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解》系辞上传

2023-05-21  本文已影响0人  安贞书院

赵秋成:

易傳卷之八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虞翻曰:天貴故“尊”,地賤故“卑”。“定”謂成列。荀爽曰:謂否卦也。否七月,萬物已成,乹坤各得其位定矣。

  卑高以陳,貴賤位矣。

  虞翻曰:乹高貴五,坤卑賤二,列貴賤者,存乎位也。荀爽曰:謂泰卦也。侯果曰:天地卑高,義既陳矣;萬物貴賤,位冝差矣。

  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虞翻曰:斷,分也。乹剛常動,坤柔常靜,分隂分陽,迭用柔剛。

  方以類聚,

  《九家易》曰:謂姤卦,陽爻聚於午也。方,道也。謂陽道施生,萬物各聚其所也。

  物以羣分,

  《九家易》曰:謂復卦,隂爻羣於主子也。隂,成故曰物“物”也。至於萬物一成,分散天下也。以周人用,故曰“物以羣分”也。

  吉凶生矣。

  虞翻曰:物三稱羣,坤方道靜,故“以類聚”。乹物運行,故“以羣分”。乹生,故“吉”;坤殺,故“凶”,則“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虞翻曰:謂日月在天成八卦;震象出庚,兌象見丁,乹象盈甲,巽象伏辛,艮象消丙,坤象喪乙,坎象流戊,離象就已,故“在天成象”也。在地成形,謂震竹巽木,坎水離火,艮山兌澤,乹金坤土。在天爲變,在地爲化,剛柔相推,而生變化矣。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

  虞翻曰:旋轉稱摩薄也。乹以二五摩坤,成震、坎、艮。坤以二五摩乹,成巽、離、兌。故“剛柔相摩,則八卦相蕩”也。

  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

  虞翻曰:鼓,動。潤,澤也。雷震庭艮,風巽雨兌也。

  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虞翻曰:日離月坎,寒乹暑坤也。運行往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相推,而歲成焉,故“一寒一暑”也。

  乹道成男,坤道成女。

  荀爽曰:男謂乹,初適坤爲震;二適坤爲坎;三適坤爲艮,以成三男也。女謂坤,初適乹爲巽;二適乹爲離;三適乹爲兌,以成三女也。

  乹知大始,

  《九家易》曰:始,謂乹稟元氣,萬物資始也。

  坤作成物。

  荀爽曰:物謂坤任育體,萬物資生。

  乹以易知,坤以簡能。

  虞翻曰:陽見稱易,隂藏爲簡,簡,閱也。乹息昭物,天下文明,故“以易知”。坤閱藏物,故“以簡能”矣。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

  虞翻曰:乹懸象著明,故“易知”。坤隂陽動辟,故“易從”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

  虞翻曰:陽道成乹,爲父,震、坎、艮,爲子,本乎天者親上,故“易知則有親”。以陽從隂,至五多功,故“易從則有功矣”。蜀才曰:以其易知,故物親而附之。以其易從故物法而有功也。

  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

  荀爽曰:隂陽相關,雜而不厭,故“可久”也。萬物生息,種類繁滋,故“可大”也。

  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

  姚信曰:賢人,乹坤也。言乹以日新爲德,坤以富有爲業也。

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

  虞翻曰:易爲乹息,簡爲坤消,乹坤變通,窮理以盡性,故“天下之理得矣”。

  天下之理得,而易成位乎其中矣。

  荀爽曰:隂位成於五,隂位成於二,五爲上中,二爲下中,故“易成位乎其中”也。

  聖人設卦,

  案:聖人謂伏羲也。始作八卦,重爲六十四卦矣。

  觀象,系辭焉,

  案:文王觀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象,系屬其辭。

  而明吉凶。

  荀爽曰:因得明吉,因失明凶也。

  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虞翻曰:剛推柔生變,柔推剛生化也。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虞翻曰:吉則象得,凶則象失也。

  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荀爽曰:憂虞小疵,故“悔吝”也。虞翻曰:悔則象憂,吝則象虞也。干寶曰“悔亡則虞,有小吝則憂。憂虞未至於失得,悔吝不入於吉凶。事有小大,故辭有急緩,各象其意也。

  變化者,進退之象也。

  荀爽曰:春夏爲變,秋冬爲化。息卦爲進,消卦爲退也。

  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荀爽曰:剛謂乹,柔謂坤。乹爲晝,坤爲夜。晝以喻君。夜以喻臣也。

  六爻之動,

  陸績曰:天有隂陽二氣,地有剛柔二性,人有仁義二行。六爻之動,法乎此也。

  三極之道也。

  陸績曰:此三才極至之道也。初、四,下極;二、五,中極;三、上,上極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象也。

  虞翻曰:君子謂文王。象謂乹二之坤,成坎月離日。日月爲象。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位。故“居而安者,易之象也。”舊讀象誤作厚,或作序,非也。

