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感情不传播
今天看到一篇三联的文章,主题是关于工作中随时等待群消息的职场状态带给人的困扰,读来让人大呼妙哉妙哉,每个细节,每一个场景,每一种情绪,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和真实可感知到的真实和共鸣,这大概就是写作的能力,同样一件事情,一个普普通通的素材在高手笔下,就能抓住人心。
审视我自己,能看到讲道理的多,聊感情的少,这大概是源于性别和关注点的不同。当然,如果非要说优势的话那显然是思想的广度和思考的深度,更多是偏于理性的逻辑推理,而劣势则是情绪能力的欠缺和顿感,缺少一种把在表达思想的时候借助情感的能力,没有了情感事情便缺少了一种击穿人心的力量,纵使论述结构完整论据充分观点鲜明,但总是很难形成共鸣和共情。
如何让自己的文字和语言饱含深情是需要学习的一项能力。我们清楚的知道,人跟人之间的交流绝大多数是感情的交流,当我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能够与他人分享,彼此之间形成一种情感链接的时候,便更能形成信任和关系。
如何把话说的让别人感动,如何让文字传递感情,如何用文字击中人内心的感情的靶子,这些都是需要我去思考的问题。
曾经记得有本书叫做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里,里面讲的是如何通过别人的语言肢体动作微表情窥探人们的内心活动和未说出口的需求,感知到当时的情感,说出最能打动别人的话。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示之以威诱之以利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沟通方法,然而对于文章的读者,更多是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但在自媒体时代,在这个到处是情绪的网络时代,首先是动之以情,情感更能得到人们的共鸣和共情,换句话说如果你要做自媒体,如果你写的东西要让人有兴趣去读,那么首先一定是要有情绪的,要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你字里行间的情绪起伏,让他们进入到内容里面沉浸到里面。
我们知道了是什么仅仅是第一步,还要知道如何做到让文字中有感情,当然,这也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或许去研究和拆解那些写的好的阅读量大的文章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尝试去模仿他们的写作手法,研究他们最后超越他们,这在哪都是一个快速学习的方法。
我决定,现在就去,写完这段话就去,把今天读到的那篇文章再读两遍,看看到底好在哪里,今天就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