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观念很重要 - 草稿
上上周一的会议上,同事的一番演讲引起了我们的热烈讨论,“你是独一无二的,要勇敢做自己。”很有道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这世界上也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你就是你,无可替代。
周校趁机提出了“什么叫做优秀?什么叫做成功?”我们的脑海下意识就会反应出学习优异的,各方面都较突出的孩子可以称为优秀。好像我们对优秀的定义很狭隘,总是会把成绩排在第一位,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我们也都是这么被教育长大的,已经深入骨髓,很难改正。人一旦要打破自己原有的错误认知,重新建构,真的很难。但是,已经觉察到了就是改正的第一步,只要有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
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我们会碰到形形色色的学生,不是简单地以好的学生或者差的学生来衡量他们了。只知道埋头学习不参加活动的好像也不是好学生,像个书呆子似的;能说会道,游走于各类活动,但是一学习就让老师头疼不已,上课讲话作业不写,像个“钉子户”,屡教不改;除了学习不行,其他各方面都还可以;也有看上去啥都不行的学生……太多了,如果单一以一个标准来衡量,好像都不是很优秀。
所以到底什么是优秀,什么是成功,好像是个无解题,也许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元化的社会,人也是多元化的,别被一个标准所框死。
我知道不能以成绩来衡量学生,但是每次考完试,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总会焦虑不安,还是有部分学生考得太差了,尤其是还会跟其他班比较,弄排名的时候,就更担忧了。同事说他儿子所在的班,大部分都是95以上,只有极个别才是90左右,我就很疑惑真的有这么好,几乎每个学生都考得这么好,怎么教的啊?我想这不是老师教的吧,有些真的是很会学,有些也是老师教出来的,当然也有老师教不起来的,这点我们得承认。
感觉这样无形中又给自己一种压力,以后我孩子也是在这样的学校读书,如果她考不出这样的成绩,到时我会怎么办呢?好像又很遥远,我现在会不会在杞人忧天,但是也就只有一年的时间了,娃马上就要读小学了,我觉得我得好好想想,对孩子来说,到底什么才是重要的,或者说我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好像我们从来没有考虑过,深思过这个问题,娃上学后,就被动跟着学校的步调走。越这样,我们就只会陷入“唯分数论”的怪圈,或者说我们对学生的评价越来越单一。
“双减”,好像并没有减去什么,就像一阵风,当时轰轰烈烈,过后好像也就这样了。越来越迷茫,今后改怎样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