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海简· 读书· 推文汇总日更好文

从《日瓦戈医生》中解读动荡时期的婚外情

2024-04-24  本文已影响0人  梅美生活1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两刷电影与两读原著《日瓦戈医生》,配合作品背景查阅俄苏历史,感受这块土地上的辽阔、动荡、与被时代裹挟的人物命运。借一句我喜欢的日瓦戈诗言为标题,发表结言:

夜色像千百只望远镜对准你

你用月光抒写阳光下的一切
正如探索真理大道
你用笔触还原昔日的岁月
正如勇敢者的发声
你用真心真意不负韶华
正如启发着人们的反思
日瓦戈医生啊
你更像帕斯捷尔纳克的代言
锻造  淬火
锻造  淬火 
不断锻造
不断淬火
直至风烛残年
直至粉身碎骨
留下不朽

(一)关于作者与《日瓦戈医生》


帕斯捷尔纳克(1890.1.29~1960.5.30)苏联作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云雾中的双子座星》、《生活是我的姐妹》、《日瓦戈医生》等。

帕斯捷尔纳克的父亲为在俄犹太人,母亲是德国人。他于1956年完成的小说《日瓦戈医生》因流露对革命的真实态度,被莫斯科当局拒绝出版。作品1957年在意大利出版,1958年便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为此作者受到苏联文坛的猛烈攻击与封杀,成为国内媒体舆论唾弃的对象与背弃祖国的叛逆者。他也不得不放弃奖金。两年后,作者逝世。

可历史是无法改变的。苏联选择了正视那段历史,并于1982年为帕斯捷尔纳克恢复名誉。1989年,作者之子代父领取了诺贝尔奖。

作者的命运为《日瓦戈医生》增添了一份神秘。他在作品中塑造的日瓦戈医生也似有着自己的影子,作者展现的历史背景与人物命运更多带着纪实性。

作品出版的时间距离二战结束已过去十几年,可是,笼罩在人们心头的乌云还没彻底消散。《日瓦戈医生》贡献的最大价值,便是作者所记录的俄苏历史,其中涉及日俄战败、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俄国第一次世界大战退出、新经济政策、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后的全位探索与观察,两次世界大战与内战的交替,民众陷入大饥荒时的真实镜头,对列宁领导的工农联盟以及斯大林大清历史进行的反思。半个多世纪俄苏波诡云谲的历史在作者丰富多思的笔触下得到真实展现。

(二)《日瓦戈医生》作品历史背景

《日瓦戈医生》主讲了一对婚外男女在国家面临危机时,接受时代召唤,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故事。

日瓦戈出生在1895年,又过了15年,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迎来了他生命的最后一站。日瓦戈一生都活在动荡中,幼年的他经历了贵族、富农与商人的没落期,家族产业一夜败落,少年时,母亲病逝,父亲自杀。

日瓦戈接受思想进步的舅舅影响,热切关注祖国的发展,他立志成为一名医生,最后却用敏锐的观察发现,治病容易救人难,在特定时期,人们被传染到一种通病,一种顽固不化、难以诊治的心理病。这也让日瓦戈对国家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

当欧洲统治与帝国殖民的矛盾激化到不可开交时,便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共产主义在俄国胜利后,却失败于中欧,俄国五年计划的实验多为负面所累,世界经济大萧条又激发出新的问题。“猜疑、恐惧、威胁”在世界蔓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一步推波助澜。

俄苏时期存在的等级制度、阶级矛盾、宗教信仰、托尔斯泰主义与新经济制度、保皇派皇等之间在不同时间遗留穿插,混杂发酵成了无法调和的矛盾,进而引发了内战;内忧外患,连年的战争导致国内贫困人口剧增,导致了大饥饿,有些人靠着吃人肉活了过来。政权被瓦解,人民划分多种阵营,潘多拉魔盒似被打开,开启了动荡不安的乱世。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俄罗斯大美风光被作者有机穿插在不同情节里,有春天原野里的花朵、夏天静夜里的明月、秋天院落里的收成、冬天的林海雪原,大雪覆盖着这方土地,待到来年春季冰雪消融后,静等一切复生。这是作者通过描写大自然变化寓言,对国家尽快恢复正常秩序的一种期待。

