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看不见的也会变成听见
(本文牢骚略多,不喜勿看)
【一】
打了一个月的工,终于今天消停了。
这一个月与大妈相处的日子里,被问的最多的问题无非就是,上海好玩吗?物价贵吗?哪个学校?有男朋友了吗?and你能想到的一切问题。
还有次聊到工伤,大妈问:“咦你爸不就是工伤?怎么死的?”
我:“意外,摔了。”
大妈:“哎呀赔了四五十万吧?”
我清楚的知道我关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会在几天之内传遍她们所认识的人。
也必定会传到我妈我亲戚的耳朵里,最后由我妈来帮我分析哪些话我没说对。
当然我也能从她们的嘴里,得知哪个小学同学结婚生子了,哪个又出国了。
你想知道的能知道,你不想知道的也能知道。不知道是好是坏,反正我不喜欢。
【二】
我经常跟Y诉苦,而Y的经典回答是“关你屁事”和“关我屁事”。
外出这个四五线小城市一年,我有时也用这种心境来对待这些事。
大城市浮光掠影的交集反而给人一种距离产生美的安全感。
我也曾跟W说过,我喜欢上海的有一点就是没人追究你的过去。
倒不是说我的过去有多黑暗,只是不想被人拿以前和家里的关系来判定我自己。
【三】
“哎呀你家里有关系以后找工作肯定好找的啊。”
这也是我为什么反感我妈靠关系帮我找到暑假工的原因。
好像你不靠关系反而说不过去了一样。
有次无意中透露了一点我不太想生孩子的观念。
“不生?那怎么行!?生过孩子才是女人!”
好像生孩子就是女人的终生目标一样。
“早点结婚好,找个有房有车的金龟婿,好好养你,相夫教子.”
好像有钱人看得上你一样。
原谅我对这些观念无声地反驳。
【四】
记得我刚高考完,告诉家里我志愿要填上海。
大多数的人反应都是“你要想好啊,大城市物价高啊,再远你就读个成都的不行吗”
一年之后,他们变成了“真给你妈长脸啊,好凶(四川话,意为厉害)哦”
当然反对的声音依然存在,“你现在还在读书,等你上班你就知道了”
哦,我听见了,然后呢。
【五】
话题有点严峻,转个画风。
都说大城市好,其实也有不好。
最让我可惜的就是方言了。北京广州还好,奇怪的就是上海,说不说上海话都会引来争端。
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只会说普通话什么的。
有个事,来自豆瓣友邻猫伯爵的《魔都琐记(一)》
说到这儿想起朋友跟我讲的一个故事。她也是习惯说普通话的人。
有天打车回家,开着开着,司机突然叫醒正在打瞌睡的朋友。
”小姑娘!看窗外看窗外!“ 司机高兴地喊她。
我朋友莫名地看看窗外,发现自己在延安路高架上。夜晚的上海灯火辉煌,但她这画面已经看了20多年了。“师傅我们不用走高架……” 她刚想说。
但在一片璀璨梦幻,流光溢彩的摩天大楼之间,出租车司机充满深情地伸出一只手,像是喃喃自语般轻轻地说道:
“看哪。这。就是上海!”
我朋友顿时觉得 ヾ<( )ノ゛天ヾ<(=°д)ノ゛旋ヾ<(=°д°)ノ゛地ヾ(д°=)>ノ゛转ヾ<( )ノ゛
笑惨了。
比起这个,我可是会说三种四川话啊!
服不服,不服正面刚。
【六】
你有没有看见那个在榕树下抱着孩子的小学同学两年前也想出去拼一拼。
你有没有看见那个在地铁里进进出出的外地人两年前在家里被骂败家子。
你有没有看见那个耳朵边都是“父母在不远游”仍然坚定地奔去了北上广。
没看见,听见了。
2014.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