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看到标题,一如既往的熟悉哈,对于今天聊的话题,便也了然于心。
没错,我们今天要描绘一幅乡村画卷,一派岁月静好,安静祥和的美好画面。
潺潺的小溪慢慢地流淌,岸边的小草郁郁葱葱,春风拂面,在阳光的包裹下,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鸟语馨香,落英缤纷,一棵大大的枣树,枝干遒劲,阳光下油绿的叶子泛着金光。
大大的树荫下,是一座矮小的茅草屋,屋后是一片翠绿的竹林。
屋内,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正在对饮,已带微醺的醉意,两人开心地聊着家常,一阵阵爽朗的笑声从屋内蔓延开来 ,在这恬静的乡村荡漾……
他们的大儿子在溪边的一块农田里卖力地锄着草,清新的空气夹杂着草香,令人心旷神怡。
抬起头, 望着这一片绿油油的稻田,一派生机盎然,心中的喜悦油然而生,暗自期许,今年一定会有个好收成。
老二正在用自家的竹条快速而专心地编织着鸡笼,“鸡宝宝出生了,一定得给它们造一个宽敞、舒适的家。”老二心里琢磨着。
母鸡在他身边有规律地咯咯地叫着,欣喜地扑棱着翅膀,似乎在给他加油,又或是盼着新家快快建成,高兴地引吭高歌……
最调皮的小儿子 ,活泼可爱,摇晃着脚丫,躺卧在湖边,正在剥莲蓬,一边吃,还一边不停地念叨,“一颗、两颗、……多剥点,留给爹娘和哥哥们吃。”
湖里,是亭亭玉立的荷花姑娘,青翠欲滴的荷叶,把荷花衬托得更加妩媚动人。
微风吹过,宛如一位穿着绿色长裙的仙子,在风中翩翩起舞。
多么美好而温馨的画面,多么令人心驰神往。
生活在喧嚣红尘的我们,习惯于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习惯于追名逐利,争权夺利,活得苦,活得累,活得焦头烂额,心力憔悴。
忽然有一瞬间,是不是有种想逃离这纷繁复杂的闹市,去寻得一片心里的桃花源,过着身心愉悦,神志欢畅的生活,一种宁静闲适,简单快乐的日子。
向往田园,迷恋山林,追求自由,恪守本真,追求心灵的归宿。
的确,这是我们欣然向往的世外桃源,同样,也是我们的大诗人辛弃疾向往和追求的净土。
就像陶渊明躬耕田园,种菊植柳,傲游南山,自在清闲,无拘无束。
虽然向往这种乡村田园宁静幽雅,简单淳朴的劳动生活。
但我们的诗人辛弃疾更是一个豪情满怀,壮志凌云的将军。
他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 ,因而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
他极力主张抗击侵略,收复失地,统一江山,曾经竭尽忠智,建言献策,曾经浴血奋战,建功立业。
但现实很残酷,给不了他建功立业的机会。
由于他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所以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
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理想的破灭,志不得伸,于是他归隐上饶地区闲居。
沉沦不振,郁愤终身,还是超脱达观,逍遥度日?
灰心失望,自暴自弃,还是寄情山水,笑傲田园?
词人选择了后一种生活方式,放纵自我于山水田园之中,寄托情意于平淡生活之上,才有了这篇反映词人生活情趣的闲适之作。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同:无)
——宋•辛弃疾
赏析
作者这首词是从农村的一个非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非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有情趣的一面。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上片的意思是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清平乐(yuè):词牌名。村居:题目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ǎo):老翁、老妇。
上片第一、二两句是作者望中所见,镜头稍远。
“茅檐低小”,邓《笺》引杜甫《绝句漫兴》:“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此正写南宋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并不很好。
如果不走近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这户人家的活动,也听不到人们讲话的声音的。
第二句点明茅屋距小溪不远,而溪上草已返青,实暗用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语意,说明春到农村,生机无限,又是农忙季节了。
作者略含醉意,迤逦行来,及至走近村舍茅檐,却听到一阵用吴音对话的声音,使自己感到亲切悦耳(即所谓“相媚好”),这才发现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劳动,只有一对老夫妇留在家里,娓娓地叙家常。
所以用了一个反问句:“这是谁家的老人呢?”然后转入对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绘。这样讲,主客观层次较为分明,比把“醉”的主语指翁媪似更合情理。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下片的意思是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
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卧:趴。
下片写大儿锄豆,中儿编织鸡笼,都是写非正式劳动成员在搞一些副业性质的劳动。
这说明农村中绝大多数并非坐以待食、不劳而获的闲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则成年人的辛苦勤奋可想而知。
“卧”字确实使用最妙,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表现出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乐。
这实际上是从《庄子·马蹄篇》“含哺而熙(嬉),鼓腹而游”的描写化出,却比《庄子》写得更为生动,更为含蓄,也更形象化。
特别是作者用了侧笔反衬手法,反映农村生活中一个恬静闲适的侧面,却给读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补充余地。
这与作者的一首《鹧鸪天》的结尾,所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正是同一机杼,从艺术效果看,也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