作者并没有刻意评论战争,但却引出了国家成长话题。不论是对外战争的防守与进攻,还是内战中的不同派系,大家保家卫国的共识是明确的,那就是唯有祖国不可辜负。在这种观点基础上,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又被一种共识所凝聚,那就是为祖国的明天变得更好奉献身躯成为英雄,同时也意味着可能被送上历史的绞刑架成为罪人。作者强调,投入战场时的孤注一掷与流血牺牲更胜于应对假大空的表演,战争在对比中被神化。

日瓦戈医生是国家半个世纪的历史见证者。作品也同时表现与日瓦戈有着直接间接关系的一群人,他们在面对战争与革命时,分别走上不同之路。经过大浪淘沙后,有幸留下来的,也就有了更多机会见证祖国发现的未来。

(三)情人:日瓦戈与拉莉萨

日瓦戈与拉莉萨无疑是整本书描写最精彩的两个人物。他俩在婚后遇见,灵魂相吸互惜,独具个性魅力的形象也分别吸引着与他们交往过的多个异性。比如:痴迷于拉莉萨魅力并诱奸她的科马罗夫斯基律师、爱她无以为复并决心为拉莉萨消除人生阴影的丈夫巴沙、生命中给她最多慰籍与体贴关怀的挚爱日瓦戈。而日瓦戈这边,有全心投入对他爱情的妻子托尼娅、有视她为生命唯一之爱的情人拉莉萨、有在他身陷囹圄时,不顾一切愿与其相濡以沫的二任妻子玛丽娜。

而作品最为集中表现的,独具魅力的感情部分还要数日瓦戈与拉莉萨在一起的章节。他俩同为没落贵族身份,面对情感问题,没有选择逃避退缩与敷衍应付,他们直面彼此与困境,互尊与真诚交流,有所顾忌却发自内心地为对方考虑。他们尊重和而不同,以医生与护士的情人身份出现,也隐喻着社会里的病态,不能仅仅依赖枪炮武断解决,恰恰需要有手持手术刀的医者参与其中。

说到情人文化,就不得不提到彼得大帝在18世纪初的欧化改革。随着欧化大潮涌入俄国,社会对个体关注加强,东正教与宗法等对人约束逐渐减弱,拥有情人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没有情人反而被视为落后于时代的表现,甚至被众人孤立。我们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中,都看到触及情人的话题,这与俄国贵族的舞会一起,成为了一种特别文化现象。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带来的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同时成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俄国要求废除私有化、平等自由的呼声愈来愈高。没收贵族、富农、商人等资产成为大势所趋。很多富有阶层为避难不得不逃离国外。舞会文化随之没落。

列夫·托尔斯泰是历史发现潮流的预判者与前瞻者,他曾强调,富人应该与劳动者过一样朴素的生活,应当放弃私有财产,把土地分给农民,他把自己的著作权交予国家,为此导致了与妻子儿女关系紧张的持久对抗,列夫·托尔斯泰为此成为国家榜样力量,成就了他永久的伟大。

一战与十月革命后,国内有红军代表的布尔什维克,有临时政府主张的保皇派,有参加一战的部分军人、地痞流氓与国外势利勾结形成的白军、有见风使舵的无政府主义者、还有为求生存被裹挟进游击队的工农百姓们,更有不同队伍里被间谍说服的新叛徒们。

日瓦戈医生与拉莉萨护士在前线救死扶伤

在修复国力期间,新经济政策的落实并非一帆风顺。城市实行供给制,把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在农村实行余粮征集制。我们在作品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描写,也可以在《静静的顿河》中看到哥萨克人抵触集体农庄制实行的初期心理。我们同样在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读到一种这个民族坚不可摧的意志。保尔·柯察金的一段独白,成为了千百万青年的座右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对婚外情人的故事又有什么好说的呢?不,作者并非为批判感情背叛为意图,而是在直面社会矛盾问题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婚外情还是无疾而终了。但正是日瓦戈与拉莉萨在短暂的相处中,表现出社会一直在倡导的平等、自由、尊重与大爱的话题。这也是作者构思上的独具匠心。所以,把日瓦戈与拉莉萨的感情定位于男女出轨显得太过肤浅,他们俩的感情包含着亲情、友情、爱情的成分,但又体现着可以为了对方随时牺牲自己一切的精神。这种令人动容的友情更占据上风,它可以摒弃性别之爱,远离暧昧与私欲,却又避免不了与爱割舍的矛盾,这是战争与革命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情义,同样表达着作者对于革命的矛盾心情。

