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悦读】黄绮涵读《阿Q正传》

2019-02-16  本文已影响132人  简约语文

中国病:“看客”心态

——读《阿Q正传》有感

育才中学初二15班 黄绮晗

    先前的我,对于周树人先生的作品是有些敬畏的;而一旦捧起那部厚重的《阿Q正传》,竟要不住地叹道:“相见恨晚!相见恨晚!”

    这部书收录了迄今为止发现的鲁迅先生的全部小说,共33篇,包括《阿Q正传》《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社戏》等,同时也塑造了许多不朽的经典形象,如阿Q、孔乙己、祥林嫂、闰土、吕纬甫、四铭等。就我个人而言,我最有感触的两个人物是阿Q和孔乙己。

      先说阿Q。阿Q是一名流浪雇农,未庄的人们常拿他玩笑;然而阿Q,却以他所独特有的“精神胜利法”来面对这些羞辱。闲人打他,他便说是“儿子打老子”;闲人逼他说“人打畜生”,他便认为自己能够“自轻自贱”;同一天被王胡和钱太爷的儿子打了,他便认为是小尼姑带来的晦气……而后,阿Q又因调戏了赵家佣人吴妈而不得不进城谋生,回到未庄后得意了好一段时候,结果被发现不过是个不敢再偷的偷儿,名声又回到了从前。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举人老爷的船来到未庄,据说革命党也来到未庄;阿Q看到未庄人神情慌张便觉得快意,在大街上大肆声张自己已投降革命党,还稀里糊涂地盘了辫找假洋鬼子。直到赵家遭抢的第四天后,阿Q忽然被当成革命党同伙抓进了衙门,在游街时最后一次用“精神胜利法”自认英雄好汉,最终稀里糊涂被枪毙。 

    这篇中篇小说的写作主旨自是意在批判民族劣根性,也就是耳熟能详的“阿Q精神”。这一民族性格痼疾的表现就是自欺欺人、妄自尊大、自我麻痹、遇事一味逃避、自我安慰,终究无法找到根本所在,这正是当时的民族无法进步的原因。

    然而除此之外,小说中最令我有感触的是中国国民的“看客”心态。“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阿Q坏,被枪毙便是他的坏的证据;不坏又何至于被枪毙呢?而城里的舆论却不佳,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跑一趟了。”虽然阿Q的悲惨结局是固然的,但围观群众的态度却着实教人心寒:他们完全是在看戏!

      用这段话作为小说的结尾,说明作者关注的不仅是国民的“阿Q精神”,还有他们的“看客”心态。作为“看客”面对一条人命的逝去,他们的评论却是“不佳”“不满足”并无杀头这般好看“可笑”“白跟”,造成此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人习惯了自私自利、冷漠隔阂、麻木不仁、附庸风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和政府腐败无能、阴冷黑暗,致使恶浊的世风播散到民间,令国家与民族千疮百孔。

      在《孔乙己》中,咸亨酒店的掌柜和顾客们也充分演绎了“何为看客”。在孔乙己这个落魄而自负的封建知识份子,因贫穷而偷书,被人打折了腿后再来酒店喝酒,用自己的最后一点自尊“恳求掌柜,不要再提”,聚集的顾客们“便和掌柜都笑了”。“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出去了”。

      其实我认为,造成孔乙己最终死亡的原因有二,疾病自是其一,最主要的可能还是因为旁人的“看客”态度,打碎了这位老人绝望中仅余的自尊与希望,唯有在生命的最后,孤独而凄冷地等待死亡。

        呵,这就是中国国民的病:“看客”心态!展望今朝,“小悦悦事件”、老人摔倒不扶、小偷当街抢劫⋯⋯“看客仍旧无处不在。

        会上这部《阿Q正传》,我只希望“看客”能更少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