  所變而玩者,爻之辭也。

  虞翻曰:爻者,言乎變者也。謂乹五之坤,坤五動,則觀其變。舊作樂,字之誤。

  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

  虞翻曰:玩,弄也。謂乹五動成大有,以離之目,觀天之象。兌口玩習所系之辭,故“玩其辭”。

  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

  虞翻曰:謂觀爻動也。以動者尚其變,占事知來,故“玩其占”。

  是以自天右之,吉无不利。

  虞翻曰:謂乹五變之坤成大有,有天地日月之象。文王則庖犧,亦與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天道助順,人道助信,履信思順,故“自天右之,吉无不利”也。

  

  

赵秋成:

①首頁眉上右是“火地晉”卦圖,中間是毛晉的“在=處=有神物護持”藏書印。左邊是橢圓的PR.是PreuBisch縮寫,普魯士。ST.Bibliothek是Staatsbibliothek縮寫,國家圖書館。Berlin,柏林。即:普魯士國家圖書館 柏林(Preußische Staatsbibliothek Berlin)。

荀爽注中五個“適”字不諱,而唐德宗李適(A.D.780.-- A.D.804.在位),則其書必成于唐代宗李豫(A.D.762.-- A.D.779.在位)之時。

朱本、秘册、胡毛、津逮、庫本同;盧本作“天下之理得而易成位乎其中矣今本脫‘易’字”;帛《繫》作“而成立乎亓中”。校記無此條,即盧本與南宋本同。朱本、津逮、庫本同;秘册、胡毛、盧本作“剛為乾柔為坤”;校記“《繫辭上》剛謂為乾,柔謂為坤”,即二宋本同。朱本、秘册、胡毛、津逮、庫本、唐石經以下王弼諸本同;校記無此條,即盧本與南宋本同“玩”作“翫”。

朱本、津逮、庫本作“以離之目”;秘册、胡毛作“以離之日”;盧本作“以离之目”;校記“以离之曰目”。

朱本、秘册、胡毛、津逮、庫本、盧本“無”皆作“无”;校記“吉無无不利也”,即二宋本同。龖案:虞氏五世傳孟氏《易》者,由叔重其言“《易》孟氏古文”,知其用“無”也。

赵秋成:

彖者,言乎象者也。

  虞翻曰:在天成象,八卦以象告。彖說三才,故“言乎象也”。

  爻者,言乎變者也。

  虞翻曰:爻有六畫,所變而玩者,爻之辭也。謂九六變化,故言乎變者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

  虞翻曰:得正言吉,失位言凶也。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崔憬曰:繫辭著悔吝之言,則異凶咎。有其小病,比於凶咎,若疾病之與小疵。

  无咎者,善補過也。

  虞翻曰:失位爲咎,悔變而之正,故“善補過”。孔子曰:退思補過者也。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

  侯果曰:二、五爲功,譽位;三、四爲凶,懼位。凡爻得位則貴,失位則賤,故曰“列貴賤者存乎位”矣。

  齊大小者存乎卦,

  王肅曰:齊猶正也。陽卦大,隂卦小,卦列則小大分。故曰“齊小大者存乎卦”也。

  辯吉凶者存乎辭,

  韓康伯曰:辭,爻辭也。即爻者言乎變也。言象,所以明小大。言變,所以明吉凶。故大小之義存乎卦,吉凶之狀存乎爻。至於悔吝、无咎,其例一也。吉凶、悔吝、小疵、无咎,皆生乎變。事有小大,故下曆言五者之差也。

  憂悔吝者存乎介,

  虞翻曰:介,纖也。介如石焉,斷可識也。故“存乎介”。謂識小疵。

  震无咎者存乎悔。

  虞翻曰:震,動也。有不善,未嘗不知之。知之,未嘗復行。无咎者善補過。故“存乎悔”也。

  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虞翻曰:陽易,指天。隂險,指地。聖人之情見乎辭,故指所之。

  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下之道。

  虞翻曰:准,同也。彌,大。綸,絡。謂易在天下,包絡萬物,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故“與天地信”也。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

  荀爽曰:謂隂升之陽,則成天之文也。陽降之隂,則成地之理也。

  是故知幽明之故。

  荀爽曰:謂天上地下不可得睹者也。謂否卦變成既未濟也。明,謂天地之間,萬物陳列,著於耳目者,謂泰卦變成既濟也。

  原始及終,故知死生之說。

  《九家易》曰:隂陽交合,物之始也。隂陽分離,物之終也。合則生,離則死。故“原始及終,故知死生之說”矣。交合泰時,春也。分離否時,秋也。

  精氣爲物,遊魂爲變。

  虞翻曰:魂陽物,謂乹坤也。變謂坤鬼。乹純粹精,故主爲物。乹流坤體,變成萬物故“遊魂爲變”也。

  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

  虞翻曰:乹神似天,坤鬼似地。聖人與天地合德,鬼神合吉凶,故“不違”。鄭玄曰:精氣,謂七八也。遊魂,謂九六也。七八,木火之數也。九六,金水之數。木水用事而物生,故曰“精氣爲物”。金水用事而物變,故曰“遊魂爲變”。精氣謂之神,遊魂謂之鬼。木火生物,金水終物。二物變化其情,與天地相似,故无所差違之也。

