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静思录(二)
一念心邪,业根滋生,祸胎已妊;一念心善,善芽蒙发,百福臻至。邪正只在一念间,祸福只在一念间,众生心粗意昏,觉察不到自己细微的念头,智者时时觉照,对自己的意念细致入微。君子诫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虽小但果很大,恶虽小但祸极深,故君子慎于行。广而推之,世人求利,只见利,不见害;求名,只见名,不见毁;求功,只见功,不见险;求禄,只见禄,不见劳。智者则不然,求功名利禄于可进可退之间,于或取或不取之间,于有余有度之间,避其害然后就其利,方可成大功于世间。
世间的至味,无非财色名食而已矣,林泉的至味,乃是享受虚静寂寞的自在。财色名食是至艳至浓之味,虚静寂寞乃至冲至淡之味,味浓则诱人,故市井里嚣攘热闹,游人流连忘返;味淡则诱心,故山林中安适清闲,幽人咏风诵月。尘寰多浊福,山林有清福,各有各的意趣,因此,出世之士不必系恋市井之欲,在尘之人不必羡慕山林之乐,三教九流,各适其性,自享其乐,不亦快哉!
处世若无定力就会被外物所困扰,随波逐流,为世所染,心为物役,不得自在,变成物质的俘虏。佛说:“盖使人蒙蔽者,爱与欲而已矣”!此语可谓一针见血,为爱所染,为欲所困,才是烦恼之源,所谓修行,首先要破除对情爱的执着,消解对物欲的依赖,然后深入禅定,智慧与神通才会开启出来。
強人好功,文人好名,立身于世,欲建立不杇功名,靠权谋、靠才能、靠机巧,劳心又劳力,争到功名盖世,转眼间灰飞烟灭,徒留下一场迷梦。那么何物最坚牢?真正的不杇又是什么?《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可见世间并无什么不杇之物,所云不杇者,无非是人心的执念而已。若是彻悟到万物速杇悉归无常的道理,也便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不杇了。
世人以富贵为荣华,其实万物有荣就有枯,有花开就会有花落,这是自然规律,富贵不长久才是正常。"富″属物质之属,比如房产钱财之物,这些东西任你如何积蓄厚藏,最终留不住的,相反的对财富的贪恋只会带来无尽的烦恼,你以为财富自由了就会从此一劳永逸地自由自在了么?财富越大给人的压力也越大,给人带来的不安全感也越大。“贵”乃身份的像征,身份地位说起来更是虚幻之物,势高愈危,身价越高,相应的维护它正常光鲜走红的成本也就越高,一旦不堪其高,坠落得越惨绝。财富似水终流去,权势如火焚自身,那么该如何保持富贵长久呢?财富不必藏,有藏必有亡;权贵切忌显,念显越危险,亡尽则亡身,危极则命危,商场官场就是角斗场,慎之哉!
唐人贾岛有首诗,寻隐者不遇,诗云:“松下问童子,言师釆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句“云深不知处”可知,这座山挺大的,又高又深,云雾缭绕,想必是终南山吧,是个藏身的好去处。不过呢,这位隐者仅仅是隐其姓名行跡的小隐士而已,非大隐也。真正的不世高人,会隐在何方呢?历史上真正的大隐,藏名于江湖之远,则扬名于庙堂之上;隐迹于庙堂之内,则声播乎江湖之外。名不藏而藏,跡不隐而隐。他无作无为,却能揭天掀地,身后立万世之功;他或行或止,唯闻润物无声,当面行不言之教。故曰,隐身不隐心,必是求名俗汉;藏道不藏身,定为出世高人。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