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想法散文

一代大儒 川西夫子

2019-04-13  本文已影响41人  刘青萍
一代大儒 川西夫子

      刘沅,字止唐,号清阳,清乾隆戊子年(1768)生。双流县杨柳河西云栖里(今为双流县彭镇柑梓乡三圣村)人。后人多尊称其为“槐轩”、“川西夫子”。

      刘沅先生幼年体弱,但颖悟向学,聪敏过人。七岁能文,有神童之誉。先生十八岁离开文昌宫入县学。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以冠军入为双流县庠生。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拔贡中试举人。

      嘉庆元年(1796年),刘沅之兄刘芳皋中进士,出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刘沅作伴北上,弟兄二人途径紫柏山留侯庙时,刘沅偶遇隐居于此的静一道人。静一道人与刘沅相谈甚契,向他讲解了修养之道。

      嘉庆元年(1796年)刘沅先生兄刘芳皋的第二个儿子死去,接着自家坟地被豪强侵占,母亲为此忧愤发病。先生返家,目睹此情此景,更是捶胸顿足,独呼苍天独祸我哉!由于体质孱弱,加之旅途劳顿,一惊一气之下,病卧床榻。

      嘉庆二年(1797年),刘沅病体稍愈,偶在彭家场集上遇见一位卖药老人(野云老人),“形容殊异,心爱敬之,求示延年之方。”老人给了刘沅治病药方,还向他阐述圣贤之言“仁者寿,大德必寿”,嘱咐他“存心养性”。刘沅顿有所悟,拜其为师,从此在老人指导下服药调养,修身养性。不到两年,刘沅病体完全好转,且日趋强健。

      野云老人所传要旨为“存神养气即存心养性”,其实质是儒道两家养生学的融合。野云老人教导刘沅,时间将近八年。此后,刘沅更益励修,身体日壮,从六十岁至八十岁生八子,将近九十才逝世。后来,他感慨说:“回思平生辛苦备尝,几如再世,使不遇野云老人,早归大暮。”

一代大儒 川西夫子

      嘉庆十八年(1813年),刘沅从双流县柑梓乡三圣村(旧名云栖里)祖宅移居成都南门淳化街(又名三巷子),自建房屋,新立门户。因新的宅院中有三株老槐树,浓阴掩映,雍穆恬静。刘沅遂名宅曰“槐轩”。学识深厚,学修有成的刘沅在槐轩开始了坚守如一,长达四十余年的讲学、治学、著书的道路。终至成为一代大儒。

一代大儒 川西夫子

      槐轩文化是以刘沅先生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理解下,以儒家元典为主干,吸纳融汇释家和道家学说精髓与要义,以传承孔孟儒家思想为核心;以“仁义礼智信”的五常观念来处理人事的关系。通过提升自身修养,达到家庭和谐,成己成人,并最终促进社会、国家和谐发展的一整套完整的文化体系。其学来源有二:一庭训;二野云老人。

一代大儒 川西夫子

      刘沅先生创办槐轩书院,知心孔孟,身为世范,为人师表。

一代大儒 川西夫子

      著弟子籍者,前后以千数,成进士登贤者百余人,明经贡士三百余人。

一代大儒 川西夫子

注:个人公众号,敬请关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