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小时候,念念不忘的“美食”

2018-05-17  本文已影响133人  杨筱桃

        忙活教案,忙活备课,忙活考试,忙活工作……终于可以把自己丢进回忆里,夜深人静,静静地写点回忆的文字。把自己扔进回忆里,才能感觉到自己真的活过。

        最近看了电影《后来的我们》,和电视剧《最好的我们》,触动我的其实并不是剧情,而是面对过去的那种感觉。90后的我,也有了过去,有了十多年前的过往,有了十多年的老友,回忆也可酿成一坛老酒。

小时候,念念不忘的“美食”

        从小到大,我都是个吃货,所以我的记忆离不开吃。谈谈那些,我念念不忘的美食吧!

        记得刚有记忆的时候,最难忘的是妈妈嚼过,喂给我的“花生米”。那时候我没长牙,那个年代也没有“婴儿辅食机”,喂饭也没那么多讲究。妈妈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喂我,像母鸟喂食物给幼雏。那是我第一次尝出“味儿”,那个味道很香。即使后来长了牙齿,也贪恋妈妈给的那口花生米。

        后来渐渐大了,可以自己吃东西了。念念不忘的美食就多了。有爸爸出差带回来的“羊羹”;妈妈下班路过“超市”(比较大的小卖店)买回的“杨梅”和“浪味仙”;爷爷总给我买的冰糖葫芦;小花园里,一角钱的冰棍儿和两角钱的红糖冰棍儿;还有奶奶家花园旁的爆米花。

小时候,念念不忘的“美食”

        那时候的爆米花跟我们现在的爆米花不一样。米花没这么开,也没这么甜。

        那个爆米花机,是个椭圆形的厚铁罐子,斜放在火上,摇啊摇,然后发出嘣的一声巨响,打开铁罐盖子就有好多爆米花。那种爆米花也很甜,不过不是现在那种糖的甜,而是玉米本身的甜。我特别爱吃大米花,因为它比苞米的花要甜一些。

        后来,要到市里上小学。周一到周五要在学校学习。中午有时候能回家吃饭,有时候在学校吃盒饭。我小时候爸爸不给我零用钱。我总是用省下的饭钱,还有爷爷偷摸给我的零用钱买学校周边的小零食。学校边上的“小摊”、“大摊”那可是一片神奇的天地。

小时候,念念不忘的“美食”

        各式各样的辣条,真是五花八门,但是我真没吃过“卫龙”。

        有一毛钱一片的大辣片(现在的老式大辣片);一毛钱一根的豆腐皮卷成的辣条;还有各种五毛钱的“唐僧肉”、“牛排香肉”、“韩国豆腐”、“臭豆腐”、“脆骨”、“香菇肥牛”……反正名字跟实际不是回事儿,类似于方便面和包装上的图案。

        不要只觉得我们是辣条喂大的一代,除了辣条,我们的童年还有很多小零食。

        一毛钱的透心凉,都是冻成冰坨子的那种,夏天一吃别提多爽了。两毛钱就能买酸奶味儿的,我一般没那么“奢侈”,不是经常买那个。还有猴王丹、无花果、牛羊配、小俊男、钻戒糖、小浣熊、小当家、流口水……

        除了“大摊”、“小摊”上的零食,我还爱吃学校旁五毛钱一杯的樱桃,还有五角钱一杯的炒冰。

        那时候还有一种刨冰,要卖两块钱,上面加各种果干,还有打糕碎,可好吃了。吃那个只能要求爸爸给我买。那时候,我可舍不得买。

        那时候最爱吃的,也是吃得最“奢侈”的就是学校旁边推车里卖的炸串。铁板馒头夹上鸡皮或者鸡肉,那就是我当年的“汉堡”。还有五毛钱的炸鸡架,鸡架上没有什么肉,嗦了骨头都挺高兴。还有一块钱的“牛排”,薄薄的,只有粉面子和一丁点肉味,根本就不是什么牛排,但是那时候就是很喜欢吃。还有根本没有肉,全是各种淀粉的炸肠。

        前不久回到了小学,没想到当年卖炸串的推车还在。还是那个“小媳妇”,只不过岁月染白了她的鬓发,她脸上的皱纹,也告诉每一个人,她已经在这里十八年了。她来的第一年,我正好上小学一年级。

        岁月改变了她的容貌,但是依旧没有改变她的善心。小本买卖让她不舍得用很多油,但她用的油永远是一天一换,一天只有那么多串,十八年从未改变。

        上次去她家买炸串,有个小女孩来买串儿,说要一个肠和一个鸡排。然后说有人在等她,让炸串的阿姨快点。炸串的阿姨,看到接小女孩的车就停在旁边,就直接拿个刚炸好的现成的肠给她,然后把鸡排钱退给了小姑娘,说:“鸡排一时半会儿好不了,别让人家等,给你个肠,赶紧去吧。”小女孩对着阿姨笑笑说:“现在还有像你这么做生意的吗?”

