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玲来民结良缘,祖母善良把线牵
巧玲来民结良缘,祖母善良把线牵。
当初若遇活菩萨,稻香哪会苦难言。
这是我读简书创作者网红作家蒋坤元老师的《长篇小说|慈悲28》后,我写下的一首打油诗。打油一首君莫笑,有谁能解由衷言。
我之所以经常对作家的小说胡乱评析,是因为我也想学写小说,不过,我不写长篇,我写短篇,这有我每天读我珍藏的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等为证。不仅如此,而且我在网上还喜欢读作家坤元君和别的一些优秀网友的文章,这是为了学习怎样写好小说,必须做的功课之一。
作家的这篇小说,虽然是长篇小说的一章,但也可以当作一篇短篇小说来看,而且是很精练的一篇短篇小说。
作家写的这个婆婆,她一眼就看中了来民,因为来民很像她的儿子,她喜形于色,竟然高兴得提前发喜糖给中年妇女吃。中年妇女祝她儿媳巧玲一炮成功。
她不懂,没时间去领会,她目前要做的,就是帮祖母的牵线搭桥再推一把,她既然很中意来民,她当然同意祖母从中牵线搭桥。不仅如此,她还要为她的闺女(其实是她的儿媳妇)巧玲跟来民喜结良缘,再添一把柴,再去“推波助澜”。
当祖母跟巧玲说让她跟来民到房间里说说话,当面锣对面鼓地讲清楚,当婆婆也让巧玲跟来民到房间里讲讲话,而巧玲却不为所动时,婆婆凑近巧玲耳边说了悄悄话。
首先,她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她对来民相当满意,来民体魄健壮,人品很不错,而且还很年轻,她没有理由不满意,除非她脑子进了水。接着她让巧铃抬头看一看,说来民跟她的儿子(也是巧玲的亡夫)长得很像。
巧玲虽然渴望幸福,虽然不幸成为半边人(即寡妇),但她在挑选上门当继任丈夫的,也不是拣到篮中就是菜,逮到花鱼斤四两的,她还是要慎重选择的,这关系到她们母女俩以后的幸福归宿的问题,是不能有丝毫含糊的。
婆婆让她看,她就抬头看了,这一看当真看对了眼,来民真像她英年早逝的丈夫,她动心了,女人的直觉告诉她,来民就是她要等的人,来民就是她要寻找的终身伴侣。
作家写的时候,始终把这个分寸拿捏到相当到位,譬如巧玲作为来民未来的妻子,开始的神情和以后的动作以及心理活动,都恰到好处地描写下来,作家的语言就是为巧玲量身定制的。
接着在房间里,巧玲跟来民就着孩子来展开对话。巧玲既然对来民中意,又是过来人,她跟来民“谈恋爱”就显得很主动。她跟来民讲床上躺着的就是她女儿,现在吵醒她也没关系,因为她心情好,可以哄她乖乖的,而且她告诉来民她带孩子不太辛苦,因为有她奶奶相帮着。
巧玲很聪明,她告诉来民这些话,就是让来民尽管放心,来民将来到家里,也不会太苦的,因为她婆婆为人善良,会善待她和他的。接着,她说来民像她丈夫,还提议让女儿醒后肯定会叫他为爸爸,因为她哄女儿爸爸出差去了。
她说到这里,不由地落了泪。这说明了她的公婆虽然善待她,但比起丈夫的疼爱,到底还是显得不够的,无形中透露出她一个单身年轻女子有多么不容易,也透露出她还年轻,她有权利重新获得幸福。
而这也是她动之以情地想打动来民。因为来民毕竟是一个童男子,而她是一个已婚女子,来民比她还是更有优越感的,想要把来民抓到手,就要大胆地勇敢追求。作家寥寥几笔,就把巧玲的内心世界披露得淋漓尽致,让人折服不已。
而来民说的那些话,有可能是祖母预先跟他讲好的,但他爱巧玲连同着爱她的女儿,也让他跟巧玲表示他愿意跟她一起照顾她的女儿,她愿意做她女儿的爸爸。由此可以看出,作家写人物的语言,把握到相当好,什么人该说什么话,我们看了作家的这篇小说后,我们就学到了。
作家这篇小说很自然地描述了巧玲跟来民恋爱成功,标志是两人牵手了,这很合符实际,因为刚认识不久,不可能像那些热恋的人儿去狂热地蜜吻。他们不仅牵手了,而且选一个黄道吉日,来民就到巧玲家做上门女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