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思考力
一、从个人层面上,结构思考力是每个人都要具备的核心技能。
首先,结构思考力是开展所有工作的基础。运用结构思考的方式有助于我们做好问题解决、决策制定、报告写作以及沟通表达等工作。
其次,很多专业性的岗位要求员工具备优秀的结构思考能力。例如,内训师、产品经理、文案策划、咨询顾问等工作,需要帮助顾客准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有效地沟通展示。
最后,结构思考力是管理者必备的技能。罗伯特•卡茨提出高效管理者应当具备“技术性技能、人际性技能和概念性技能”三种技能。结构思考力就是概念性技能中最重要的技能,有助于管理者面对难题时多角度分析、制定方案,从而推动工作高效开展。
二、从组织层面上,结构思考力有助于提升组织总体工作效率。
首先,结构思考力提供了一套有效的系统思维方式,能够统一员工思考和表达的标准。
其次,结构思考力有助于形成高效的组织文化和工作习惯,从而提升组织整体管理效率。
最后,在中国企业传统“先分后总”的文化习惯中,更需要“先总后分”的结构化思考方式,以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
因此,不管是对于个人职业发展还是企业组织发展,学习结构思考力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结构思考力是什么
结构思考力的基本特点
怎样运用结构思考力
结构思考力是指以结构的视角,从多个侧面全面而清晰的强调“先总后分”的分析事物的一种方法。
首先,结构思考力强调“先总后分”,并从多侧面全面分析事物。其次,结构思考力充分运用了金字塔结构工具。最后,结构思考力综合了横向和纵向两种思维,是一种立体化思维。这个在下文案例中将会进一步讲解。
简单来说,结构思考力具有三大阶段、五个步骤。
三大阶段是基础、构思、演示;
五个步骤分别为:明确理念打基础、基于目标定主题、纵向结构分层次、横向结构选顺序和形象表达做演示。
结构思考力结构思考力可有效提升日常工作中沟通汇报的效果。
举个例子,假设你是董事长,有天早晨,你的秘书向你汇报:
“董事长您好!刘经理来电说系统出现状况,他无法参加4点的会议了。小张说晚点开会没关系,明天开也可以,但最好别12点之前开。可是已经有人预定了明天的会议室,但星期五是空着的。王总的秘书说王总明晚很晚才能从外地赶回来。我建议会议时间改在周五早上十点比较合适,您看行吗?”
听完她的汇报,你有什么感觉?你知道如何决策吗?
现在给你3分钟时间思考(可以用手机定时),然后给秘书提优化建议,使这段话的表达更清晰。请拿起笔,动手写下来。
要求:将上述内容表达清楚,信息完整,且符合商务用语习惯。
你的回答:
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索,运用结构思考力可以如何优化这段话的表达。下面四个问题,可以理清你的思路:
1. 先说结果还是先说原因?
2. 原因可以被分类吗?
3. 原因可以被概括吗?
4. 表达三个人的原因时可以按照什么顺序?
请以这几个问题的思路,再次优化你的答案:
现在可以对照参考答案,看看你是否掌握了结构思考力。
参考答案:“董事长,原定今天下午4点的会议可以改在周五上午10点开吗?这样临时有事的王总、刘经理和小张都可以参加,而且周五会议室也可以预定。”
这个答案便是有效运用结构思考力中金字塔结构的典型例子。具体分析如下:
结构思考力
首先,先说结果,下午4点会议改在周五上午10点。在商务沟通中,结论先行,有利于提高沟通效率。其次,原因可以被分为人和会议室两类:具体可以概括为参会人员周五时间方便,以及会议室周五可以预订。最后,在人的原因表述中,按照职务顺序排序,符合商务用语习惯。
金字塔原理的四个基本原则: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和逻辑递进。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论证类比”。
结构思考力结论先行和以上统下是纵向结构特点,而归类分组和逻辑递进是横向结构特点
结构思考力不仅可以应用在工作汇报沟通中,还可以用于产品介绍、日常沟通、文案写作等广泛场合。它不仅有利于我们“说清楚”,还有利于我们“听明白
结构思考力强调“先总后分”,先结论后原因,先框架后细节。这样可以让沟通对象迅速抓住我们所表达的中心主旨,利于理解和提升沟通效率。在表达中同时要注意,上下统一才能保证表达效果。而且,有理由支持的结论才更有说服力。
如何在杂乱繁多的信息中识别关键点,理解他人的核心思想并表达清楚
结构思考力 第一步:识别事实、理由和结论;第二步:找出对应关系,画出结构图;
第三步:一句话概括所有内容。
这三个步骤是一个自下而上思考分析的过程。
有些朋友可能会疑惑:如何区分事实、理由和结论呢?
