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2中指看报:落实好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治理者说)
中指提示:本文结构清晰,是很好的策论文章,要按照思维导图仔细思考每段的结构、体会作者是如何进行段内论证的;另外分论点非常工整,也和段内行文结构相扣。是非常值得模仿的一篇文章。
乡村振兴话题可以说是申论考试的热点,上次国考省考中都出现了。特别是19年国考大作文行走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跟本文第二个分论点切合度很高,可以结合真题深刻理解一下。本文另一个特点是段内对策层次很清晰,也要注意积累。
落实好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治理者说)
如期脱贫进入全面小康,是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减贫奇迹”。巩固脱贫成果、稳步迈进小康,需要依托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重点,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新型城乡形态和基层善治格局,让广大贫困地区在“摘帽”后,持续释放长效发展、同步振兴的新动能。(中心论点三种举措和分论点相对应,并提出要实现的目标)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体系,释放兴业富民新动能。产业是脱贫支撑,更是振兴基础。做好产业扶贫,就要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市场需求相对应的现代产业体系,解决产业链条不长、利益联结不紧、产销对接不畅等问题(既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也解释了发展产业的意义和重要性)。||在路径上,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积极探索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改革,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方式上,坚持生产、加工、流通同步推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在业态上,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广“农业+电商”“农业+旅游”“农业+文化”模式,增强产业综合效益。(路径、方式、业态三个层次并列,文段结构非常清晰。路径是顶层的制度设计、践行的理念;业态是要采用的产业发展模式;方式是采用的具体办法。这种结构做为对策的排布可以学习使用,还可以锻炼归类、递进层次思考)可以说,生态是重要资源,绿色发展是必然选择,只有充分挖掘生态产业的经济价值,才能持续释放致富动能。
构建城乡一体联动和功能互补形态,释放城乡融合发展新动能。面对城乡空间格局、互联互通、要素流动等制约因素,需要激发以城带乡、城乡互补的活力。一方面,统筹城乡发展空间,优化乡村生产生活功能布局,推行“多规合一”,让城镇空间、产业布局和生态保护等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实施“基础设施联网升级、公共服务延伸优化”行动,推动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着力打通城乡融合发展“最后一公里”。如今,立足脱贫攻坚,农村的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公共服务短板逐渐补齐,借助城乡联动发展,以市场化手段盘活农村资源,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就能形成乡村与城市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发展局面。(分论点一体联动和功能互补高度概括,段内从这两个角度展开,结构非常明确)
构建基层文化引领和多元善治格局,释放乡村治理新动能。随着驻村工作力量逐步转移,农村的治理能力和体系建设显得更加迫切。治理能力是贫困地区的一大短板,努力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格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保障。这离不开创新基层人才培养机制,以驻村工作带、回乡创业引、后备干部练等方式,建设一支“不走的工作队”;依托农民夜校等平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创业就业专项培训;实施“夕阳红”示范工程,鼓励退休离职老干部回乡参与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持续办好乡村“道德银行”,让精神引领和道德力量深度融入乡村治理。
习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乡村振兴更要工作务实、过程扎实、效果真实,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才能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结尾比较通用,可以记下)
(作者为四川省巴中市委书记)
好词句积累:
1、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2、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改革(可以在面试中使用)
3、生态是重要资源,绿色发展是必然选择
4、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格局
5、办好XX“道德银行”,让精神引领和道德力量深度融入XX治理。(基层治理都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