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习惯之——慌张忙乱
情景再现
北京某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大厅,虽已是隆冬时节夜晚9点,人头攒动,一男子站在就诊信息显示大屏下,低头看着手机,距离上次抬头看屏已经过去10分钟了,一抬头心里大叫一声“不好”,上一秒还静若处子,下一秒动若脱兔,左闪右躲,奔出大门左拐,跑向了漆黑的停车场。饶是一跑步好手,步伐敏捷,却也是气喘吁吁,到一车前,大喊“快快,只有两个号就到我们了”。一把抱起车里的小孩就跑,好一个凌波微步,等旁边的胖阿姨回过神来,已是十米之外,留下未锁的车门还有车里的财物。
此情此景中的男子,就是在下不才!类似的事情在我的生活中不时上演:早上6:40,我背着双肩包一路小跑正点赶上班车;下午6:00班车,我5:55关电脑,下楼,一路小跑,双脚刚上车,下一秒车就启动;参加写作群,每七天交一篇习作,最后一天临近午夜在被窝里爬格子;第一次带女朋友会老家,下了火车,根据依稀记忆提着大包小包上了一个回家的公交车,结果在小城里转悠晃荡了小半天,2块钱车票是值了,女朋友的脸也绿了......
这就是慌张忙乱的我,为此没少吃苦头。最直接的后果是忙中出乱,慌乱中,兜里的东西掉了,曾经作为吃饭的家伙——电脑也差点丢在公交车上了。为此,老婆少不了抱怨。我每次都是羞愧难当。我应该庆幸,带女朋友都差点回不了家的自己竟然能找到老婆。随着年龄的增长,都老伙子,还这么毛毛躁躁,是该改改了。
为什么自己这么慌乱?
坏习惯是一种行为,行为后面是认知和思维方式的问题。仔细反思后,我认识到自己有以下偏差:
一是过分自信,并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习惯那种进行“”最后冲刺“”的生活状态,并且认为自己最后一定能做到。就拿踩着点上下班来说,对自己的跑步速度很是自信,甚至向同事吹嘘自己的速度。对旁边人善意的提醒,比如,“”早做准备,提前安排”,却置若罔闻,直到忙中出乱,才后悔莫及。
二是对时间的认识和管理有问题。关于时间的不当安排,至少有两种,一是“前松后紧”,一是“同时进行多个多任务”。前松后紧,就是开始认为时间很多,不着急,不规划,到了临下班,或邻近deadline 时,慌的不行。同时做多个任务,是想充分利用时间,但实际上往往顾此失彼,两件事都搞砸,文章开头的情形里,我是一边在等着叫号,一边用手机刷着“学习强国”,结果弄得狼狈不堪。
实际上,我们真的需要那么争分夺秒吗?大多是情况下根本不需要。在《定投改变命运》里,李笑来就举了个自己的例子,从人一生的大尺度来看,一个人的自由支配时间只有9年。在此基础上,很多方法省下来的时间并不多。他算了算,自己24年没有节假日,省下的有效工作时间(一天按照4小时计算)也就是一万多个小时,结果也不过是相对于“其他真的很拼的人们”多拼了14% ,而从10年前开始决定给自己理发至今,李老师理发节省的时间只有区区7天,只比所有人增加了千分之2而已。与其千方百计靠增量取胜,我们不如把存量盘活,把自己手头原本要做的事情做好,把原有的时间利用好!不要去争分夺秒,不要去一心多用,这样的话,我们就很更加从容。
怎么改?
认知思维上改变是第一步,但只是认知里改变还不够,原因是我们的大脑非常不靠谱,它会对痛苦的事情选择性选择快速遗忘。所以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强制性地去刻意改变自己的行为。
要改变自己慌张忙乱的坏习惯,我需要:
第一,制定硬性的时间节点
比如:每天早上6:20比如出门,晚上5:45必须关电脑;工作汇报前汇报材料至少讨论2次。
第二,多听听别人的意见
针对家里的事情,老婆很多时候对节奏的把握都比较好,多听听她的指示,从“盲从”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