日瓦戈医生与拉莉萨的感情并非一蹴而就。它从日瓦戈青年时期对拉莉萨的好感开始,到战争年代结下医生护士的友谊结束,又逢再次相聚时面临彼此家庭的大变故(拉莉萨爱人战死、日瓦戈家人被政府驱逐出境)后的相互偎依。他俩情感的变化正是在这样的变化下形成的。男女主人公相聚离别与感情的变化始终有战争与国内局势动荡的影子在影响。落魄贵族与富人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为了接受改造不得不低下以前骄傲的头颅,向广大的工农同志靠近与学习。劳动改造人,时代塑造人。日瓦戈与拉莉萨因为不同原因,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走进战场,开启了属于他们之间的缘分。

当他俩明白无误地知道彼此心意相牵,既为相聚欣喜万分又千分自责,因为欣赏难以掩饰,真情不好隐忍。他们通过开诚布公地交流,都保留对家人的忠诚,他们有随时离开对方投入自家爱人怀抱的准备;他们深知背叛家庭的爱情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他们便把尊重与自由交给对方选择;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但也能坦然面对万劫不复的危境;他们相互支持与鼓励,谈到时局与革命看法出奇一致。他们相互欣赏,在共处中升华出一种高尚的情感力量。那是属于信仰与灵魂层面的大爱、尊严、体面与放下。

这种矛盾交织着的心理正像俄苏过度时期的社会,人们既渴望国家变革又期待平稳过渡的心理,大家赤城地热爱自己的祖国并随时为之献身。是美好的希望让大家有所期待。

(四)日瓦戈与拉莉萨的爱人

日瓦戈对拉莉萨介绍自己的爱人时,难掩感激之情,他不愿妻子受到任何人的伤害,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以保护她。日瓦戈娶的妻子托尼娅是舅舅把他寄养在亲戚之家的女儿,他岳母离世前的遗言成为日瓦戈的使命,他要守护好妻子托尼娅,这种报答恩情的使命让他的爱情色彩更多呈现出丈夫的义务与兄长之爱的亲情。

拉莉萨的丈夫巴沙是从少年就窥见她自卑与敏感性格的人,他发誓要给予她最大的保护与依靠,当拉莉萨在新婚之夜向他坦白不耻之恋,即被科马罗夫斯基律师诱奸的经历后,巴沙突然变了。他难以承受这种属于男人的耻辱,但他还是决然选择了与拉莉萨共度一生同甘共苦。当他实在难以摆脱被妻子过去经历的纠缠时,便迅速投身革命,后来被红军追捕四处躲藏,最后与日瓦戈医生在瓦雷金诺遇见畅谈后自杀。

日瓦戈与妻子托尼娅

托尼娅在丈夫日瓦戈莫名失踪后(真情是日瓦戈在回家之路上被游击队强征入伍作了军医),遇到父亲被召回莫斯科的消息,她拖着待产的身孕来找拉莉萨帮忙。拉莉萨不仅利用自己护士的身份帮助她顺利诞子,还助他们顺利回到莫斯科。

拉莉萨是个人脉宽广,热心助人,口碑极好的人。托尼娅与父亲被政府驱逐出境之前留给日瓦戈一封信里就提到,托尼娅强调拉莉萨是个好人。她向日瓦戈与拉莉萨的关系做出妥协,并随日瓦戈之愿随便如何都行。个人想,这可能是一个妻子预感到与丈夫永别做出的最大理解与让步,她知道,把照顾关心日瓦戈的任务托付给自己放心的人拉莉萨虽然不得已,却是安心的。同时也表明,她放下了对拉莉萨的嫉妒。

而日瓦戈最后遇见拉莉萨的丈夫巴沙时,他毫不隐瞒地告诉巴沙,拉莉萨是世界上最爱自己丈夫的人,任何人都无法与其相比。这场两个男人之间的真诚交流显得坦荡无私,能让巴沙在自杀前得知妻子对自己的一片真情,这是多么令人欣慰。后来,拉莉萨在参加日瓦戈葬礼时,通过日瓦戈同父异母的弟弟知道了这点,她终于释然了。巴沙视日瓦戈是妻子拉莉萨的亲人。不得不说,他也放下了内心对日瓦戈的嫉妒。

