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占韩国的三川之地,甘茂让秦武王明白,只要信任就已经足够了
当秦武王要攻取韩国的三川之地,以便窥探周王室,做充分的准备。甘茂为了能够实现秦武王的夙愿,对秦武王的主张,表示赞同。
为了能够攻占韩国的三川,甘茂知道这场战争是异常艰难的,为了能让秦武王不动摇自己的决心,甘茂和秦武王约法三章。
正是有了这个这个约定,甘茂才顺利的攻下韩国的三川之地,为秦武王开启周都之门。
秦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 《战国策·秦策》
秦武王的想法很直接,就是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能够攻占周王室,而且想法也是很坚定的。
甘茂为了迎合秦武王的想法,便支持了秦武王的想法,并说出了自己的想攻占韩国,所要具备的条件。
联合魏国,和魏国建立邦交,这样在秦国在攻占韩国的时候,魏国就不会在秦国的背后,乘机捣乱。
这富有远见的见识,当然得到了秦武王的赞许。
甘茂对曰:"请之魏,约伐韩。"王令向寿辅行。《战国策·秦策》
当甘茂和魏国经过一番周旋,魏国同意了甘茂的请求。
甘茂为能够实现秦武王的夙愿,已经清除了路上的第一个障碍。
这个目标实现以后,甘茂其实有更深远的考虑的。毕竟秦国这次是远离腹地,千里奔袭,出兵讨伐的,其中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 《战国策·秦策》
当秦武王得到向寿的汇报后,是疑惑不解的。既然魏王同意了,那攻打韩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为什么要向寿特别提醒秦武王“愿王勿伐。”
甘茂至魏,谓向寿曰:"子归告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尽以为子功。"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 《战国策·秦策》
其实甘茂分析,攻下韩国的三川之地,是有把握的。但是主要还是在于秦武王本人,必须要让秦武王对攻占韩国的三川的决定,做到坚定如一,这样攻占韩国的三川之地,才似囊中取物。
当秦武王在息壤这个地方,见到了甘茂后,便说出了心中的疑惑。
甘茂首先将宜阳的形势做了分析,宜阳名义上是一个县,实际上是一个军了,并且上党和南阳的财物已经在宜阳积聚很久了,所以,攻占宜阳是困难重重的。
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 《战国策·秦策》
甘茂说这番话,从中也透露出,希望秦武王要对领兵作战的主帅要有足够的信任,虽然困难重重。
其实,甘茂的顾虑是很有道理的。
宜阳的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而且经济也很富足。再加上秦国是远离腹地,千里奔袭的,所以,攻克宜阳,进而攻占韩国的三川之地,是困难重重的,也会充满了很多的变数。所以,要做到秦武王对自己的充分的信任。
接着甘茂讲了一个故事。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战国策·秦策》
甘茂给秦武王将这个故事,是很有深意的。
曾参,是春秋末鲁国人,是孔子的得意的门生,曾参以孝道闻名。
曾参的母亲是深知儿子的秉性的,但是,在流言之下,也是崩溃了,以至于投机杼逾墙而走。
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战国策·秦策》
甘茂将这个故事的用意,就是我的贤能是比不上曾参的,况且大王也不能像曾参母亲那样信任我。并且在讨伐韩国三川的这件事情上,猜疑我的人,是很多的。
到了这个时候,秦武王才明白了甘茂的一片良苦用心。
为了打消甘茂的顾忌和疑虑,秦武王当即表示不信谗言,而且当即盟誓。
虽然甘茂甘茂领导秦军进攻宜阳,接连5个月没有什么收获,也遭到了樗里疾、公孙衍等人的非议,秦武王也对自己的主张有些动摇。
但是,甘茂向秦武王提醒“息壤之盟”,秦武王又召集兵力,让甘茂攻打宜阳,秦武王如愿以偿地攻取了韩国的三川之地。
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在,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对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悉起兵,复使甘茂攻之,遂拔宜阳。 《战国策·秦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