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去闯》:一个闯荡者的自白书
《不如去闯》是“90”后双料学霸李柘远写给年轻人的人生使用手册,这本书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写了作者梦想去耶鲁读书,第二部分讲述作者成功进入耶鲁大学,第三部分初入职场,讲述职场新人应有的好习惯以及态度。第四部分则讲为了创业回归校园去哈佛商学院学新知。
文中以有趣幽默的小故事将学习与工作中的经历一一道来,不说教,但真诚。
我第一次认识李柘远,是从他的《学习高手》里窥见的。我喜欢读书的原因有一点:可以从书中与作者跨时空对话。倘若《学习高手》中,我对作者只是了解了个皮毛。那这本《不如去闯》则让我进一步去了解作者。
有目标肯行动
这是我在读完这本书后对李柘远的第一印象。
不是所有人在15岁无意间看到一篇关于耶鲁招收学生的报道都能够产生我想去耶鲁的想法,也不是所有看到关于耶鲁招生报道的学生在产生了我想去耶鲁的想法后,就能够迅速的为自己制定一个一个十年计划,也不是所有为自己制定了如何去耶鲁的计划后,就能够按照计划去认认真真坚持努力。
行动力永远是第一生产力。
李柘远的果断,坚持,以及不放弃目标。让自己成功收获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其中艰辛,不可言说。
放在现实中,我们有多少人在儿时都产生过究竟是去清华还是去北大的烦恼?但是等长大后却被现实打败,再也没有做过这样的梦,倘若我们也为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制定计划,一步一步坚持下来,是否又会有不一样呢?
遇挫折不言败
不论是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还是被镀了一层耶鲁学生光环的李柘远。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挫折。
他讲述了他初入耶鲁时的不适应。比如听不懂当地的俚语闹了笑话,进入学院迅速沦为普通的一员,再也没有优秀光环,在异国他乡时的思乡之情。诸如此类,种种不适。
但他面对这些挫折,都一一想办法去解决。语言沟通上有障碍不要紧。大声的去交流,大声的去说,和教授交流,和同学交流,遇到不会的问题就问,每次都get新知。
他忘却自己的学霸光环,拾起谦卑的态度,从零开始学习。
这让他在一个月后成功适应了耶鲁生活。
好心态好习惯
读本书时,我见到最多的就是李柘远给自己的积极心理暗示。比如:李柘远在国内临近高考阶段为了考耶鲁选择停止校内学习,专攻美国高考考试。
“你看,即使是最坏结果其实也不是game over(游戏结束)啊!”我乐呵呵地对自己说。
第一年申请失败怎么办?不怕,总结经验、第二年再战,我依旧有机会;必须回归高考怎么办?不怕,凭自己两年多扎实的学习基础,不吃不喝不睡三个月我照样能冲进国内一流大学。
“拼了!”
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心态。面对大家的鼓励他会有更多的勇气,而面对一些人的不解,阻挠以及流言蜚语。他会最大化的举起保护自己的盔甲防止自己受到伤害。
再比如说他在进行数猪的任务时。猪场其实臭不可言,但是他却写: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生活像一盒巧克力),我能尝到所有高盛同事没机会尝到的“猪肉味巧克力”,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值得纪念的事吗?
前一秒我们还在为眼前的“美丽猪世界”暗自惊叹,后一秒我们已经快被刺鼻还辣眼睛的猪臊味熏晕。
然而工作就是工作,从不该轻易打退堂鼓。我站定在原地,暗示自己正身处一片空气清新的湖畔,周围鸟语花香,天空白云朵朵。在这种“违背现实”的积极心理暗示下,一分钟后,我竟已几乎感知不到气味的存在。
恶劣的环境在他的描述下越发显得有趣生动起来。
我想正是因为这种积极的心态让他在何种逆境下都显得游刃有余。
善搜索善学习
一个人的一生是很难用一本书概括的,即使这本书只描述了作者的前二十多年。
但作者身上有些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我有注意到他在面对不懂的问题时,总是善用搜索,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囊括运用。
就像当他知道或许他也可以进入耶鲁大学时,他对耶鲁招生的各种报道的搜索,对耶鲁官网的查询。
当要进行面试的时候。不慌不忙的对面试流程进行搜索,并去查找那些有面试经验的人的帖子进行总结归纳,自己做一个判断了解,并进行模拟。
而他在职场学习了很多,投行给予了他很多能力,如重视细节,多任务处理能力,快速学习能力以及做事一股韧劲。
正是因为他善于学习,所以虽然他在投行中是一个新人,但是很快就掌握了许多的职场经验。这也为他在两年后从高盛辞职去创业做了很多准备。
缺憾
这本书总在我看来总体是不错的。但是在作者讲述揭露哈佛凌晨四点半真相时却让我感觉到了迷惑。
从书中我所了解到,作者以为的哈佛凌晨四点半是指通宵到凌晨四点半。而市面上的《哈佛凌晨四点半》的书则指的是哈佛凌晨四点半时,大家都已经开始读书了。我生怕我理解错误,特地又去看了《哈佛凌晨四点半》这本书,确定我没有了解错误,是作者的理解存在了偏差。
作者李柘远实地考察描写:
勒蒙图书馆
凌晨两点半进馆。此时图书馆的自习室只剩一两个学生。
图书管理员回复:(给他看了《哈佛凌晨四点半图书馆》里的“灯火通明座无虚席”照片)这肯定不是Lamont图书馆的照片,我们这儿没有这样的自修室。平日到了晚上十一二点时人就很少了,更别提后半夜。只有在期末考试前的一两天,人会稍微多一些,但也绝对不是“人满为患”,那样有点夸张了。
韦秀英在《哈佛凌晨四点半》描述:
虽然不是每一位哈佛学子都会在凌晨四点半起床学习,但无论什么时候,哈佛校园里都能见到学生埋头学习的身影。所以,哈佛又被称为“不夜城”。
哈佛大学校园有49座图书馆,其中24小时开放的拉蒙特图书馆,最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学生可以在里面学习,也可以在里面小憩……到了早上六七点,查尔斯河对岸到处是早起的哈佛学子。他们有的在晨跑,有的匆忙赶往教室,有的抬头仰望日出……
虽然不论如何证实了哈佛凌晨四点半是假的,更多的人是做事有效率而不是彻夜学习。
但我也学到了一个道理,如果你想知道一件事情的真假最好去多方面的了解,而不是仅听一书之言。
毕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