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院每天写1000字散文

《千与千寻》——不要忘了你是谁

2019-06-27  本文已影响31人  小Kikki

第一次看《千与千寻》这部电影是在读小学的时候,从此以后便爱上了宫崎骏的奇幻世界。

在之后的生活中,我又把这部影片反反复复看了七八遍,每一遍看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可时隔十多年,影片再度上映后,我却迟迟不敢去电影院看。不知为何,心里总有一种害怕的感觉,就好似很珍惜的某种从不售卖的珍贵之物突然被贴上了价格,在五花八门的展柜里售卖。

也可能是害怕毁了心中的经典,我并不想和一堆人一起“狂欢”,只想和一两个知己在影院静静分享。

本以为影片下映前都没有机会去影院观看,可是很幸运,肖会姐约我一起观影,而我也很开心可以和肖会姐一起分享这份情怀。

《千与千寻》观后感之2019年6月27日

“一个人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就会忘记他是谁,最后完全忘了自己。”

而汤婆婆就是通过剥夺人们的名字,让人们忘了自己,最后变成她的奴隶。

在我看来,名字就是我们自己原来的模样,我们的初心和渴望。

而行走在人生路上,我们会遇到挫折、遇到诱惑和欲望(遇到美食、遇到酒精、遇到高刺激事物),然后日复一日地工作、生活,在重复之中,渐渐忘记我们的初心和渴望,忘记我们本来的模样,忘记了我们的名字——我是谁?

诱惑和欲望都是具有麻痹性的,可以让人在痛苦中片刻抽离,而抽离得太久,我们就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不要吃太胖哦,会被杀掉的”

千寻在离开已经变成猪的父母前,说了这句话。

千寻的父母在美食面前停不住自己的脚步,拼命地吃。然后,他们渐渐忘记了自己是谁,忘记了自己是人,变成了猪。

我想,那些美食就是生活中的诱惑与欲望。

一个人如果太过沉迷于诱惑和欲望中,会渐渐忘记自己是谁,忘记自己本来的样子,变得麻木。

一开始,只是沉陷于其中,然后沦陷。

理想的生活,是“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可现实是“胃和心,至少有一个是满的吧。大脑和情感,总有一个需要被麻痹吧”。

所以我们举起了酒杯,并不真正开心地重复着我们以为能让我们开心的事情

然后就是无尽的空虚,麻木,自我放弃。

生活不易,我们的心总是填不满。

但我们总渴望这个世界的谁谁谁帮我们填满,如无脸男般,得不到就对着众人发作。

其实他很渺小也很无助。他只是期待被需要,被关注,被关爱。

在最后钱婆婆让他留下来时,他点头的模样让人欣慰又心疼,他终于“被需要”了。

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里提到,人类的幸福感来源于“贡献感”,而我们却往往把它解读成“被别人认同”。

我也如此,日复一日寻求着别人的“认同与需要”。别人一句话,就可以瞬间把我粉碎。

很喜欢一句话——

Be the one who makes you happy.

我们需要做的,其实不是讨好别人,而是取悦自己。不是用麻木和欲望忘记自己,而是用爱填满自己空虚的心。

愿你走过荆棘、历尽伤心、踏遍诱惑,依然记得你的模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