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点读书

忆读《秋雨散文》

2018-12-29  本文已影响43人  茉莉清风

偶然的朋友圈发现了这样一个平台,看到了曾经相熟的名字,甚而至于看到了曾经的学生笔走龙蛇地抒写着她于这个可爱的家乡的浓浓的情,老练的文风,我却清晰的忆及她小巧的身形,白里微微透红的小脸庞,甜美的嗓音犹在耳畔……

于是有些心痒,也想动动有些生锈的笔,更多的是想在读书笔记上面做些文章……

忆读《秋雨散文》

人到中年的我,还远没达到饱读诗书的境界,曾经不多的读书经历中,没有考学之忧,没有女儿之扰,就喜欢克扣下自己每月的伙食,到校门口不大的书店去淘书,不大愿意买名著,当时觉得名著不会过期,随时随地都可以拿来看,也很少囤小说,因为小说总是一遍过,也是可以从图书馆借的。这样我就找到了诸如《秋雨散文》这一类的书。

喜读闲书的人,据说都会是孤僻,自闭人群。他们的内心究竟是富足的还是孤独的? 我不知道。我并不是文科专业,高中选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选了化学,事实上我的化学很菜,我很早读到了季羡林,读过了刘震云,甚至张抗抗一度成为我的精神偶像。但都是我离家以后的所读,中学阶段家里是远没有条件给我买这样的无用之书的。

我的生活并不孤寂,在我的人生各个阶段,总有那么些朋友与我相伴左右,相谈甚欢,而他们并不都是如我一样喜欢读这些无用的书的。却又似乎我读了不多的书,而令他们相近。当然,这只是我的臆测。

我很虔诚地读着《秋雨散文》,因为这一本能让我扫清很多当时对我而言的盲区,如王阳明,风雨天一阁,或如苏轼,如莫高窟的遭遇等等,于一本书我竟是恶补了很多历史常识,(当然,能补历史的还有金庸大侠,但那是多少有些艺术加工过的)《秋雨散文》里的历史是有厚重的文化使命感的,读它,当是要有闲,显见当初的我真的很有闲,我在书上勾勾划划了一整本,并还有闲去写些小字,似乎是只有学生时代才会有的闲情吧,这应该是真正的,最原始的笔记。

之所以拿这本书来忆读,是因为有一天,它竟然有幸被妹带到学校去,妹是宁愿一头扎进一堆数学难题,也不喜读这些书的典型理科生,可她相中这本书,要给当时同选化学的隔壁班女生读的。

书回到我手上时,向来不会矫情的妹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说,那个女生也做了批语了。果不其然,女生的批语在前几篇里都有痕迹,由此,我也必须重读这段文字,再看我与女生的留笔,更像是一种隔空对话,那也是个爱读书的女孩,还是个爱思考的高三女生,于今看来,我们的思想成熟度都不是很高,于当时却富足了我们的心灵世界。后面的书页就没有了她的文字了,是学业太紧,挤走了她读书的时间了吧,但我想,当年在遥远的武汉大学校园里,一定会有一个家乡女生执着地读着这些无关学业的书,时而掏出笔来写一写,划一划,身在异乡的她,会有新的朋友,而她也因为读书,并不孤单。

忆读《秋雨散文》 忆读《秋雨散文》

为什么这么说?

妹也去了异乡,除了学业,不爱读书的妹也会看些市井小说,并以此作为排解学习压力的途径的。

妹读书更偏向于用她的罗辑思维,就比如,《秋雨散文》,我会因文字而关注作家这个人,于是我又入了《霜冷长河》,我更关注秋雨的雨,她则关心秋雨的秋,雨,四季常有,秋,一年一季。她也时不时捎些折价书回来,但她买的书倒是多名著和历史类了,我们一个偏重于感性,一个偏重于理性,于是,娘家小书橱里,堆满了各式闲书,妈妈颇有微辞,我们则相视一笑……

更多的时候,看着自家书橱里各类令人生厌的教辅书,总想着有朝一日,要把它们扔得远远的,然后,书橱里就是我的,或是女儿喜欢的无关紧要的闲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