理由和结论都是观点(个人看法),是区别于事实存在的。数据常常是非常好的事实,可以有力支撑观点。
为了顺利完成结构化接收信息的三步骤,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如何判断哪些观点是结论?
1)结论的指示词:因此、由此可知、显示出、告诉我们、所以、这证明、重点是、实质是等。
2)结论的重点位置:标题或段落的开头、结尾。
3)如果在原文找不到明显的结论,可以试着问一问“所以呢?“
如何判断哪些观点是支持结论的理由?
1)理由的提示词:由于、鉴于、因为这个事实、调查显示、有以下材料支撑、第一、第二、第三等。
2)如果看不到指示词,可以问一问“为什么?”像剥洋葱一样,找到最核心的原因。
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所以,我是一个吃货”就是结论。而支撑结论的理由是3条分支:我爱吃水果、我爱蔬菜和我爱吃肉。最后,支撑理由的事实是:每天我要吃1个苹果、2个梨、3根香蕉;我每天都会吃半斤生菜、半斤西兰花还有三根红萝卜;我每天要吃半斤猪肉,半斤鸡肉和1条鱼。在以上的事实中还利用数据作为支撑。
如何判断结论的合理性?
1)事实或数据是否真实?
2)事实或数据是否可以支撑相应理由,并得出最终结论?
如何一句话概括主题?
可以尝试运用以下万能公式:
在 的基础上,从 , , ,N个方面,说明了 。
“基础,”是前提或者序言,“N个方面”是目录或者理由,而“说明了”是结论。举个例子,“在电话沟通基础上,今天想从学员需求、业务部需求和人力资源部要求三个方面,与您进一步面谈讨论课程合作方案”。
总之,运用结构化接收信息的三步骤,利于理清思路、有效表达。
第一步:确定目标,有的放矢;
第二步:设定主题,观点明确;
第三步:设计序言,表达吸引
首先,提前设定具体场景。
其次,确定对方行为目标。
在此,提供给大家一个工具——ABCD目标法。
受众 Actor : 谁;
条件Condition:在什么条件下;
行为Behavior:完成什么任务/ 表现出什么行为;
程度Degree:达到什么标准或水平。
案例如下:
例1:在理念统一的前提下,客户经理非常愿意向大家推广结构思考力课程。
例2:在给定明确需求后,客户经理能够熟练运用所学销售技巧向大家推广结构思考力课程。
首先,确定一个为目标服务的结论
其次,包装一个打动人心的主题。
第一,遵循包装主题三个基本原则:简单、准确和利益,三者缺一不可(即三原则法)。
第二,运用选题矩阵选出最优主题。
结构思考力 结构思考力总之,每一次表达都要有为目标服务的结论,而且要“简单、准确、从对方利益角度出发”
首先,设计序言的基本要素。
序言的讲故事结构有四个要素, S:Situation情境、C:Conflict冲突、Q:Question疑问、A:Answer回答(即解决方案)情境需要从对方熟悉的话题切入,建立安全感;冲突需要找出差异化事实,引发思考;疑问是从对方的角度去想他/她会关心的问题,激起兴趣。序言的主要作用是在中心思想出来前,提醒对方关注一个疑问,从而引发对方兴趣,而这个疑问的回答就是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如图,可以看到序言在金字塔结构中的位置。
其次,根据需求选择不同模式。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SCQA四个要素的顺序来表达不同情绪。序言一共有四种模式:
1. 标 准 式:S情境-C冲突-A解决方案
2. 开门见山式:A解决方案-S情境-C冲突
3. 突出忧虑式:C冲突-S情境-A解决方案
4. 突出信心式:Q疑问-S情境-C冲突-A解决方案
前三种模式都省略了Q疑问,因为有个万能Q“那该怎么办呢?”可以用于任何序言中。如果没有特殊需求,建议首选标准式,更易被认同。四种模式的对比案例,大家可以在原书第76页找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以便深入了解各种模式的特点。
另外,为便于大家理解,以下引用一个完整的标准式SCQA表达案例供参考:
S情境-我们公司从战略转型以来,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
