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假定:你有什么想当然的预设

2019-11-03  本文已影响0人  万万千千

前面我们说了,立论者要让你相信某个观点,会告诉你一个或者几个支撑观点的前提,但是如果你保持头脑清楚,你就会发现有些前提是没有被说出来的,是被隐藏的,你必须还要接收其他的,没有被说出来的预设。

比方说:我在哺乳期的时候,经常带孩子在家里楼下遛弯,同小区的大妈们经常会问:孩子几个月了?吃母乳还是奶粉?我回答:8个月了,在吃母乳。然后对方马上以过来人的身份说:6个月以上就应该戒奶了,给孩子吃奶粉更有营养。

这里就存在一个巨大的陷阱,这里的隐形假定是:6个月以上的母乳没有营养。但是,如果你对自己观点的洞察力不够强,你可能很容易被立论者的隐形观点所蒙蔽,毕竟在育儿这方面,过来人还是享有“姜还是老的辣”的名声的。

所以我们要在思考当中把这些假定的前提找出来,思考它的基本意义,才能对它进行评判,确认我们对它认同或者不认同。

隐藏假定的两种类别

1.第一种属于事实判断型的,它指的是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世界是什么样子。

比如:多喝牛奶能补充蛋白质;隐藏假定是:牛奶富含蛋白质。

2.第二种是价值判断型的,它指的是我们想当然的认为世界应该怎样选择,这是一种价值观的偏好。

比如前面那个母乳的例子,6个月以上的母乳没有营养,是对方自己的价值判断假定。

无论是事实判断型的假定还是价值判断假定,都是我们事先就知道,并且完全不会质疑的观念,可以说,它是我们信念体系中的一部分,我们认为我们的信念是正确的,并用它来解释我们的世界,并支撑着我们的判断。

但是,假定和信念也有不合理的时候。

比如:老祖宗的智慧就真的不容置疑吗?

报纸上刊登的内容就一定可信吗?

有些假定更可笑,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凡事一押韵就是真理吗?这些伎俩只是触发你的感受,唤起你情感上的认同而已,并不是真正的思考和推断。

怎么找到隐藏假定

隐藏假定通常存在于论证的前提里,它本质上是一种没说出来的前提。

这时候你需要思考这当中的隐藏假定,你可以站在两种角度来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1.假设你反对这个观点,你会怎么反驳这个结论。

2.假设你自己是无关的第三方,想想有没有其他可能性和路径,也能推到出这个结论。

比如:我们应多参与社交活动,这样可以让我们积累人脉和资源,帮助我们成功。

结论是:我们应该参加社交活动。前提是:这样能积累人脉和资源,帮助我们成功。

如果是第三方,会怎么思考这个结论呢?我会认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应该减少社交,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阅读和思考上。这样一推理,就能发现原来的推断里的隐藏假定:只有人脉和资源才能帮助事业成功。

这个假定被我们找到,接下来就很好评判了。

怎么样评判假定?

这个方法前面的课程有提到过,用评判前提的标准即可:

1.这个假定和我们的个人经验冲突吗?

2.这个假定跟我们的背景知识冲突吗?

3.这个假定来自于哪里?可靠吗?

只要一个假定被评判成不成立或者可疑,那么它所支撑的结论也是可疑或者不成立的。

那如果假定通过了这几项的考核,就一定可以鉴定结论正确吗?不一定,你还要多问自己一句:我认同这个假定吗?

寻找和评判假定的深层价值

洞察思考背后隐藏的假定,不但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一环,而且,是一种独立的自我洞察和自我穿透能力。它其实是在帮助你理解你自己的思维是怎么发展的,因为你每个推断背后的假定,组成了你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当你不断去进行这种思考的洞察和穿透的时候,你就会越来越清楚自己面对世界的基本观察视角是什么,你自己偏好什么,追求什么。而意识到这种种,你也就能看到更大的世界和更完整的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