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读书笔记(六)

2021-05-19  本文已影响0人  NJUST江波

第六章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子层)在广播型网络中负责局域网内寻址以及多路通信中介质争用问题。MAC帧分为单播帧、广播帧、多播帧。广播型网络中介质争用解决方案包括CSMA、CSMA/CD和CSMA/CA协议。

6.1 CSMA介质访问控制原理

CSMA(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又称LBT(Listen Before Talk,先听后说),先侦听要访问的介质,当发现介质忙时先避让一段时间,不发送数据,直至侦听到介质空闲时才进行数据发送。CSMA技术的退避算法包括非-坚持CSMA、1-坚持CSMA、P-坚持CSMA。

6.2 CSMA/CD介质访问控制原理

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技术具有冲突检测和阻止功能,在CSMA的基础上,站点发送数据时持续侦听介质,侦听到有冲突发生时,立即中止数据帧发送,节省时间和带宽;同时发送一个阻塞信号,强化冲突,使其他站点更容易检测到有冲突的发生,不再接收原来的帧,转而接收这个阻塞帧,避免更多的帧发生冲突。阻塞帧为32位全为1的帧。CSMA/CD是标准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中统一采用的介质争用处理协议。

6.3 局域网标准及以太网帧格式

局域网标准采用IEEE 802系列标准,企业网络中应用最广的以太局域网标准:IEEE802.3。

6.4 标准以太网规范及体系结构

标准以太网(十兆以太网)规范包括:50Ω粗同轴电缆连接的10Base5(IEEE 802.3标准),50Ω细同轴电缆的10Base2(IEEE 802.3A标准),75Ω同轴电缆的10Broad36(IEEE 802.3B标准),双绞线电缆的10Base-T(IEEE 802.3I标准),光纤的10Base-F(IEEE 802.3J标准)。
同轴电缆规范命名格式:<数据传输速率(Mbps)> <信号传输模式> <最大段长度(百米)>,其他两个规范T和F表示电缆材料。所有规范均采用基带传输模式的曼彻斯特编码。

6.5 快速以太网规范及体系结构

快速以太网(百兆以太网)采用IEEE 802.3u标准,主要对物理层进行改进,包括在编码上采用了效率更高的4B/5B编码。(用五个比特对四个比特进行编码,在四个比特中插入额外的比特来打破连续的0或1)。快速以太网标准中定义了三种规范:100Base-TX、100Base-T4和100Base-FX。100表示传输速度100Mbps,Base表示基带传输,T4表示四对双绞线,TX表示两对双绞线,FX表示两条光纤。

6.6 千兆以太网规范及体系结构

千兆以太网分为基于光纤和基于双绞线两类,基于光纤的千兆以太网规范包括1000Base-LX、1000Base-SX、1000Base -LH、1000Base-ZX、1000Base -LX10和1000Base-BX10。基于双绞线的千兆以太网规范包括1000Base-CX、1000Base-T、和1000Base-TX。


千兆以太网规范

6.7 IEEE 802.1d协议(STP,生成树协议)

IEEE 802.1d协议的设计目的:使交换网络中没有二层环路。环路可分为二层环路和三层环路,二层环路指在二层交换网络中,网络广播信息途径多条链路形成的一个封闭的环路,造成了大量网络设备和带宽资源的浪费。三层环路则是指当原路由意外不能工作时,造成路由通告错误所形成的一个恶性路由循环。

6.8 IEEE 802.1q协议

6.9 IEEE 802.1w协议

IEEE 802.1w协议是针对IEEE 802.1d协议收敛时间过长设计的缺陷而改进的协议,又称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

6.10 主要WLAN标准与技术

WLAN标准对应IEEE 802.11标准,包含IEEE 802.11b、IEEE 802.11a、IEEEE 802.11g和IEEE802.11n等标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