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好书读书让生活美好散文

万卷好书115:方寸之间,这等刀笔神韵,实在了不得

2019-02-22  本文已影响103人  北京杜豆豆

文/杜豆豆

《大美哉,我先秦散文》系列第一章 甲骨卜辞,5、方寸之间,这等刀笔神韵,实在了不得


1

美是什么?

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谈美》一书中说:“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

这本书我常常翻阅,每次翻完,都有一种被净化的幸福感。

美,是无价的。美感的体验,是人生最为珍贵的。

美这个字,不少人认为是由羊大两个字组成的,说古代人认为肥大的羊吃起来味美,故羊大为美。

后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就是这么解释的:“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对“甘”的解释也是:“甘,美也。从口含一。”

“好吃”为“美”看来是沿袭已久,似乎成了惯例,就连我们现代人,也常称赞好吃的东西为“美”味。

但真要追踪溯源起来,还真好像不是这么回事儿。

“美”这个字,甲骨文就有,形状是个站立的人,头上戴着对称的羽毛头饰。和美同源的“每”字,甲骨文也是带羽毛头饰的妇女。

这两个字,显然在甲骨文中都表示的是漂亮、好看的意思。

不过,还有人说,“美”也有可能是人戴着羊头在跳舞,是古代行巫术,举行祭祀的活动。

到底谁说的对,没有定论。

不过,甲骨文做为汉字的鼻祖,书学的发端,其艺术之美,却是值得一说的。

甲骨文:羊、美、每

2

我小时被老爸督着,练过一段时间毛笔字。可惜后来功课多,渐渐荒废了。

等到年长想捡起来,发现还真没那么容易。

杂务一多,心境一乱,练了两年,也搁笔了。现在,只能自己给自己找理由,长叹一声说:中国文化里这些传统技艺,没有苦练九寒的功夫,实在是难有成就啊。

不过,稍有安慰的是,借着这练书法的机缘,倒是对书法的欣赏,有了点根基。

中国书法,是从甲骨文开始的。

甲骨文美,美在哪里?该怎么去欣赏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你得要懂书法鉴赏和审美的三个层面:视觉层面、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

视觉层面的审美,主要看的是笔法、章法和结构。

甲骨文的用笔,因是以刀为笔,又是契刻在龟甲兽骨这样坚硬的材质上,因此,多直少曲,粗细均匀。刀笔使用时,多是起收时轻,刻画时重,因此线条大多会有中间粗两端细的特征,线条瘦劲,挺拔舒朗,富有立体感。

甲骨文章法也相当讲究,排布有规则,字型按大小长扁错落有致,疏密合理,有留白有聚集,整体协调平衡。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甲骨文多竖行排列,这也似乎成了传统书法一直在遵循的章法布局规矩。

结构上,因刀具钝锐有别,粗细不同,呈现出的变化也是多姿多彩,长短大小无定法,参差错落,或疏朗或密集,但多均衡对称,格局稳定,因而,反而添了古朴拙美的意趣来。

大型涂朱牛骨刻辞(正面)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4

鉴赏书法的第二个层面,是精神层面的审美。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用,非力运之能成。”

书法之意趣,第一在自然。你看到这个字,能生出无限联想,如奔雷坠石、鸿飞兽骇、鸾舞蛇惊等等,心灵得到触动。

第二在书品。所谓书品,就是将书法拟人化,以人品论书品。比如,康有为曾评论《杨眼造像》“若少年偏将,气雄力健。”就是人品来比拟书法的品味,表达的是书法内在的精神气质。

第三在人生。所有的书法作品,都是人写出来的,渗透了书写者个人的精神状态、人生经历和价值信仰等等。

苏东坡就曾说过:“古之能书者,兼论其人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简单解释,就是论字要论人,要看写字人背后的故事。

没有人生积淀,没有真情实感的故事,写得再工整,都不珍贵。

(注:写到这里,我想给学写作的童鞋们一句话:文无定法,放弃对套路的盲目追逐吧。一味模仿,钻不出套套,不潜心积淀和思考,形成自己的风格,写不出好文章。)

