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他的手段是绘画,我的却是生活”
本书讲述了一位四十岁的股票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为了追求画画理想而远走他乡的人生故事。主人公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为原型。
第一部分:自由、意义与责任
“别的都不要说了,你总不能一个铜板也不留就把你女人甩了啊!”
“为什么不能?”
“她怎么活下去呢?”
“我已经养活了她十七年了。为什么她不能换换样,自己养活自己呢?”
“她养活不了。”
“她不妨试一试。”
“你还爱她不爱了?”
“一点儿也不爱了。”
“你到底是为什么离开她的?”
“我要画画儿。”
“可是你已经四十了。”
“正是因为这个我才想,如果现在再不开始就太晚了。”
“有一句格言你显然并不相信:凡人立身行事,务使每一行为堪称万人楷模。”
“我从来没听说过,但这是胡说八道。”
“你不知道,这是康德说的。”
“随便是谁说的,反正是胡说八道。”
这是作者和本书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第二次见面时的一段对白。书中很多类似的对白,都可以看作是束缚他的世俗锁链和他内心的自由理想之间的对白。
思特里克兰德放弃了股票经纪人的稳定职业,告别了舒适安逸的旧日生活和妻儿,心甘情愿地到异乡过起了贫困潦倒的生活,为的是将全身心投入到画画事业上。他的妻子宁愿相信他是和某个女人私奔,也无法接受他为了理想出走。他的妻子宁愿为了女人私奔的热情很快就会熄灭,而为了理想出走的决心却很难被撼动。
不管怎样,他是一个抛弃妻子的没良心的人。然而,作者大胆地在书中这样形容人们的“良心”:“它(良心)是把个人拘系于整体的一条牢固的锁链。人们说服自己,相信某种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甘心为它效劳,结果沦为这个主子的奴隶。”
他也是一个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自由人。即便读者可能不喜欢自私又残忍的思特里克兰德,但是也很难不被他对理想的执着和对自由的追求所打动。他的执着也唤醒和激发了读者对自身生命追求的反思。生命究竟是为了什么?什么是值得自己付出一生而勇往无前的?我如何看待我生命的意义?什么人才有自由去释放热情和追求梦想?为了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我要做怎样的选择?我一定能实现我的理想吗?如果我的愿景最终没有实现,我还愿意去孜孜以求吗?目标的达成和追求的过程,到底哪一个更重要?
幸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无论经济、年龄、受教育程度,无论身处何地,都有选择一生中最想为之努力的东西的自由。当我们有勇气做出选择的时候,就已经身在生命的自由中了。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如果能够很轻松的说,我活过,我曾选择了自己想做的事,大概就可以坦然地离开。因为,从某个时刻开始,我们生活的每一步都是自己走的,而不是被外力抛来抛去。一个人为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他的生活不一定比不负责任的生活更轻松,但是负责任的生活更有意义。
第二部分:文明与人性
“他内心深处的那个半人半兽的东西把他捉到手里,在这种具有大自然的原始力量的天性的掌心里他完全无能为力。他被牢牢地抓住,什么谨慎啊,感恩啊,在他的灵魂里都一点儿地位也没有了。”——《月亮与六便士》
“希腊人曾用半人半兽的形象,像生着马尾的森林之神啊,长着羊角、羊腿的农牧神啊,来表现大自然的这种神秘的力量,斯特里克兰德身上就有这样一种力量。”——《月亮与六便士》
小说中反复出现了一个意象——古希腊半人半兽的森林之神和牧神。由于希腊人听不到上帝谴责的声音,因此他们创造了古希腊神话,因此古希腊神话主要呈现出张扬个性、追求自由、反抗约束的特征。而这些半人半兽的神,是原始的自然力量的化身。因此这种自由具有人类早期和原始的特征。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今,这种追求人性自由的精神更加体现了人的原始欲望与本真的强烈渴求。
另一方面,半人半兽的神,不仅仅是原始的自然力量的化身,同时也是黑暗面向的显现。思特里克兰德身上也同时并存着邪恶气质、欲望以及大无畏的勇气、对艺术创造和精神家园的追求。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弗洛伊德认为,广义的和狭义的性的冲动,对人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这种本能力量,同时构成了文明发展的基础和对立面。毛姆在书中也坦承:“说不定作家在创作恶棍时实际上是在满足他内心深处的一种天性,因为在文明社会中,风俗礼仪迫使这种天性隐匿到潜意识的最隐秘的底层下;给予他虚构的人物以血肉之躯,也就是使他那一部分无法表露的自我有了生命。他得到的满足是一种经由解放的快感。”我欣赏这种以不伤害他人的文明方式来满足自己本能的做法。
如果月亮象征着高尚,六便士就象征着卑微;
如果月亮象征着真挚,六便士就象征着做作;
如果月亮象征着美德,六便士就象征着邪恶;
如果月亮象征着神性,六便士就象征着欲望;
如果六便士象征着肉体,月亮就象征着灵魂;
如果六便士象征着尘寰,月亮就象征着神灵;
如果六便士象征着现实,月亮就象征着理想;
如果六便士象征着禁锢,月亮就象征着自由;
月亮与六便士就是人性的一体两面。雨果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在一个更为理性的文明世界里,可以认为思特里克兰德品行恶劣,为众人所不齿,因为他曾在伦敦和巴黎分别伤害了自己的家庭和救命恩人施特略夫的家庭;然而在法国的塔希提岛上,尽管他的品性并未改变,但是并没有人格外注意到他。因为在那里,“他所经历到的是他在本乡本土不敢希冀、从未要求的——他在这里得到的是同情”。这不禁让人反思,理性与文明的高度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三部分:生活的智慧
合上书卷,我的脑海中逐渐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农夫追求收获的甜美,在他的土地上辛勤躬耕;
作家探索和了解人性,在他的草纸上笔耕不辍;
花匠、教授、裁缝、歌手、医生、厨师……,
他们热爱着并专注着他(或她)手里的事。
这一切,与艺术家追求他想要的美,在他的画布上孜孜不倦地勾勒,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这些事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那么重点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而是你为什么做这件事。你做了什么、做得怎样都不能说明你的伟大,而你为什么而做,才是最可贵的。
书中后半部分出现了一个叫亚伯拉罕的医生。这位医生由于看到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更有重大的意义,只经过半个小时的考虑就甘愿抛弃事业前途,投身到一个自己喜爱的环境,做自己喜欢的事,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样的行为被另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讥讽为“心理变态”、“可怜虫”、“糟蹋自己”、“缺少个性”。这位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受封为爵士,拥有美丽的妻子。
什么是成功?有些人根据整个社会的标准来判读,有些人则根据他如何看待和实现自己生活的意义来判读。
生活最重要的智慧,就是自觉、勇敢、负责任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和意义。这才是本书最重要的主题。
布吕诺船长说:“我不是告诉你了,从某一个角度讲,我也是个艺术家吗?我在自己身上也深深感到激励着他的那种热望。但是他的手段是绘画,我的却是生活。”
(本文为原创,请尊重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
相关阅读(毛姆的其他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