C冲突-中层管理者团队管理能力问题成为制约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Q疑问-如何实现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
A解决方案-我部计划为各位中层管理者开展XXX培训。
第一种,自上而下搭建,疑问回答做分解;
第二种,自下而上搭建,概括总结做聚合。
一方面,它很吸引人,因为表达的是对方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它很有说服力,因为对方关心的问题已被很好地解答了。
疑问回答做分解有两个步骤:
第一步:从对方角度设想问题。
设想问题是在主题已经明确的基础上,思考对方会关注什么。比如,你想找领导谈加薪,主题是“申请加薪20%”,领导会关注什么问题呢?为什么加?加多少?何时加?不加会如何?这些问题是这个场景下你为沟通对象定制的问题。在相同的主题中,不同的人所关注的点也许会不同。
第二步:提前想好问题的答案。
把问题设想了之后,需要给出答案,并思考这些答案还可能引出哪些新问题,直到你认为所有答案都被解答了。
疑问回答做分解是一种想象对话技术,做好上一张卡片所说的两个步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形成以对方需求为中心的思维模式
不管是设想问题、还是回答问题,都要站在对方角度上思考他会关心什么、信服什么,而不是用我们习惯的方式、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告诉他问题和答案。
2.通过5W2H全面思考问题
What:是什么?干什么?目的?
Why:为什么?
Who:谁?
When:什么时候?
Where:哪里?何处开始?
How:如何做?
How much:程度如何?
3.你的回答必须是结论
结论先行也就是说每个答案本身就是结论。结论才能终结上面的问题,并引发下一个层级的新问题。
4.对方最关心的问题要放到关键位置
自上而下疑问回答作分解有一些工具,作者向大家推荐了一款1-2-3简易结构思考力模型,它在报告撰写、课程设计、产品推介等情景下都十分实用:
结构思考力 最后,提供一个案例,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一位银行客户经理想在产品推介会上向高端客户推荐白金卡产品,目标是提高白金卡知名度、达成现场营销、树立企业形象,主题是“非凡礼遇——XXX白金卡你值得拥有”。运用自上而下疑问回答,他设想了三个问题,构建了如下结构:
结构思考力总之,自上而下疑问回答做分解是基于对方需要来搭建结构、呈现内容的方式,既要保证所有核心问题都被问到,又要保证按照问题的分类进行回答
反过来,还有这样一种情况:有一堆素材,要把它整理成一个金字塔结构,但主题并不明确,如工作总结等。这就需要用到第二种构建金字塔结构的方法——“自下而上概括总结做聚合”。通常,它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收集信息。将能够收集到的信息全部罗列出来。
第二步,归类分组。对信息分类,确保每组都属于同一范畴。
第三步,总结概括。将每个分类概括出一个结论,继续往上,直到塔顶得到最终结论。
自下而上概括总结不仅是一个让观点更清晰的方法,也是一个发现新思想的过程。做好以上三步,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 寻找共性,概括结论,避免没有中心思想的主题句出现。换句话说,要得出结论,告诉对方你想表达的关键信息是什么。
2. 明确目标,想象面对面时你会跟对方说什么。自下而上概括总结的结论是为总目标服务的。
3. 善用修辞,提出打动人心的结论。昨天我们学习过如何包装一个打动人心的主题,大家可以参考包装的方法。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方法,作者分享了一个在企业内部向新同事介绍部门职责的案例。步骤如下:
1)收集信息:找到部门职责文件。
2)信息分类:将工作职责分为五类,即“技术战略与规划,专业建设,项目技术控制,综合技术管理,技术信息建设”。其中,后三项可以总结为技术管理。
结构思考力3)概括总结:概括每个模块内容,提炼观点,然后概括部门职责得出总结论,并将结论包装成打动人心的主题。
结构思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