  知周乎萬物,

  荀爽曰:二篇之冊,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故曰“知周乎萬物”也。

  而道濟天下,故不過。

  《九家易》曰:言乹坤道濟成天下而不過也。王凱沖曰:知周道濟,洪纖不遺,亦不過差也。

  旁行而不流,

  《九家易》曰:旁行周合,六十四卦,月主五卦,爻主一日,歲既周而復始也。侯果曰:應變旁行,周被萬物,而不流淫也。

  樂天知命,故不憂。

  荀爽曰:坤建於亥,乹坤相據,乹立於已。隂陽孤絕,其法冝憂。坤下有伏乹,爲樂天。乹下有伏巽,爲知命。隂陽合居,故“不憂”。

  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荀爽曰:安土謂否卦,乹坤相據,故“安土”。敦仁謂泰卦。天氣下降,以生萬物故“敦仁”。生息萬物,故謂之“愛”也。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

  《九家易》曰:範者,法也。圍者,周也。言乹坤消息,法周天地,而不過於十二辰也。辰,日月所會之宿,謂諏訾、降婁、大樑、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星紀、玄枵之屬是也。

  曲成萬物而不遺,

  荀爽曰:謂二篇之冊,曲萬萬物,无遺失也。侯果曰:言隂陽二氣,委曲成物,不遺微細也。

   通乎晝夜之道而知,

  荀爽曰:晝者,謂乹。夜者,坤也。通於乹坤之道,無所不知矣。

  是故神无方而易无體。

  干寶曰:否泰盈虛者,神也。變而周流者,易也。言神之鼓萬物无常方,易之應變化无定體也。

  一隂一陽之謂道。

  韓康伯曰:道者何,无之稱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

  況之曰:道,寂然无體,不可爲象。必有之用極,而无之功顯,故至乎。神无方而易无體,而道可見矣。故窮以盡神,因神以明道。隂陽雖殊,无一以待之。在隂爲无隂,隂以之生;在陽爲无陽,陽以之成。故曰“一隂一陽”也。

  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虞翻曰:繼,統也。謂乹能統天生物,坤合乹性,養化成之,故“繼之者善,成之者性”也。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侯果曰:仁者見道,謂道有仁。知者見道,謂道有知也。

  百姓日用而不知,

  侯查曰:用道以濟,然不知其力。故君子之道鮮矣。韓康伯曰:君子體道以爲用,仁知則滯於所見,百姓日用而不知。體斯道者,不亦鮮矣乎。故常无欲以觀妙,可以語至而言極矣。

  

  

赵秋成:

朱本、津逮、庫本、盧本、唐石經以下王弼諸本同;秘册、胡毛“辯”作“辨”;校記無此條,即二宋本同。

朱本、秘册、胡毛、津逮、庫本、現行王弼諸本同“無”作“无”;校記無此條,即盧本與南宋本同作“无”。朱本、秘册、胡毛、津逮、庫本、盧本“無”皆作“无”;校記“無无咎者”,即二宋本同。朱本、津逮、庫本同;盧本“智”作“知”;秘册、胡毛作“知周濟”;校記“智知周道濟”,即二宋本同。

朱本、津逮、庫本同;盧本“無”作“无”;秘册、胡毛作“不遺微細也”;校記“無无遺失也”,即二宋本同。

朱本、津逮、庫本同;秘册、胡毛“無”作“无”;校記無此條,即盧本與南宋本同作“無所不知矣”。

朱本、津逮、庫本同而“于寶”作“干寶”;秘册、胡毛作“干寶、无常、无定體也”;校記無此條,即盧本與南宋本同作“無常、無定體也”。案:此段十個“無”字,朱本同;秘册、胡毛、現行韓注本“無”皆作“无”;津逮、庫本、盧本作七“无”、三“無”;校記“無无之稱也  無无不通也  無无不由也  寂然無无體  而無无之功顯  故至乎神無无方  而易無无體 ”,即二宋本同。

朱本、秘册、胡毛、津逮、庫本竝唐石經以下王弼諸本同;盧本“鮮”作“尟”;校記無此條。案:《釋文》:“鮮矣,悉淺反,《注》同。師說云:盡也。鄭作尟。馬、鄭、王肅云:少也。”龖案:“鮮”作“尟”乃盧本從《釋文》改竄者!

