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文集写作学习喜欢的文章

关注咪蒙的好友越多越可怕?不,可怕的是世界正在加速分裂,而你身处

2017-12-12  本文已影响20834人  格总


1

咪蒙老师又双叒叕刷屏了。

这几天,类似这样的图片有没有出现在你的微博和朋友圈?

大概意思是,你的微信朋友里关注咪蒙的人,占比越多,你的人生就越失败。

(那些从来没关注过咪蒙,但人生一样失败的朋友,你们要好好反省一下了)

对于这个说法,咪蒙粉和咪蒙黑又开始选边站队。

这不是咪蒙老师的第一次了。

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咪蒙现象已经和中年焦虑、逃离北上广并列,成为朋友圈三大经典(yue jing)式话题。

如果说中年焦虑反馈的,是伪中产们对抗岁月未遂,反被岁月睡(念出来试试)的不安全感,逃离北上广的背后,是一线的金领白领们,视二三得六、三六十八线城镇广大群众生活水准而不见的矫情,那么咪蒙现象,背后的真相则是:

这个世界正在加速分裂。

2

我认识的一个民企老板,跟我讲了个事。

《老炮儿》上映时,公司有个老阿姨,有天聚餐时,兴冲冲地招呼那些小年轻:

我去看了你们说的那个鹿晗了,哎呀,确实是帅啊!

这老板倒吸一口冷气,不知道公司里是不是有吴亦凡的粉丝,万一真有死忠粉当场跟老阿姨掐起来,会不会造成员工离职。

其实我倒觉得,不认识、分不清小鲜肉这事,真不怪老阿姨。

就连财经作家互联网红人吴晓波,也说起过,2014年他去参加百度的“男星品牌数字资产”颁奖典礼,临颁奖了,被接站的百度员工一问:

吴老师,你知道鹿晗吗?

可怜的吴老师,一脸懵逼。

1968年生人的吴晓波老师不认识鹿晗,或许是因为年龄差距。

但是没过多久,吴老师讲课投影出鹿晗照片,询问台下的青年创业者时,大多数人傻着,举起的手零零星星。

这已然说明:

包围着话题人物的圈层,是一个封闭的群体,在圈中,他们已进化成神一般的存在,圈外人要么不知道他们,要么,完全凭猜测、幻想、细碎的印象来评判他们。

不光是鹿晗,不光是吴晓波。

2018年马上到来,还记得2017年罗辑思维的跨年演讲吗,视频秀里看起来无所不知的罗振宇,也表达过同样的震惊:

……我们来看一屏字,这都是大网红,在座的各位,我敢打赌,你绝不可能认识三分之一以上……

……这个叫delicious大金,淘宝网红,草根,她的品牌衣服一上市,瞬间一天卖一千万……再看下一个,更奇葩,叫PDD娇妹,就这个样子,传说签约费五年三个亿……

我想,看过这场演讲的人,对此大多已印象模糊。

对于无法理解的人和事,我们一般笑一笑,讲两个段子就过去了。

但是咪蒙不同。

不光因为她一直主动参与公共事件,并持续发声,更因为她不是出现在相对小众的知乎、豆瓣、B站,而是拥有8亿日活用户的微信,这个超级舆论场。

每一个对公共事件有所看法的人,都无法绕开咪蒙,配合她的演出假装视而不见。


3

对咪蒙的诟病,和对她的追捧一样,前赴后继,历史源远流长。

有说她内容缺乏逻辑,情绪泛滥。

也有说她事例违反常识,故事张口就来。

还有说她态度偏激,蛮横不讲道理。

更有说她唯一的价值观就是:女人永远是对的。

但评论家们恰恰忽略了,正是这些所谓的无脑、偏激的声音,让咪蒙粉自觉地投怀送抱。

当她们被渣男劈腿。

被直男癌歧视。

被潜规则威胁。

被孩子教育折磨。

被苦逼生活压制……

是咪蒙讲出她们的心酸、苦涩和愤怒,在每一次10万+阅读量、每一条留言背后,是一个个忧伤、焦虑、无助的孤独灵魂。

对粉丝而言,被咪蒙写出心中的那种爽,才是最重要的。

对咪蒙而言,写出最容易被粉丝们传播的那种爽,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自己是否有过错、怎么反思和改进、如何得到内心的平静和自恰,咪蒙会小心避开。尽管那才是成长真正需要的。

但成长,必定伴随着痛苦。

没有人喜欢痛苦。

咪蒙公号的简介是:

我没见过你,但我懂你。

这是大实话。

毕竟在潜意识里,每个人都只希望看到,那些她们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你想看什么,就写什么给你看好了。

所以,在咪蒙粉看来,咪蒙正是她们的代言人,说出她们想说的那些话。

于是,在长期的代言和互动之中,产生了真正将咪蒙和粉丝们紧紧联系的东西:

情感。

这个截图,来自咪蒙公号两周年的粉丝留言,我们感受一下。


4

施者与受众的情感交织,并不是现在才有,甚至不是互联网出现后才有。

还记得那些被保健品洗脑、被保险推销员骗走棺材钱的老人吗?

一个陌生人,却能比亲生孩子更体贴,更会安慰人,更能理解自己的辛苦,讲出自己心中的酸楚,最重要的是,还有常年的陪伴、无微不至的呵护。

人都有感情,对于许多人而言,感情甚至可以是人生的全部。对她们而言,所谓的理性,都是给感情打工的。

而如今,互联网将这种影响和陪伴,以高效又无成本的方式,扩散得无远弗届。

在此之前,我们原以为世界是分层的:被驱逐的D端人群,焦虑的中间人群,高高在上却时不时上吊、跳楼、抑郁而死的G端人群,构成了我们。

但现在,我们发现,不光是这样。

坐拥1300万粉丝的咪蒙,直播里的喊麦之王,微信群里高大上的专家老师,捏着小粉拳撒娇卖萌的锥子脸网红们……正在更加细致地分裂着这个世界。

而且,正在加速分裂。

地域和血缘不敌兴趣和品味,是非论断让位于靠边站队。

只有情感永生。

世界正在加速分裂成,一个个以陪伴和情感为纽带的孤岛。

在孤岛之内,人人相亲相爱,宛如一家,对于无感的人和事,直接忽略,而任何来自孤岛之外的评价,统统视为恶意。

在孤岛中心,“我没见过你,但我懂你”的教主巍然耸立,任意调动以千万计的粉丝大军。

表面看,越来越多的孤岛出现,世界似乎正变得多元,而且看起来,每个人都在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但实际上,人们选择留在孤岛,不过是享受身为教众的安全感,和互相之间的关切感。

还有潜意识里最重要的是:

那么多人和我想法一致,所以,我无比正确。

所以我们看到,每一次热点来临,在教主的号召下,教众们统一、整齐、热烈的呼应,热点之后的又一次热点,是再一次头脑一热的狂欢。

在这观念的隔栏之中,自我、偏激和狭隘被饲料精准地喂养,渐渐强化成人格的一部分。

狠惊喜,狠刺激,不意外。

好在,正如投身孤岛,是为寻求同好的安全感,那么逃离孤岛,与现实世界真正的多样性相连,并实现更丰富的人生,方法无非是走出观念的围墙,开放心态,并承认人和人之间本就应有的差异。

下面这张图片,就是一个好的例子。

世界已然分裂,愿你不被孤岛禁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