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人不?那些令你不爽了好多年的“恶意差评”,竟然是对的!
第【422】篇个人原创。
感恩关注,欢迎转发。
学生时代我就十分喜欢阅读,总觉得书里的世界比现实世界要精彩有趣得多。由此带来的一个恶果是,爱显摆炫耀,爱高谈阔论,爱纸上谈兵,但凡一说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就滔滔不绝。当时只觉得成就感满满,浑然不觉这有多令人讨厌。
关系亲近的同学因此给了我一个“理论大家”的评价。我第一时间就表示出明确的反感,因为这显然是说我实践能力差劲,只会夸夸其谈。刚愎的我根本无法接受这样的“差评”,并视之为对我本人的羞辱。
后来工作了,初入职场犯了不少只属于新人的错,因此被老板批评为“思维方式有问题”。对此我虽没有直不愣登地当面怼回去,但内心也是一万个不认同:真够自以为是的,您的思维方式又有多高级呢?就凭您现在这点业务范围和行业影响力,怕是还不够资格在这儿对别人品头论足吧?大言不惭。
那时年轻气盛,中二又自负,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一点点“差评”,总觉得那是因为他们对我本人不了解才出现的误判,根本就不是真实的我。
后来经过这些年社会人事的毒打与洗礼,再回去复盘的时候却猛然发现,他们当初好像是对的,当时的小丑确实就是我自己!那感觉就像网上一个著名的问题:跟男友发生激烈争吵,正吵到一半发现错的是自己该怎么办?要如何下台?
此刻客观回溯,学生时代我确实还一件像样的事都没做过,只会耍嘴皮子,“理论大家”的评价并不虚妄。刚工作时考虑问题不够整体全面,做事情简单粗暴,思维方式也的确存在某些问题。他们的“差评”都当得上“准确”二字。不过当时的我却并不会这么想,反倒认为这都是别人对我的错误评价,是为了故意针对我,使我难堪。
今天我知道,不敢正视问题恰恰是完美主义和内心脆弱的表现。自己没有自我想象中那样完美,却迟迟不肯接受现实。还有颗一碰就碎的玻璃心,所以面对别人指出的缺点,习惯做一只把头埋进沙子的鸵鸟,好像只要这样问题就不存在。
虽然早就学过一个词叫“闻过则喜”,但真做起来才知道这有多难。因为这表示你首先愿意承认自身错误和不足,然后你还能以“有则改之”的态度来面对它。在当时的我看来,面对“不怀好意的差评”,不当面怼回去已经要算我的克制与礼貌了,还“喜”,喜个屁!
可何以至此呢?最显而易见的答案是:当时的我还不会把“我”和“我的观点”“我的言论”“我的审美偏好”甚至“我的物品”等概念区分开来,而是稀里糊涂地认为它们全都等于“我”。
有人反对“我的观点”,那就是在反对“我”;有人批判“我的言论”,那就是在批判“我”;有人驳斥“我的审美偏好”,那就是在驳斥“我”;有人不喜欢“我的物品”,那就是不喜欢“我”……总之,一切“我的延伸”都等于“我”,谁攻击它们就等于直接攻击“我”。
动物面对攻击时会怎么办?只要对方不是强大到不可能与之一战的地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跟他干!只长身体不长智慧的愣头青,跟只会凭本能行动的动物有什么实质性差别呢?
逻辑学里的“第一大思维谬误”就是“我的更好”,它是指每个人天生就会认为自己与众不同,与自己相关的一切都“应该”并且“事实上”比别人的更好。既然你打破了我头脑中这个固有观念,那我只能选择用一切方式来捍卫它,这也就是捍卫我自己。只要稍微留意,你就会发现现实中有这种想法的人比比皆是。
所以……该怎么办?病症找到之后总得给自己开个药方。
我想,必须提醒自己首先应该意识到的是:自己是个思维有限、见识有限、能力有限的普通人,我身上或多或少一定有些自己还没注意到的缺点甚至缺陷。因此当别人指出来的时候,我应该在本能的想要反驳之前先冷静想想:他说的究竟有没有道理?我的反驳到底是为了就事论事还是捍卫自我?捍卫那个想象中永远完美永远正确的虚假自我?
其次,应该有意识地觉知到“我”和“我的延伸”之间的巨大区别。“我的言论”≠“我”,“我的观点”≠“我”,“我的想法”≠“我”,“我的审美”≠“我”,“我拥有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我”……当有人对这些东西表示异议的时候,他们并不是在彻底否定我这个人,也并不是说我的存在因此没有了任何价值和意义。
我决定余生都要谨记这两条法则,不是为了维护“闻过则喜”的外在形象,而是为了能让自己活得轻松一点。而不是像过去一样,把别人一句也许无心的“差评”硬生生记了一二十年——这才是标准的“庸人自扰”。
《如是我闻》
人啊,认识你自己。
——德尔菲神庙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