赵秋成:

顯諸仁,藏諸用,

  王凱沖曰:萬物皆成,仁功著也。不見所爲,藏諸用也。

  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

  侯果曰:聖人成務,不能无心,故有憂。神道鼓物,寂然无情,故无憂也。

  盛德大業至矣哉。

  荀爽曰:盛德乹天。大業者地也。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

  王凱沖曰:物无不備,故曰“富有”。變化不息,故曰“日新”。

生生之謂易。

  荀爽曰:隂陽相易,轉相生也。

  成象之謂乹,

  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才既備,以成乹象也。

  效法之謂坤,

  案:爻猶效也。效乹三天之法,而兩地成,坤之象卦也。

  極數知來之謂占,

  孔穎達曰:謂窮極蓍策之數,逆知將來之事,占其吉凶也。

  通變之謂事,

  虞翻曰:事謂變通趨時。以盡利天下之民,謂之事業也。

  隂陽不測之謂神。

  韓康伯曰:神也者,變化之極,妙萬物而爲言,不可以形詰者也,故“隂陽不測”。嘗試論之曰:原夫兩儀之運,萬物之動,豈有使之然哉!莫不獨化於太虛,欻爾而自造矣。造之非我,理自玄應;化之无主,數自冥運。故不知所以然,而況之神矣。是以明兩儀以太極爲始,言變化而稱乎神也。夫唯天之所爲者,窮理體化,坐忘遺照。至虛而善應,則以道爲稱。不思玄覽,則以神爲名。蓋資道而同乎道,由神而冥於神者也。

  夫易廣矣,大矣。

  虞翻曰:乹象動直,故“大”。坤形動辟,故“廣”也。

  以言乎遠則不禦,

  虞翻曰:禦,止也。遠謂乹。天高不禦也。

  以言乎邇則靜而正,

  虞翻曰:地謂坤。坤至靜而德方,故正也。

  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虞翻曰:謂易廣大悉備,有天地人道焉,故稱備也。

  夫乹,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

  宋衷曰:乹靜不用事,則清靜專一,含養萬物矣。動而用事,則直道而行,導出萬物矣。一專一直,動靜有時,而物无夭瘁,是以大生也。

  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

  宋衷曰:翕,猶閉也。坤靜不用事,閉藏微伏,應育萬物矣。動而用事,則開闢羣蟄,敬導沉滯矣。一翕一辟,動靜不失時,而物无災害,是以廣生也。

  廣大配天地,

  荀爽曰:隂廣陽大,配天地。

  變通配四時,

  虞翻曰:變通趨時,謂十二月消息也。泰、大壯、夬,配春;乹、姤、遁,配夏;否、觀、剝,配秋;坤、復、臨,配冬,謂十二月消息相變通,而周於四時也。

  隂陽之義配日月,

  荀爽曰:謂乹舍於離,配日而居;坤舍於坎,配月而居之義是也。

  易簡之善配至德。

  荀爽曰:乹德至健,坤德至順,乹坤易簡相配於天地,故“易簡之善配至德”。

  子曰:易,其至矣乎。

  崔憬曰:夫言子曰:皆是語之別端,此更美易之至極也。

  夫易,聖人之所以崇德而廣業也。

  虞翻曰:崇德效乹,廣業法坤也。

  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也。

  虞翻曰:知謂乹,效天崇;禮謂坤,法地卑也。

  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虞翻曰:位謂六畫之位,乹坤各三爻,故“天地設位”。易出乹入坤,上下无常,周流六虛,故“易行乎其中”也。

  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虞翻曰: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乹爲道門,坤爲義門。成性,謂成之者性也。陽在道門,隂在義門,其易之門邪。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嘖,而擬諸其形容,

  虞翻曰:乹稱聖人,謂庖犧也。嘖,謂初。自上議下稱擬,形容,謂隂,在地成形者也。

  象其物冝,是故謂之象。

  虞翻曰:物冝謂陽;遠取諸物,在天成象故“象其物冝”。象,謂三才八卦在天也,庖犧重爲六畫也。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

  虞翻曰:重言聖人,謂文王也。動,謂六爻矣。

  而觀其會通,

  荀爽曰:謂三百八十四爻,隂陽動移,各有所會,各有所通。張璠曰:會者,隂陽合會,若蒙九二也。通者,乹坤交通,既濟是也。

   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

  孔穎達曰:既觀其會通,而行其典禮,以定一爻之通變,而有三百八十四。於此爻下,繫屬文辭,以斷其吉凶。若會通典禮,得,則爲吉也。若會通典禮失,則爲凶矣。

  是故謂之爻。

  孔穎達曰:謂此會通之事而爲爻也。爻者,效也。效諸物之變通,故上章云,爻者言乎變也。

  言天下之至嘖而不可惡也,

  虞翻曰:至嘖无情,隂陽會通,品物流宕,以乹易坤,簡之至也。元善之長,故“不可惡也”。

  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

  虞翻曰:以陽動隂,萬物以生,故“不可亂”。六二之動直以方。動,舊誤作嘖也。

  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

  虞翻曰:以陽擬坤而成震,震爲言議,爲後動,故“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安其身而後動,謂當時也矣。

  擬議以成其變化。

  虞翻曰:議天成變,擬地成化,天施地生,其益无方也。

  鳴鶴在隂,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孔穎達曰:上略明擬議而動,故引鶴鳴在隂,取同類相應以證之。此中孚九二爻辭也。

  

赵秋成:

