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分享35(2022.11.13)

2022-11-13  本文已影响0人  李燕心灵成长

感性与理性并行

人是理性和感性兼顾的动物,强大的理性头脑,让人类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而强大的感受力,可以让人体验生活的美好、酸甜苦辣,让我们在细微处感受到生命实实在在的存在。

理性,偏逻辑,善分析、推理,从整体和框架出发,条理分明。

感性,偏情感,重感受、觉知,注重细节,倾向于美好的感觉。

青少年时期,理智脑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偏感性。所以许多非理性行为的发生,需要我们理解的同时,还要引导其学着跳出感性,兼顾理性的视角看待问题。

感性多时,容易陷入情绪,情绪有的时候就是一股混乱的能量,无法掌控,而理性就像一把梳子,可以将它梳理清楚,变得条理,顺畅。

当我觉得同学们都在评论我说我不好时,我很难受,甚至不想去上学了,我陷入了混乱,想逃避。

这时你就丢失了理性,如果你唤它回归,稍微冷静一下,就会看到:其实大家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不可能都拿出自己宝贵的时间来评论我,我怎么可能是他们生活的重心呢?是我高估了自己。

即使,有几个不喜欢自己的人,那也正常啊,再伟大的人,也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还三起三落;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也不被当局喜欢,被判入狱,慷慨赴死;就连耶稣,也被订上十字架……

即使如此,他们依旧可以选择做自己,坚持自己的正义和追求。渺小的我们,可能无法跟他们比,同时,我们也并不需要去面对那么大的挑战,我们只需要,不去听耳边的几只蚊蝇的哼唱罢了。

当我陷在感性的情绪,掉入细节里,无法自拔,如果理性伸出一只手,拉你一把,把你拉出那个细节,拉到更高的高度俯瞰,你就会看到,除了此刻你心中放大的那个细节,还有许多许多其他的东西,还有阳光,还有天空的高远。还有其他的人、事、物,这点事情只是辽阔整体的一小部分而已。

我也是辽阔整体的一部分,天生我材必有用,为了这个整体的运行,我肯定还有我要体现的价值和我要去担负的责任。

晓平老师说,他做研学营的初衷是因为看到那么多休学在家的孩子,他觉得有必要把他们带出家门,给他们一个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同时,感性告诉他,这件事情难度大、风险高,会很辛苦,因为毕竟是一批个性十足的孩子,管理难度很大。事实在做的时候,确实也困难重重,每到他要放弃时。理性又会跳出来说,这件事情很有意义,是孩子们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如果你不做我不做,那谁来做呢?总得有人来做,也许我有这个能力,我有大家的信任,哪怕再难,我也要承担起这个责任。

感性时,我可能会固着于我想要的,我想做的,如果没有现实的基础支撑,很多时候,我想要做的,会像空中楼阁一样虚无缥缈。

理性时,我会看到除了我想做的,还有我应该做的。只有做好了我该做的,打好了基础,那个我想做的才会更快到来。

感性就像个放大镜,会将细节放大,让我们沉浸其中;而理性又像个望远镜,让我们站得更高,看的更远,看到整体,学会布局。

让感性与理性并行,才会让生活,既有战略高度又有战术方法。

感性的美妙,和理性的结构相配合,才能形成人生美妙的画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