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阅读读书

教你读书系列:《如何阅读一本书》(二)

2017-10-06  本文已影响41人  梦由先生
《如何阅读一本书》书籍封面

上一篇文章我们谈到了阅读的前两个层次,也就是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谈第三个层次,也就是分析阅读。在这里需要啰嗦一点的是,每一个更高的层次总是包含着那些低一些的层次,是一种包含的关系,在这里的分析阅读,也是建构在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之上的层次。


第三层阅读: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者说优质的阅读。一个分析型的阅读者一定会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提出许多系统的问题,它永远是一种专注的活动,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培根曾说:有些书浅尝辄止即可,有些书生吞活剥即可,只有少数书需要咀嚼和消化。分析阅读就是一个咀嚼和消化的过程。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因为分析阅读就是特别在追寻理解的。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这里谈到了四个规则,它将告诉你一本书的内容是关于什么,要如何将架构列成纲要。

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阅读哪一类的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也就是说出这本书的类型是什么。

规则二: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也就是说出整本书在干什么,这本书的主题或者重点。对于这样的一个“整体内容”,光是一个模糊的认知是不够的,你必须要确切清楚地了解才行,只有一个方法能知道你是否成功了:你必须能用几句话,告诉你自己、或别人,这本书在说的是什么(如果你要说的话太多了,表示你还没有将整体的内容看清楚,而只是看到了多样的内容)

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最好的书都有最睿智的架构,虽然它们通常比一些差一点的书复杂一些,但它们的复杂也是一种单纯,因为他们的各个部分都组织的更完善,也更统一。

驾驭复杂的内容:为一本书拟大纲的技巧。这里所谈的,不只是将各个部分排列出来,而且要列出各个部分的纲要,就像各个部分自成一个整体,各有各的整体性与复杂度。我们可以依照第三个规则,将内容的大纲排列如下:

作者将全书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二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三部分谈的是别的事,第四部分是另外的事,第五部分又是另一些事。

第一个主要的部分又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为X,第二段为Y,第三段为Z。

在第一部分的第一阶段,作者有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A,第二个重点是B,第三个重点是C,第四个重点是D等等。

你可能会反对这样列大纲,照这样阅读岂不是要花上一辈子的时间才能读完一本书了?事实上,一个优秀的阅读者会习惯性的这么做,而且轻而易举,他可能不会全部写下来,但是问他这本书的整体架构时,他就会写下一些东西来,大概就跟我们所说的公式差不多。我们这里所说的规则是一个理想的标准,如果你能做出一个草稿来,跟这里所说的要求很类似,就该感到满足了。

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的时候,都是有一个问题或者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答案或者许多答案。这个可以列出简短的公式: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的?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以上这些都是理论性的问题。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行?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以什么样的顺序?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样做会比那样做好一些?以上这些都是实用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在这里也包括了四个阅读规则:

第一个规则:找出共通的词义,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简略来说,你必须抓住书中重要的单字,搞清楚作者是如何使用这个单字的。要注意这个规则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找出重要的单字,那些举足轻重的单字。第二个部分就是确认这些单字在使用时的最精确的意义。

第二个规则: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所谓重要的句子,从作者的观点来看,最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整个论述中,阐述作者判断的部分。作者沟通的主要核心是他所下的肯定和否定的判断,以及他为什么会这么做的理由,因此,要掌握住重点,就要从文中看出浮现出来的重要句子。有些作者会帮助你这么做,有时会在这些字句底下划线,有时会将主旨句写在前面,用很明显的位置来加以说明。找出了这些最重要的句子之后,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之后,你就会发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也就是主旨。

第三个规则: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这需要读者处理的是一堆句子的组合,也就是说,指导我们阅读的第七个规则的逻辑单位是“论述”——一系列先后有序,其中某些还带有提出例证与理由作用的主旨。因此,我们建议第三个规则可以有另一个公式:如果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但是,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达出来,你就要去架构出来。你要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以及其组成的论述。

第四个规则:找出解答。这个规则是与第一个阶段的第四个规则是相互联系的,现在,你已经跟作者有了共识,主导了他的主旨和论述了,你就该检视一下你手机到的是什么资料,并提出一些进一步的问题来。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哪些解决了?为了解决问题,他是否又提出了新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三个阶段:批评式阅读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一本好书值得主动阅读,主动的阅读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是真正完成了这件事。但是,我们说的读者能够回话,并不是回与阅读无关的事。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这样的读者在最后终于能对一本书提出回应,对于作者所讨论的问题,会努力整理出自己的想法。我们说这是最后一个阶段,是因为要能受教必须先完全读懂一本书,而且在批评以前要能完全了解。读者必须懂得如何评断一本书,就像他必须懂得如何才能了解一本书的内容。

以下是我们对于这一阶段的一些详细地说明:在你说出“我不同意”,“我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上述三种意见代表了所有的评论立场,我们希望你不要搞错了,以为所谓的评论就是不同意对方的说法,这是非常普遍的误解。同意对方的说法,与不同意对方的说法都一样要花心力来做判断的,毫无理解便同意只是愚蠢,还不理解便不同意也是无礼,虽然乍看之下并不太明显,但暂缓评论也是评论的一种方式,那是一种有些东西还未表达的立场,你在说的是,无论如何,你还没有被说服。在做到以下三个条件的批评式阅读之后,读者应该能够与作者“辩论”。

条件一:要求读者先完整地了解一本书,不要急着开始批评。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者争论。如果你知道或怀疑自己是错的,就没有必要去赢得那场争辩。事实上,赢得争辩可能真的会在世上名噪一时,但长久来说,诚实才是更好的策略。

条件二:恳请读者不要争强好辨或者盲目反对。建议你把不同的观点当做是有可能解决的问题,这一点是提醒你不要绝望地与不同的意见对抗。除非我们认为某个不同的意见终究有助于解决某个问题,否则就会徒乱心意。

条件三:将知识上的不同意见看做是大体上可以解决的问题。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做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并不希望大家认为我们主张有许多的“绝对”的知识,我们所拥有的知识都是随时可以更正的,我们知道的知识都有理论支持,或至少有一些证据在支持着,但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新的证据,或许就会推翻我们现在相信的事实。


以上就是《如何阅读这本书》里提到的第三个阅读层次,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很多规则特别的麻烦呢,其实小编也觉得是这样的,不过呢作者开篇便提醒了我们,不是每一本书都值得分析阅读,只有经过了检视阅读也就是第二个层次的阅读之后,认定这本书值得分析阅读我们才这样做的。除此之外呢,我们会觉得分析阅读非常复杂的话,一定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试着去尝试而已,小编觉得如果我们已经在分析阅读的路上有所进步的时候,或者我们开始试着养成一些习惯的时候,便不会有这么根深蒂固的排斥感了,毕竟我们都是想要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的嘛,不是吗?

晚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