朱本同;秘册、胡毛、津逮、庫本、盧本“欻”作“歘”;校記“欻歘爾而自造矣。”案:唐以下韓注本此處作“欻爾而自造矣”《說文》:“欻,有所吹起。从欠炎聲。讀若忽。”《原本玉篇》:“欻,呼物反。《西亰賦》欻從背見。薛綜曰:欻,忽也。《說文》有所欻起也。”《龍龕手鏡》:“歘,許勿反,今作欻。”

朱本、秘册、胡毛、津逮、庫本、盧本作“遠謂乾天高不禦也”;校記 “遠囗謂乾天高不禦也”,即二宋本同有存疑也。朱本、秘册、胡毛、津逮、庫本、盧本、帛《繫 》、唐石經以下王弼諸本“邇”作“地”;校記“以言乎天邇地之間則備矣”,即二宋本同。

朱本、秘册、胡毛、津逮、庫本、唐石經以下王弼諸本同;校記無此條,即盧本與南宋本同作“嘖”。《釋文》言:“賾:仕責反,下同,九家作冊。京作嘖,云:情也。”徐鍇言:“《太玄經》‘探賾索隱’之賾皆作嘖,《說文》無賾字。”北宋·嘉祐二體石經楷書作“賾”,篆書作“嘖”。“嘖”字形詳東漢光和六年的《王舍人碑》:“治尚書歐陽、探嘖索隱。”

朱本同;秘册、胡毛、津逮、庫本、盧本、唐石經以下王弼諸本 “鸖”作“鶴”,“縻”作 “靡”。校記“鳴鸖鶴在隂,吾與而縻靡之,故引鸖鶴鳴在隂。”《釋文》言:“靡之,本又作縻,亡池反,徐又亡彼反,京作劘。”《干禄字書》:“鸖、鶴,上俗下正。”《龍龕手鏡》:“𩿖,《舊藏》作鸖。鶴、𪈯,三俗。鸖,正。何各反,似鵲而嘴長。仙鸖,祥鳥也。”《墨子·非攻下》:“鸖鳴十夕餘。”唐·張說《故許州長史趙公墓志誌銘并序》:“龍德即享,鸖鳴有應。徃而利見,縻以好爵。” 龖案:此唐《墓志誌》所用“鸖、縻”與宋北宋本全同,證其有傳承是也!

赵秋成:

寂然不動,

  虞翻曰:謂隱藏坤初,幾息矣。專,故不動者也。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虞翻曰:感,動也。以陽變隂,通天下之故,謂發揮剛柔而生爻者也。

  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虞翻曰:至神,謂易隱初入微,知幾其神乎!韓康伯曰:非忘象者,則无以制象。非遺數者,則无以極數。至精者无籌策而不可亂,至變者體一而无不周,至神者寂然而无不應。斯蓋功用之母,象數所由立。故曰:非至精、至變、至神,則不能與於此也。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

  荀爽曰:謂伏羲畫卦,窮極易幽深;文王系辭,研盡易幾微者也。

  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

  虞翻曰:深謂幽贊神明。无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故“通天下之志”,謂蓍也。

  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

  虞翻曰:務,事也。謂易研幾開物,故“成天下之務”。謂卦者也。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虞翻曰:神,謂易也。謂日月鬥在天,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從天西轉,故“不疾而速”。星寂然不動,隨天右周,感而遂通,故“不行而至”者也。

  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侯果曰:言易唯深唯神,蘊此四道。因聖人以章,故曰“聖人之道”矣。

  天一,

  水甲。

  地二。

  火乙。

  天三,

  木丙。

  地四。

  金丁。

天五,

  土戊。

  地六。

  水已。

  天七,

  火庚。

  地八。

  木辛。

  天九,

  金壬。

  地十。

  土癸。此則大衍之數五十有五。蓍龜所從生,聖人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此上,虞翻義也。

  子曰:夫易何爲而作也?

  虞翻曰:問易何爲取天地之數也。

  夫易開物成務,

  陸績曰:開物謂庖犧引伸八卦,重以爲六十四。觸長爻策,至於萬一千五百二十,以當萬物之數。故曰“開物”。聖人觀象而制網耒耜之屬,以成天下之務,故曰“成務”也。

  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虞翻曰:以陽辟坤,謂之“開物”。以隂翕乹,謂之“成務”。冒,觸也。觸類而長之如此也。

  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

  《九家易》曰:凡言是故者,承上之辭也。謂以動者尚其變,變而通之,以通天下之志也。

  以定天下之業,

  《九家易》曰:謂以制器者尚其象也。凡事業之未立,以易道決之,故言以定天下之業。

  以斷天下之疑。

  《九家易》曰:謂卜筮者尚其占也。占事知來,故定天下之疑。

  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

  崔憬曰:蓍之數七七四十九,象陽。圓,其爲用也。變通不定,四之以知來物,是蓍之德圓而神也。卦之數八八六十四,象隂。方,其爲用也。爻位有分,因之以藏往知事,是卦之德方以知也。

  六爻之義易以貢。

  韓康伯曰:貢,告也。六爻之變易以告吉凶也。

  聖人以此先心,

  韓康伯曰:洗濯萬物之心者也。

  退藏於密,

  陸績曰:受蓍龜之報應,決而藏之於心也。

  吉凶與民同患。

  虞翻曰:聖人謂庖犧。以蓍神知來,故以“先心”。陽動入巽,巽爲退伏,坤爲閉戶,故藏密。謂齊於巽以神明其德。陽吉隂凶,坤爲民,故“吉凶與民同患”。謂作易者有憂患也。

  神以知來,知以藏往,

  虞翻曰:乹神知來,坤知藏往。來謂出見,往謂藏密也。

  其孰能與於此哉!