拉莉萨与丈夫巴沙

托尼娅被驱逐出境,巴沙被追捕自杀,命运的捉弄,让他们不得不放下对情敌拉莉萨与日瓦戈的成见,在这场感情较量中,托尼娅认可了拉莉萨,巴沙认可了日瓦戈,他们没有对情敌恶言相向,却从情敌之口听到爱人对自己的大力赞扬,他们彼此都放下了成见,他们达成共识,因理解而和解。

而把这种稀缺的理解放在当时的社会里,是否情有所指?战争与变革中的假大空令人烦不胜烦,主打真情牌让一切和谐了,这是理解后的宽容。人生聚散两依依,战争年代的婚外情被作者描写得令人动容,忠于爱人不忘责任义务的两对夫妻,对爱人“出轨”表达了情有可原。

拉莉萨与日瓦戈因为义务要忠于自己的家庭,却又因灵魂吸引对情人恋恋不舍。站在家庭关系上,这是一种不伦之恋,可是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只见朝日不见夕阳的岁月,他们只能是彼此的短暂偎依。这是特殊年代,特殊人物命运给予特殊理解的地方。

(五)影响男女主人公命运的几个人

抛去其他不说,我们不能不提影响男女主人公命运的重要推手—科马罗夫斯基律师。

科马罗夫斯基律师自有一套成熟对付特定人群的生存哲学,他是个机会主义者,善于依附贵族阶层生存,更善于用连哄带骗与恐吓的手段破防人的心理,他能把职业技能发挥到极致,运用巧立名目榨干别人财富,是个毫无操守的法律工作者。

正是他逼得日瓦戈父亲负债累累,绝望自杀。也正是他把拉莉萨母女骗到莫斯科,以职业律师助人的伪善面孔,让拉莉萨的母亲沦为自己的情人,并诱奸少女拉莉萨,他这种吸血虫般的巧取豪夺与对别人的尊严践踏,不仅侵吞了拉莉萨家与日瓦戈家族的财产,还让他们陷入负债的沉重压力中。并以此要挟索取更高的回报。

日瓦戈与拉莉萨早就认清了科马罗夫斯基的可憎面目。可是,命运不知为何,总会让这个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在他们面前。他身上带着的邪恶与狡黠,只为自身获得最大利益置别人而不顾,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职业诈骗犯。

而拉莉萨与日瓦戈的别离,除了时局不稳,乱世所为,更是因为科马罗夫斯基知道运用恐吓术战无不胜的道理,果然,日瓦戈相信了他,而拉莉萨相信日瓦戈,科马罗夫斯基的离间计成功了。他打着拯救拉莉萨的理由把她带到外蒙古成为自己的妻子。又在离开那里时故意松手丢下拉莉萨的孩子(她与日瓦戈的私生女)。

拉莉萨与科马罗夫斯基

科马罗夫斯基同样利用日瓦戈怕被逮捕的心理,当着拉莉萨的面,让他多为拉莉萨的未来考虑,并承诺日瓦戈会帮助他出国去找家人。日瓦戈在自顾不暇之下,仍然坚定地拒绝了他的帮助,却又无奈屈服于科马罗夫斯基对拉莉萨的施救的说辞,最后违心配合他将拉莉萨带走。

日瓦戈与拉莉萨两个家庭本来就因为时局变化陷入困境,而科马罗夫斯基律师的到来使之迅速瓦解。这对国家废除私有制似乎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可他趁火打劫,中饱私囊的行为实在令人不耻。

好在绝境逢生,社会里总有一些善良人温暖着日瓦戈,在困境中常常帮助他一家不求回报的萨姆杰维亚托夫律师,他同样给予拉莉萨了很多无私帮助;在日瓦戈生存失去着落时,愿意替父报恩的看门人之女以身相许,让他再获家庭温暖;还有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日瓦戈同父异父弟弟格兰尼亚,在日瓦戈贫困潦倒、失业、精神处于崩溃边缘时给予了及时雨般的资助,让日瓦戈摆脱了困境,并帮他整理出版了诗集。也正是这类人民的善良与默默付出,代表了国家的脊梁,让国家恢复元气有了可能。

日瓦戈与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格兰尼亚

历史如烟,今天的我们有幸能读到这部不朽之作,全赖作者帕斯捷尔纳克的勇敢发声;他同样被国家所铭记,因为,他们懂得了在回眸历史中的反思;他更值得被世界铭记,因为他留下了《日瓦戈医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