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脑子里倒出自己,简在自书
加入简书已经30天了,我想给自己打打气。小样,你可以呀!
想想一年前,自己在简书面前装了卸,卸了装,真是可笑的缘分。那时,听说可以分享文章,给志同道合的朋友看,我就屁颠屁颠地去装APP了。可是,一看到打卡,就犯怵。我能坚持吗?结果,简书在我的软件堆里躺了几个月,被我无情地卸载了。因为除了内疚,真心不知道怎么面对。卸载了,我就觉得没有人追着我说:“今天你写简书了吗?”
不能说,我对文字不爱。只是,爱往往是突如其来的到来。如果天天黏着,就很容易疲惫地对待。对于三分钟热度的我来说,更适合放松状态下的自由创作。如果说,我与写作之间硬要分出一个爱恨情仇来,那我一定是一个“渣男”(哈哈~)。谁叫我若即若离,喜新厌旧呢?但离了又不行,哪天想起来,又把它搂过来“宠幸”一番。
这次,我在朋友圈中,又看到了简书的影子。我就想看看,它到底有多好。说实话,我当时还有一个念头,如果实在做不到天天打卡,大不了再把它卸载。反正,我已经不是第一次“抛弃”它了。于是,我又重装了一遍。没有任何存货,没有任何负担地在生活中添加了简书。
我摸了摸它的脸,简书真得很“简”,单调到只剩下写字板。人,有时候需要仪式感。可有时候,也需要忽略仪式感。简书就是太没有仪式感了,我反而会忘记载体的存在。我会把它当成手机自带的记事本或草稿箱,在上面“乱涂乱画”,等我一吐为快后,才发现写了那么多。
与其说,每天打卡是任务。不如说,简书在提醒我,每天拍拍脑袋,从脑子里倒出自己。东西想多了,脑子就会很沉重。为一些琐碎的事情,颠来倒去,甚至辗转难眠。但是,脑子也需要减负,弯弯绕绕太多了,不利于填充有用的知识。这时,简书就是我最好的树洞,把我所思所想打包起来,成为一篇篇文章。
写着写着,我发现我正在打开全新的自己。不能说变得更好或更坏,只能说,我在探索未知的自己。自认从来不是一个会说故事的人,只会偶尔抒抒情,写写小散文。对事物看得比较简单,也不愿意看到多面多层次。但是,在简书里,我开始思考了。不是为思考而思考,而是当我开始码字时,思绪停不下来。开始不易,放下更不易。渐渐地,我从百字小作文慢慢地往上叠加,不知不觉地,也能写出几篇小千字故事。不由地欣喜。
无心插柳柳成荫。看着自己的文字在成长,我也在成长。我开始试着写故事,讲一些没头没脑的故事,把脑海里的片段往外倒,汇成一篇文。
写作,使我静思,更迫使我读书。没有灵感的文章,就像没有芳香的花。我只能通过不断地找书看,才能弥补自己在阅历经历上的平庸。我会给自己定一个主题,然后再去找书读。诚然,这是我缺乏阅读积累的后果。但是,这比较符合我的随性心情。
比如,今天想到一句哲理,我就把它设计成一个故事,或一篇感悟。那么,我会围绕着哲理,去找相关的资料,慢慢成为我的想法。这就是拼图,有了一块素材,就会想要把它和其他素材连接起来,成为完整的作品。孤零零地一个拼图,分外孤单,还要考虑把这一个包起来,以防遗失。但是若我能整合出所有拼图后,它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被我裱起来。然后,我就可以好好地欣赏它。
如果说,这是强迫症的话。好吧,我承认,我已经入坑。
从脑子里倒出自己,简在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