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芽
郑重声明:文章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虽然已是初秋,然而夏日的热情并没有丝毫地减弱,远远地望去,东方的天边,淡灰色的云层,已隐约透出金色的光芒。屋前那棵高大的木棉树,已经是翠叶掩映,枝繁叶茂。春天时那灿若火焰般的木棉花、还有那青青的纺锤形的木棉果,早已渺无踪影。此时的树叶,几乎一动不动,静默着,仿佛在思考着什么,又仿佛在做着一个久远的梦。每当鸟儿从天空飞过,时常会有几只落在树枝上,那些沉默的绿叶,好似经过了漫长的思考,终于找到了答案似地兴奋起来,又宛如刚从梦中惊醒似的,枝叶霎时晃动起来,偶尔有几片淡黄色的叶轻轻地落下,回到深厚的土地,仰望着高远的天空。
阳台上的太阳花新长出了五颜六色的花骨朵,每天上午开放,傍晩便闭合凋零了。初时不知道,只是想这花苞为何许多天也不见开放?因早上出去时是一个一个的花苞,晚上回来时,依然是一个一个的花苞。直到一个周末的上午,见到花盆里一朵朵鲜艳夺目的太阳花,迎着烈日璨然绽放,在熏风中轻轻地摇曳,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它们已经悄无声息地走过了一段漫长的生命之旅。
给太阳花浇了水,便习惯性地给紧挨着的空花盆浇水。这个春天,曾经栽过一株芍药花苗,然而未能成活,在长出几片绿叶后,便渐渐地枯萎了。至此,内心已没有足够的勇气,再买一株芍药花来栽种。清凉的水,慢慢地渗进并不太松软的泥土,发出“滋滋”的声音,伴随着泥土的清香,渐渐地荡漾开来。空置了整个夏天的花盆,偶尔会有几只小鸟停在上面,迎着清晨的朝阳啼鸣,见人来时,便倏地飞走了。
我如往常一样浇完水,待转身离开时,忽然看见花盆里冒出一顶“小圆帽”,约高出泥土一厘米,暗褐色的圆圆的“帽”顶上散落着些许泥土,心想,这或许是一朵小蘑菇吧。过了好几天,发现它又长高了一些,然而青色的柔茎告诉我,那不是一朵蘑菇,而是一棵小苗。头上的那顶“圆帽”依然还在,支撑着“圆帽”的是两片柔嫩的卷曲着的叶片,鹅黄中透出几分浅绿。我好奇地用手碰了碰那顶“小圆帽”,竟然如核桃壳一般坚硬。可以想象出来这顶“圆帽”对于这株新芽的份量。
小苗一天天长高,然而那顶“小圆帽”依然还在,坚硬的壳,包裹着几片柔软的叶,坚定而执着,有好几次,忍不住想要替那几片嫩芽揭去这重重的壳,待转念想时,伸出去的手便停在空中。旁边那两棵小小的“多肉”植物晃动了一下肥嘟嘟的身体,仿佛在提醒我。原本花盆中间有一棵粗壮的“多肉”。然而由于我的“悉心”照顾,每天“辛勤”地给它浇水,竟至于从根部腐烂了,而这两棵小苗是它“ 派生”出来的。
水对于植物,自然如同甘露,不同的是,因各自的习性,所需要的量并不相同,而不加思索地一视同仁,想当然地将主观自认为地好,加于另一方,最终,事情的结果,往往不能如你所愿。是的,正是这顶“小圆帽”,帮助它顶破坚硬的泥土,保护它不受病虫的伤害,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小苗一定能冲破这看似沉重的“阻力”,自由地在阳光下舒枝散叶。
想到此时,心里已经满是歉意,对于那棵粗壮的“多肉”,对于我刚才想揭去的“小圆帽”。万物各有其本性,人自然也不例外,因其性而养,因其材施教,在主观与客观之间,找到其最佳方案,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加以完善、调整与纠正。这样,才会少走一些弯路,脚下的路也会越来越宽广。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小圆帽”下的叶片几乎已卷曲成S型。想象着它摘去“圆帽”时的模样,它会是一株什么样的植物呢?而我并没有在这个空花盆里播下过种子,而这粒种子,它来自何方?是风送来的?总之成为一个谜。
约莫过了二十多天,再去看时,“小圆帽”已经脱落,静静地躺在小苗旁边的泥土上。小苗的茎杆已是粗壮了许多,几片嫩叶已经缺失,大约成为了蜗牛的美食,所幸小苗的根没有受伤。这不足20厘米的距离,对于彼此,已相距天堑。“小圆帽”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从此,无论风霜,雨雪、病害……小苗就要独自面对了。万物互通,由此想到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见一些人,然而只能相伴一程。相遇时彼此珍惜,分别时心存感激。而那些一起度过的时光,便留在了生命中。内心的那个自己,在经历了一些人、事之后,也慢慢地成长起来。
又过了一段时间,小苗一天一天地长高了许多,那细小的枝叶慢慢地变得结实起来,并且又长出了新的绿叶,散落在泥土里的“小圆帽”一天一天地慢慢风化,最终化为泥土。我想:“小圆帽”并没有离开,它已经融入深厚的大地,小苗的枝干里,凝聚着它的神与灵。它的爱与陪伴,将始终相随,如影随行。
望着沭浴在阳光下,在晨风中微微摇晃的小苗,不由得想:这一粒错过季节的种子,从来没有放弃过,虽然错过了姹紫嫣红的春天,错过了热情似火的夏天,在本该收获的秋天,却依然两手空空。所幸还有自己,内心的信念还在,始终没有忘记一粒种子的使命。无论是高大的乔木,还是低矮的小草,都各具其美,各具其能。在各自生命的纬度里,散发着一份光与热,谱写出一曲又一曲生命的赞歌,完成一次又一次生命的接力。
一粒种子,从开始发芽,到破土而出,那坚硬的外壳,既是贴心的保护,也是成长的阻力,两者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保护给了它弱小时的呵护,阻力给了它成长过程中面对困难的勇气与毅力。由此想到人的成长与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度的把控,需要的是智慧。想起《论语· 先进》篇中一段话:“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言虽简,意却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