孙过庭

甲骨文,虽然因为时代久远,我们无法找到书法者,但它一样能用它独有的方式,让我们从侧面了解那个朝代的精神风貌。

如今我们能见到的甲骨文,大多都出自殷墟。商代500多年,殷墟的历史是从盘庚迁殷至商纣王的273年,占据了一半左右的商代历史。

字如其人,书如其国。

从甲骨文艺术风格的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朝代的盛衰。

董作宾曾依据世系、称谓、贞人等十项标准,将这273年的晚商历史,划分成了五期。

第一期,雄伟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这一时期,正值武丁盛世。甲骨书法雄迈宏放,曲直交错,富有变化,泱泱大国之豪气,尽显其中。

第二期,谨饬期(祖庚、祖甲)。这段时间,君王守贤,固守陈规。书法上也没什么创新,承袭风气浓重,甚至有描摹之嫌,反失了自然豪迈之神韵。

第三期,颓靡期(廪辛、康丁)。朝纲不振,文风颓废,书法也开始呈现出乱象。

第四期,劲峭期(武乙、文丁)。文丁中兴,锐意复古,书法也为之转向,显出了刚劲之风。

第五期,严整期(帝乙、帝辛)。帝乙之后,重又落入平静,虽然还不能算有颓态,但也失去了雄壮的锐气。

但不管是哪个时期,甲骨文都以它瘦削的刀笔形体,和谐的对称行款,散发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董作宾及其甲骨文书法

5

鉴赏书法的第三个层面,是文化审美。

我们常常讲文化,可文化究竟是什么?

我的浅见,文化就是一个民族、国家、集体的精神灵魂。而书法,是文化符号,是传承精神灵魂不断的香火。

我家客厅里,挂着一幅王羲之的《兰亭序》摹本。王羲之的永字八法很出名,几乎无人不晓。《兰亭序》里有21个”之“字,个个不同。这些不同体现的是什么?

它们是在告诉你,书法是符号表达,是代表思想的,是书写者的灵魂在和你说话。

王羲之可以在《兰亭序》里写出21个不同的“之”,代表着他不同的思考和心境。苏东坡、米芾、颜真卿也可以写出更多 不同的“之”字来,表达对这个世界的不同看法。

虽然甲骨文存世量只是吉光片羽,然而足以让我们读出先民们的思考。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自从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一代代学者不仅在进行历史研究,而且也开启了近代对甲骨文书学的研究,甚至形成了甲骨文书法创作的热潮。

比如下面四位,就是我们应当熟悉的早期甲骨文书法大家

罗振玉,“近代甲骨书法第一人”,他的甲骨书风紧密隽秀,端庄严整,清雅纯正,富有金石神韵。

董作宾,甲骨文法笔意比罗振玉略有变化,有大篆之风,细瘦秀雅。

丁辅之,民国大师,诗书画印,皆有佳作。甲骨文有小篆之风,布局工整,书体细匀。

潘主兰,甲骨文风更为生动灵活,隽秀细瘦,结构工整。

甲骨文,是几千年前先祖们的灵魂语言,是无法被摧毁的,是绵延不断的精神香火。

就在这方寸之间,我们的先祖用刀笔的神韵,向我们诉说着他们的思考。

这种文化的力量,是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正是因此,无论经过多少起伏动乱,多少朝代变更,做为中华民族的我们,才能始终都能凝聚一体。

罗振玉及其甲骨文书法

(未完待续)

《大美哉,我先秦散文》系列第一章 甲骨卜辞,暂告一段落。2019年2月23日开始,插播六天《看电影的艺术》系列。2019年3月1日开始,继续《大美哉,我先秦散文》系列第二章 铜器铭文。

原创不易,非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在文末点赞哦。

作者简介:

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爱好广泛,本科时修英语、计算机,研究生修美学、心理学。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性格淡泊宁静,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愿倾尽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

更多好书,请访问我的文集:《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

欢迎加入“万卷好书读书会”:

有简友发信,希望能一起读书互助进步,为此,我建了个“万卷好书读书会”的群。在这个群里,大家可以分享文章中所列书目的电子书,共同切磋,交流读书心得,写读书笔记,以文会友,自由点赞支持。因精力时间有限,只建一个群,群满即止。目前已超过100人,需要群主发邀请才能进,有兴趣的简友请加微信dudoudou189联系我,邀您入群。

读书会座右铭:在浮躁的时代,安心读书写作,养育心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