  虞翻曰:誰乎能爲此哉?謂古之聰明睿知之君也。

  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

  虞翻曰:謂大人也。庖犧在乹五。動而之坤,與天地合聰明。在坎則聰。在離則明。神武謂乹。睿知謂坤。乹坤坎離,反復不衰,故“而不殺者夫”!

赵秋成:

朱本、秘册、胡毛、津逮、庫本同;盧本作“聖人以此先心先韓康伯讀作洗、洗”;校記無此條,即盧本與南宋本同。帛《繫》作“佚心”。案《釋文》:“洗心:劉獻悉珍反,盡也。王肅、韓悉禮反。京、荀、虞、董、張、蜀才作先,《石經》同。”龖案:元朗陳、隋、唐間人,所見乃漢石經,而虞氏五世祖傳孟氏《易》。由是可知西漢梁丘賀、孟喜、京房竝作“先心”;施氏《易》作何字待考。

朱本、秘册、胡毛、津逮、庫本、盧本竝作“謂作易者其有憂患也”;校記“謂作有易者”,即二宋本同。

朱本、唐石經以下王弼諸本同;帛《繫》此處作“亓誰能為此茲”;秘册、胡毛、津逮、庫本、盧本作“其孰能與於此哉”;校記“其孰能與下衍於字此哉”,即二宋本及李中麓本同。龖案:北宋本“睿”字從眘從止。《集韻》:“慎、𡴜、眘,時刃切。《說文》謹也,一曰獸五歳為慎,亦姓。古作𡴜、眘。”

朱本、唐石經以下王弼諸本同;津逮、庫本、盧本作“齊、齋”;秘册、胡毛、帛《繫 》“齊”作“齋”;校記“洗心曰齊齋”,即二宋本及李中麓本同。《釋文》:“齊戒,側皆反,《注》同。”《集韻》:“秶、齋、粢、齊,《說文》稷也。或作齋、粢、齊。”

朱本同;秘册、胡毛、盧本“陽變闢隂”作“陽變闔隂”。校記“陽變闢闔隂”,即二宋本及李中麓本同。帛《繫》:“故闔戶胃之川辟門胃之鍵一闔一辟胃之變”,案:“辟門胃之鍵”唐以後諸本皆作“闢戶謂之乾”。朱震言:“坤闔則陽變而隂;乾闢則隂變而陽。”

朱本、秘册、胡毛、津逮、庫本、盧本皆無此空格;校記“可以為器用囗者也”,即二宋本同。

朱本、津逮、庫本“于寶、揔”作“干寶、總”;秘册、胡毛、盧本作“干寶、緫”;校記“故揔總衆篇之義也”,即二宋本同。津逮、庫本同;朱本、秘册、胡毛、盧本“懸”皆作“縣”;校記“謂日月懸縣天、故懸縣象著明”,即二宋本同。

朱本同而“冝”作“宐”;秘册、胡毛作“否三之四、宜”; 津逮、庫本、盧本作“否四之二、宜”;校記“否二四之四二”,即二宋本同。

朱本同;津逮、庫本作“故莫乎聖人者也”;秘册、胡毛、盧本作“故莫大乎聖人者也”;校記“故莫大下衍乎字聖人者也”,即二宋本及李中麓本同。

朱本、秘册、胡毛、津逮、庫本、唐石經以下王弼諸本同;校記無此條,即盧本與南宋本同作“成天下之娓娓者莫善乎蓍龜娓娓今作亹亹”。帛《繫》作“定天下之勿=者莫善乎蓍龜”。《釋文》:莫善乎蓍龜,本亦作莫大。”

朱本同;秘册、胡毛、津逮、庫本“無”作“无”;盧本“祐、無、無”作“右、无、无”;校記“吉無无不利、吉無无不利者也,即二宋本及李中麓本同”。

朱本同;秘册、胡毛、津逮、庫本、盧本作“大有兌為口”;校記“有大火有兌為口”,即二宋本及李中麓本同。

朱本同而“明辨”作“朙辯”;秘册、胡毛“無、無”作“无、无”;津逮、庫本作“是以自天右之吉无不利也、明辯、吉无不利”;盧本作“是以自天右之吉无不利也、明辯、吉无不利”;校記“吉無无不利也、吉無无不利”,即二宋本同。

朱本、秘册、胡毛、津逮、庫本、盧本無空格;校記“文王作卦爻之囗辭”,即二宋本同。

朱本同;秘册、胡毛、津逮、庫本、盧本作“九家易曰云云得為事業矣〇陸績曰云云”;校記“九家易曰宋本九家易云云逕接陸績一條不空格。盧本卷十四止此。易傳卷第八。”

