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固执里,或许藏着低水平的认知
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跟人交谈时,有时你从各个角度给他分析一个问题,提出中肯的建议,但是他(她)怎么都听不进去,表现得异常固执。电视剧里面看的多了的情景是,一个女孩深陷感情骗局,外人一看就知道男孩在骗她,但女孩子却固执地认为男孩是真正地爱她,任凭外人怎么说,她都不会改变主意,甚至认为别人在不怀好意地破坏他们。
再比如,长辈们苦口婆心地跟我们说年轻的时候多学点东西,多增长见识,对自己的事业、人生都有帮助,但很多年轻人却认为什么文化、知识都没有用,遇到事情还得靠钱、靠关系、靠运气。 于是,他们所有的建议压根就不会起作用,总有人会固执地寻找理由,固执地放弃努力。
于是,他人所有的建议压根就不会起作用,总会有人固执地寻找理由,固执地放弃努力。其实很大原因就在于认知能力。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越低,其想法就越单一,越缺乏判断力,人就会表现得越固执。
固执在此并非正向的执着、坚持原则,而是当你面对不同意见时,异常敏感,异常自尊,拒绝反省、拒绝倾听、拒绝学习的行为。 它甚至会演变成过分的偏执,而这时,人就很难再进步、再成长。
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会保持其独特的个性,因为他们认识到,所谓的固执并不是独特的个性,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人格缺陷。恰恰是固执阻碍了一个人良好个性的形成,它往往使得我们越来越偏激,缺少宽容和智慧,阻碍了个人学习、思考以及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乔治·凯利曾经提出过“个人构念论”的观点。 一个人构念即由个人过往的见识、期望、评价、思维等等所形成的观念。
当遇到相同或者相似的场景时,一个人的脑海里便会呈现出他以往的经验来对该问题或者场景做出判断。 当你的认知能力很低时,脑海里的个人构念就会趋向于单一,缺乏弹性。
因此遇到问题时,你的个人构念所提供出来的对策就很狭窄,但却成为了你的全部,你误认为这就是所有的、最好的对策,没有其他的可能。 当你的认知能力高,见识的多、读到的多、经历的多、有独立思考能力时,你就会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和经验,你的个人构念就会越丰富、越饱满。
认知能力高的人,往往更乐于提高自己,于是一段时间后,当你返过来再看自己做的对策或者思考时,往往还会补充更多的可能性。
因为你又进步了,你的认知水平又提升了。 这就是为什么当一个人知道的越多时,越明白自己的无知。 因为你的认知水平越高,你越明白外面的世界之大,知识是学不尽的,你没法固执起来,只有谦虚地走在学习、领悟的道路上。
因此,真正厉害的人物,反而很谦虚。 就像苏格拉底所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因为认知能力低,个人视角太小,想法单一,缺乏判断力,所以表现为固执,又因为如此固执,便拒绝了学习,拒绝倾听他人的意见。 因此在完善自我的道路上便会停滞不前,如此便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
如果你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固执,但又不知道如何去改正,除了刻意的提醒自己及时反省之外,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去学习,去阅读,去提高自己的认知。
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你缓和了,你可以有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你不再执着于自我。 多读书、多了解、多思考,当经历的多了,知道的多了,认知能力提升了,固执自然会有所改善。
当你固执己见时,不妨提醒自己,也许你的固执里,其实藏着低水平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