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强大的敌人都奈何不得!毛泽东游击战十六字方针是如何来的?

2021-01-13  本文已影响0人  文史大师

说起游击战,在我国恐怕无人不知,没人不晓。毛主席游击战的十六字方针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实际上这是最终版,最初却并不是这十六个字,游击战十六字方针经过了多次演变和改进。

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十六字诀”,是1929年4月5日《红四军前委关于目前形势闽赣斗争情况和红军游击战术向中央之报告》

该报告说:

1、我们三年来从斗争中所得的战术,真是和古今中外的战术都不同。用我们的战术,群众斗争的发动是一天比一天广大的,任何强大的敌人是奈何我们不得的。

2、我们的战术就是游击的战术。大要说来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3、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强敌跟追,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很短的时间,很好的方法,发动很大的群众。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是土地革命战争前期红军游击战争的基本指导原则,是形成红军全部作战原则的基础。

它不仅对井冈山、赣南、闽西的游击战争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得到党中央的承认和推广,对其他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作战也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此前后,湘鄂西、鄂豫皖等根据地的红军,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参考中央推荐的毛泽东、朱德红军的游击战术,也都提出了自己的游击战术原则。

湘鄂西的洪湖根据地,早在1928年6月,当敌人大举“清乡”时,就提出了“你来我飞,你去我归,人多则跑,人少则搞”的游击战术,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

1929年6月,中共鄂西特委总结过去的作战经验,提出了游击战争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指导原则:

当敌内部矛盾激化时,游击队应积极向外发展;当军阀战争停止,敌之正规军协同团防“清乡”时,游击队则应保存实力,荫蔽在群众中,伺机袭击敌之弱点,避免同敌人打硬仗。

12月下旬,鄂西区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军事问题决议案》,又提出了五条游击战术原则:

l、对敌人所设的坚固防守工事,不应冒险去攻。

2、当敌人大部队向我进攻时,应绕到其侧面或后方去袭击。敌情不明,要慎重作战,没有胜利把握不应冒险去打。

3、有解决可能的反动武装,一定要解决,不能保守。

4、在集中指导下,分散去发动群众,集中力量去打击敌人。

5、作战一定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和帮助。

同年11月,鄂豫边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总结红十一军两年来武装斗争的经验,提出了游击战术的七条原则:

1、集中作战,分散游击。

2、红军作战尽量号召群众参加。

3、敌情不明,不与作战。

4、敌进我退,敌退我进。

5、对敌采取跑圈的形式。

6、对远距离的敌人,先动员群众扰乱敌人,次采取突袭的方式。

7、敌人如有坚固防御工事,不与作战。

湘鄂赣根据地的红五军,在游击战争中,提出了“化整为零昼伏夜出,敌来我藏,敌退我追,敌左我右,敌往我截,彼合我散,彼散我合,虚张表势,避实击虚,集中围击,疲惫敌人”等游击战术。

赣东北根据地的红军,在反“进剿”的斗争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作战指导原则。

他们提出了“出敌不意,攻敌不备,声东击西,避实击虚,集中兵力,争取主动,打不打操之于我,扎口子,打埋伏,打小仗,吃补药,吃得下就吃,吃不下去就跑”的游击战术。

可见,各根据地红军的游击战术,都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但基本方面是一致的。譬如:声东击西,避实击虚,不战则已,战则必胜;强敌跟追,采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不和敌人硬拼;迷敌、诱敌,出其不意,袭击、伏击等,这些,都是红军经常采用的战法。

在各根据地提出的游击战术原则中,井冈山红四军提出的十六字诀,是最具代表性的,毛泽东把它叫做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

十六字诀把退和进、走和打、防御和进攻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达到消灭敌人、保存和发展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游击战争指导原则。

它不仅在土地革命战争前期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以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对游击战争都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