赵秋成:

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

  虞翻曰:乹五之坤,以離日照天,故“明天之道”。以坎月照坤,故“察民之故”。坤爲民。

  是興神物以前民用。

  陸績曰:神物,蓍也。聖人興蓍以別吉凶,先民而用之,民皆從焉,故曰“以前民用”也。

  聖人以此齋戒,

  韓康伯曰:洗心曰“齋”。防患曰“戒”。

  以神明其德夫。

  陸績曰:聖人以蓍能逆知吉凶,除害就利,清絜其身,故曰“以此齋戒”也。吉而後行,舉不違失其德,富盛見稱神明,故曰“神明其德”也。

  是故闔戶謂之坤,

  虞翻曰:闔,閉翕也。謂從巽之坤,坤柔象夜,故以閉戶者也。

  闢戶謂之乹,

  虞翻曰:闢,開也。謂從震之乹,乹剛象晝,故以開戶也。

  一闔一闢謂之變,

  虞翻曰:陽變闔隂,隂變陽闢,剛柔相推,而生變化也。

  往來不窮謂之通。

  荀爽曰:謂一冬一夏,隂陽相變易也。十二消息,隂陽往來无窮已,故“通”也。

  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

  荀爽曰:謂日月星辰,光見在天而成象也。萬物生長,在地成形,可以爲器用者也。

  制而用之謂之法,

  荀爽曰:謂觀象於天,觀形於地,制而用之,可以爲法。

  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

  陸績曰:聖人制器以周民用,用之不遺,故曰“利用出入”也。民皆用之,而不知所由來,故謂之“神”也。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干寶曰:發初言“是故”,總衆篇之義也。虞翻曰:太極,太一也。分爲天地,故“生兩儀”也。

  兩儀生四象,

  虞翻曰:四象,四時也。兩儀,謂乹坤也。乹二五之坤,成坎、離、震、兌。震春兌秋,坎冬離夏。故“兩儀生四象”。歸妹卦備,故《彖》獨稱天地之大義也。

  四象生八卦,

  虞翻曰:乹二五之坤,則生震坎艮。坤二五之乹,則生巽離兌。故“四象生八卦”。乹坤生春,艮兌生夏,震巽生秋,坎離生冬者也。

  八卦定吉凶,

  虞翻曰:陽生則吉,隂生則凶。謂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已言於上,故不言生,而獨言定吉凶也。

  吉凶生大業。

  荀爽曰:一消一息,萬物豐殖,富有之謂大業。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

  翟玄曰:見象立法,莫過天地也。

  變通莫大乎四時,

  荀爽曰:四時相變,終而復始也。

  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虞翻曰:謂日月縣天,成八卦象。三日莫,震象出庚;八日,兌象見丁;十五日,乹象盈甲;十七日旦,巽象退辛;二十三日,艮象消丙;三十日,坤象滅乙。晦夕朔旦,坎象流戊。日中則離,離象就已,戊已土位,象見於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故“縣角著明,莫大乎日月”者也。

  崇高莫大乎富貴;

  虞翻曰:謂乹正位於五,五貴坤富,以乹通坤,故高大富貴也。

  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爲天下利,莫大乎聖人;

  虞翻曰:神農黃帝堯舜也。民多否閉,取乹之坤,謂之“備物”。以坤之乹,謂之“致用”。乹爲物,坤爲器用。否四之初,耕稼之利;否五之初,市井之利;否四之二,舟楫之利;否上之初,牛馬之利。謂十三蓋取以利天下。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冝之,聖人作而萬物睹,故“莫大乎聖人”者也。

    探嘖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娓娓者,莫善乎蓍龜。

  虞翻曰:探,取。嘖,初也。初隱未見,故“探嘖索隱”。則幽贊神明而生蓍,初深,故曰“鉤深”。致遠謂乹。乹爲蓍,乹五之坤。大有離爲龜。乹生,知吉。坤殺,知凶。故“定天下之吉凶”,“莫善於蓍龜”也。

  侯果曰:亹,勉也。夫幽隱深遠之情,吉凶未兆之事,物皆勉勉然願知之,然不能也。及蓍成卦,龜成兆也。雖神道之幽密,未然之吉凶,坐可觀也。是蓍龜成天下勉勉之聖也。

  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

  孔潁達曰:謂成蓍龜,聖人法則之,以爲蔔筮者也。

  天地變化,聖人效之;

  陸績曰:天有晝夜四時變化之道,聖人設三百八十四爻以效之矣。

  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

  荀爽曰:謂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也。宋衷曰:天垂隂陽之象,以見吉凶。謂日月薄蝕,五星亂行,聖人象之。亦著九六爻位得失示人,所以有吉凶之占也。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鄭玄曰:《春秋緯》云:河以通乹,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龍圖發,洛龜書成,“河圖”有九篇,“洛書”有六篇也。孔安國曰:“河圖”則八卦也,“洛書”則九疇也。侯果曰:聖人法“河圖”、“洛書”,制曆象以示天下也。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侯果曰:四象,謂上文神物也、變化也、垂象也、圖書也,四者治人之洪範。易有此象,所以示人也。

