高很会玩家里好自己又很厉害的,对他们只剩下崇拜和仰慕了,都没法嫉妒恨起来。
02
高考成绩一出,各大媒体争相采访了各个省的高考状元,在这些高考状元的回答中,我们发现他们高考成功的背后有很多共同的因素。
1、 做题讲究质,而非量
高考状元们可从来不认同“题海战术”。
甘肃省理科状元肖智文说,同一类型的题,他不会做许多遍,他更愿意花精力找一些竞赛题来锻炼。他认为,学习任何知识,本应注重拓展和延伸,理解才是最重要的。
江西省文科状元金淼,说自己经常用一两节自习课的时间,就钻研一道数学题目,虽然花费的时间多,但能有效训练自己的思维,学习效果也好。
题不在多,在于孩子们对每个知识点能进行深入地理解,在于孩子们能有效地在做题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讲究做题的“质”,是要求孩子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
2、 学习是不断总结和分析的过程
高考状元也经常做错题,但他们会从错题出发,追根溯源,进行总结和分析。
福建高考理科状元陈汜玄是一个会反思和总结的人,他会把做错的地方提炼成一句话并记录下来,每次考试前都会翻一翻,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辙。
广东高考理科前十名的贺贝奇从高一开始,就把平时习题的错误、知识的重点、要点记录在错题本上,有不明白的题就追着老师问,有时候一问就是两三个小时。
福建高考文科状元温晋和每位任课老师沟通都很多。每次大考后,他都会和老师面对面交流,分析错误,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重点和策略。
甘肃省文科状元熊诗楠在采访中说道:“我不逃避失误,找出问题的原因才是关键,考试成绩并不代表一个人的真实水平,但通过总结考试失误,然后通过成绩找到真实水平,这是我经常琢磨的事。”
3、 维持健康作息,制定合理规划
熬夜苦读的事情从不发生在高考状元身上,在紧张的高中学业中,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利用时间是他们的致胜法宝。
吉林省理科状元曹宇涵说,“我不贪黑起早,而是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兴趣所在。”他每天晚上10点半之前就会睡觉。
贵州省文科状元刘昱旻同学,每天早上6点50起床,中午保证1个小时的午休,晚上12点必须上床睡觉。
江西省理科状元刘浩捷,他说他高三时每天的作息时间都比较固定。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7点从租住地去学校,中午放学吃完饭后,午睡半小时至40分钟,下午上学,晚上自习回家,看书到11点半到12点就睡觉。
当然,状元们能高效利用时间取决于他们能合理规划学习时间。
四川高考理科状元黎雨佳同学,每个星期都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每一个小时。她的教材和练习册放在书架上,几乎每一页都标注了很多符号。每个星期,她都会写一篇周记,把当周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心情记录下来。她说,“有时候状态不好,写周记的过程也是自我梳理的过程,所以十分有必要。”
湖北省理科状元肖雨把课间时间也安排地非常妥当,“我每天都会写在一个小本上,每节课的课间十分钟要干什么,每天我都把课间利用率算一下,给自己打个分,反思一下,第二天要改正什么。”
重庆市高考理科状元杨馥伟从高三上学期开始,他就根据高中的各科知识点制定了大致的规划,细节到哪一天的哪一节课复习哪一个知识点,并且在整个高三严格执行。到了高考前两天,他都没有加大复习力度,反而比较轻松,“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并且要有自制力和执行力。”
4、 热爱阅读,关注时事
尽管学习多么忙碌,阅读和关注时事是高考状元们一直坚持的原则。
四川省文科涂涴童同学,家里的书有近300本,都是她的心头好,平常不上课的时候,她呆的最多的地方就是书店。同省的理科状元黎雨佳同学也喜欢看书,尤其喜欢杜甫的诗歌,经常与语文老师谈天说地。
湖南省文科状元雷咏荃,她的卧室里一大半都是书籍,她会在阅读中积累,但她并不提倡刻意地积累写作素材,因为“写作最重要的是情感,要对生活有所感悟。”
而对浙江省高考状元王雷捷同学来说,阅读是他们家传承下来的宝贵的家规。他的妈妈也酷爱读书,在王雷捷的记忆里,妈妈织布之余就是捧着书。因此,王同学和他的姐姐从小就是书虫,只要学校老师推荐什么书,妈妈一定会给他买来。
在这次高考作文题目中,从北京卷的“说纽带”到全国一卷的“中国关键词”,现在考试越来越注重学生们对时事的了解。
湖北省文科状元范筱雨同学,每月都会关注《新闻周刊》《世界周刊》《环球时报》《中国青年报》。
河北省文科状元牛璐瑶同学,也坚持每周看新闻周刊;陕西省文科状元向远方一有空就找新闻来看。
还有安徽省理科状元申奥同学,他平时喜欢上网,一周上网的时间在4个小时左右,每次都是去看看新闻,了解一下国内外大事。
这些高考状元们并非“考试机器”,他们是一个个充满朝气、热情阳光、兴趣广泛且博学多识的青少年。
他们的学习力让人惊叹,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令人钦佩。即使这些孩子卸下状元的称号,也依然值得所有人为之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