        那个时候的商贩似乎都很善良,楼下理发店的姐姐,奶奶家总给我理发的阿姨,早餐店的老板,小卖铺的老板,烤串店的老板……不会“缺斤少两”,可以赊账,父母可以预存钱,进不去家门还能收留,晚了还管玩、管饭。

        吃着这些“不健康”、“不卫生”的“美食”,我竟然“奇迹”般地茁壮成长了起来,没死,没得癌,也没变智障。

        那时候周五下午就不上课了,我就坐着小客,去奶奶家。

小时候,念念不忘的“美食”

        奶奶家的美食更多了,奶奶做的都是美食。似乎每个人都有着这样神奇的奶奶或者姥姥。

        奶奶蒸的豆包,我最爱吃那个红豆馅;奶奶蒸的鸡蛋糕,总是带着“蜂窝眼”,比起那些滑嫩的鸡蛋糕,我更怀念奶奶蒸的那种;奶奶做的手擀面,我一度想开个小餐馆就叫奶奶手擀面,只不过我怎么也做不出奶奶的味道。除了这些,炒菜就不说了,还有粘豆包,鸡蛋酱,炒瓜子,罐头,烤地瓜,酸菜,粽子,黄米饭,韭菜盒子……有奶奶的那个年代,和有奶奶的我们是不需要美团外卖的。

        有奶奶的时候,吃方便面都得靠求。方便面是奢侈品。

小时候,念念不忘的“美食”

        那时候总吃的方便面就是三鲜伊面、好劲道、福满多、东三福,不总吃康师傅因为贵,要一块钱。

        那时候的方便面不是用来泡的,都是奶奶煮的。所以现在吃泡的三鲜伊面并没有当年那么好吃。

        煮的时候还会加香肠,荷包蛋,还有挂面。吃完面剩的汤还可以用来泡饭。

        那时候方便面是“奢侈品”,买来不易,所以一面多吃。我能吃到方便面,奶奶吃挂面,爸爸吃汤泡饭。

        除了奶奶做的美食,奶奶家还有让我念念不忘的“烤串”。

小时候,念念不忘的“美食”

        楼下刘大爷的烤串,只在周末的时候出摊,一个炉子,就买几种烤串,顾客也都是左邻右舍的邻居。可以随便拿家里有的东西来这儿烤,刘大爷帮你烤,不收加工费,也不在乎你烤的东西他这儿有没有。

        那时候,周六刘大爷支起摊,爷爷就给我三块钱去买羊肉串,那时候羊肉不是假的,一块钱三串。刘大爷总多给我一个。这样我就能吃十个羊肉串。

        到了周日,在奶奶家吃完饭,回家之前,爸爸就带我到刘大爷的摊前坐着吃串。爸爸总要一串鸡头,或者一串鸡脖子,给我要五块钱羊肉串,然后他再要一瓶啤酒。一串鸡头,两三串羊肉串,爸爸就能把一瓶啤酒喝下去。

        吃完,爸爸就“酒驾”着,骑着自行车把我驮回家。

那时候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顿串解决不了的。被爸爸训哭,考试没考好,妈妈去北京……我趴在窗前哭,爸爸一喊出去吃串,我准保开心地跑过去,前一秒的悲伤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后来上了初中和高中,不知道还能不能算小时候。暂且算吧。那时候的美食,带上了一种情怀。

小时候,念念不忘的“美食”

        学校边的各种小吃摊,都有我们青春的回忆,炸串、无骨鸡柳、水煮串、煎粉、酸辣粉、鸡蛋饼、鸡蛋灌饼、麻辣烫、米线……总是吃不够,即使现在这么大了,也喜欢约着当年的同学,去吃吃学校门口的炸串。

        还有课堂上偷吃的零食,偷吃总是格外的好吃。

        还有别人的好吃的,总是得吃上一口,别人的总比自己的好。还记得上初中那会儿,一袋牛肉豆,从排头传到了排尾。女同学被男同学抢零食的愤怒也总是随处随时可见。

        记得高三那年,为了能节省时间多学习我选择了住校。早晨四点起来,一睁眼就是做题,做题,做题,练习题,模拟题,高考题……没有青春,没有生活,没有斑斓的记忆,但是我不后悔我的青春里曾有过那么一段为一个目标努力奋斗的时光。并且这个目标还实现了。

        那时候一天只有一顿像样的饭,就是晚上爸爸来给我送的饭。

        爸爸总会换各种花样给我做,然后再用保温饭盒装来。两个饭盒换着用。爸爸拿来一个,我给他一个空的。那时候的我,会快速地把饭吃得精光,然后又去做题了。虽然我吃得很快,但依旧觉得那是我这几年吃得最好吃的饭。

        有一次爸爸看着我把饭吃完,看得很心酸。

小时候,念念不忘的“美食”

        后来,那个心心念念要长大的女孩,长大了,却心心念念过去的时光。

        那些念念不忘的美食,万能的淘宝上还能买到,只是早没了当年的味道。那些专属于年代的美食,也只能封存到记忆之中。

我庆幸,还有回忆可酌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