  繫辭焉,所以告也;

  虞翻曰:謂《繫》、《彖》、《象》之辭,八卦以象告也。

  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虞翻曰:繫辭焉以斷其吉凶,八卦定吉凶,以斷天下之疑也。

  《易》曰:自天右之,吉无不利。

  侯果曰:此引大有上九辭以證之義也。大有上九履信思順,自天右之,言人能依四象所示,系辭所告,又能思順,則天及人皆共右之,吉无不利者也。

赵秋成:

子曰:右者,助也。

  虞翻曰:大有兌爲口,口助稱右。

  天之所助者順也,

  虞翻曰:大有五以隂順上,故 “爲天所助者順也”。

  人所助者信也。

  虞翻曰:信,謂二也。乹爲人,爲信,庸言之信也。

  履信思乎順,有以尚賢也。

  虞翻曰:大有五應二而順上,故“履信思順”。比坤爲順,坎爲思。乹爲賢人,坤伏乹下,故“有以尚賢者”也。

  是以自天右之,吉无不利也。

  崔憬曰:言上九履五厥孚,履人事以信也。比五而不應三,思天道之順也。崇四匪彭,明辯於五,又以尚賢也。以自天右之,吉无不利,重引易文,以證成其義。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虞翻曰:謂書易之動,九六之變,不足以盡易之所言。言之則不足以盡庖犧之意也。

  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

  侯果曰:設疑而問也。欲明立象可以盡聖人言意也。

  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

  崔憬曰:言伏羲仰觀俯察,而立八卦之象,以盡其意。

  設卦以盡情偽,

  崔憬曰:設卦謂因而重之爲六十四。卦之情偽,盡在其中矣。

  繫辭焉以盡其言,

  崔憬曰:文王作卦爻之辭,以繫伏羲立卦之象。象即盡意,故辭亦盡言也。

  變而通之以盡利,

  陸績曰:變三百八十四爻,使相交通,以盡天下之利。

  鼓之舞之以盡神。

  虞翻曰:神,易也。陽息震爲鼓,隂消巽爲舞,故“鼓之舞之以盡神”。荀爽曰:鼓者,動也,舞者,行也。謂三百八十四爻,動行相反其卦,所以盡易之神也。

  乹坤其易之缊邪?

  虞翻曰:缊藏也。易麗乹藏坤,故爲“易之缊”也。

  乹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侯果曰:缊,淵隩也。六子因之而生,故雲“立乎其中矣”。

  乹坤毀,則无以見易。

  荀爽曰:毀乹坤之體,則无以見隂陽之交易也。

  易不可見,則乹坤或幾乎息矣。

  侯果曰:乹坤者,動用之物也。物既動用,則不能毀息矣。夫動極復靜,靜極復動,雖天地至此,不違變化也。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崔憬曰:此結上文,兼明易之形器變通之事業也。凡天地萬物,皆有形質。就形質之中,有體有用體者,即形質也。用者,即形質上之妙用也。言有妙理之用以扶其體,則是道也。其體比用,若器之於物,則是體爲形之下,謂之爲器也。假令天地圓蓋方軫爲體爲器,以萬物資始資生爲用爲道;動物以形軀爲體爲器,以靈識爲用爲道;植物以枝幹爲器爲體,以生性爲道爲用。

  化而裁之謂之變,

  翟玄曰:化變則柔而則之,故“謂之變”也。

  推而行之謂之通;

  翟玄曰:推行隂陽,故謂之通也。

  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陸績曰:變通盡利,觀象制器,舉而措之於天下,民咸用之以爲事業。《九家易》曰:謂聖人畫卦,爲萬民事業之象,故天下之民尊之,得爲事業矣。

  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嘖,

  崔憬曰:此重明易之缊,更引易象及辭以釋之。言伏羲見天下深漬,即易之缊者也。

  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冝,是故謂之象。

  陸績曰:此明說立象盡意,設卦盡情偽之意也。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

  侯果曰:典禮有時而用,有時而去,故曰“觀其會通”也。

  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崔憬曰:言文王見天下之動,所以系象而爲其辭,謂之爲爻。

  極天下之嘖者存乎卦,

  陸績曰:言卦象極盡天下之深情也。

  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

  宋衷曰:欲知天下之動者,在於六爻之辭也。

  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

  崔憬曰:言易道陳隂陽變化之事耐用裁成之,存乎其變。推理達本而行之,在乎其通。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荀爽曰:苟非其人,道不虛行也。崔憬曰:言易神无不通,明无不照,能達此理者,存乎其人。謂文王述《易》之聖人。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九家易》曰:默而成謂隂陽相處也;不言而信謂隂陽相應也。德者有實,行者相應也。崔憬曰:言伏羲成六十四卦,不有言述,而以卦象明之。而人信之,在乎合天地之德,聖人之行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