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渐宽终不悔读书

《东京塔》:2018最后一本书

2018-12-29  本文已影响23人  焉知了

已经忘记开始读《东京塔》这本书的缘由了,或许是因为一张来自同名改编电影里的截图,也可能是很久之前在哪里看到了推介,总之,这应该是我2018年完整阅读的最后一本书。但想要写下关于《东京塔》的一些感受,却不仅仅因为这是最后一本,而是因为我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共鸣。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利利·弗兰克在《东京塔》中所描述的生活,让我感到自己仿佛正在经历着他的过去,同时,他的经历也帮我预示了未来生活的某种可能。

老妈和我,有时也有老爸

爸爸的人生看上去很开阔,而妈妈的人生在十八岁的我眼中显得很狭窄,因为妈妈把她的人生都分给了我。

这句话基本概括了《东京塔》这本书要讲的故事,原名为中川雅也的作者利利·弗兰克用平静温和的笔触写下了他和妈妈共度的时光,当然,“有时,也有老爸”。

雅也三岁时,因为某种他所不知道的缘由,妈妈带着他离开了有爸爸和奶奶的家。从小仓到筑丰的外婆家,几经辗转,从寄人篱下到租房居住,平凡的妈妈独立抚养着他。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妈妈妥帖地照顾着雅也,也会尽力满足雅也偶尔“奢侈”的愿望。

直到十五岁的雅也前往大分县就读高中,他也正式开始离开妈妈独自生活,随后进入武藏野美术大学,毕业后便前往东京谋生。独自生活的妈妈也在这些时间里迅速老去,还患上了甲状腺癌,手术后的妈妈和雅也达成了共识,距离两人分开生活的十五年后,妈妈前往东京和雅也共同生活。

利利·弗兰克用平静的笔触描写了从幼年时代开始与妈妈之间的生活点滴,琐碎的生活细节沿着时间的线索铺陈开来,犹如花叶繁茂的藤蔓缠绕着树木,最终因妈妈生病离世而结束。

东京塔是幼年的雅也关于家庭的最初印象,是成年后的生活理想的象征,也是母亲在生命尽头与他共同拥有的温暖回忆。

图片来源于电影《东京塔》

《东京塔》中的妈妈是一位典型的妈妈,为雅也的衣食操劳,会为了做好第二天要吃的咸菜而调好闹钟半夜起来腌制,也会总是给孩子添置衣物而很少考虑自己。雅也离开家去上寄宿高中时,会为他准备行囊和路上吃的便当;即便手头拮据,却当场付出十几万日元给雅也买车。甚至怕死后还要麻烦别人,预先为自己的葬礼每月存三千日元······

不能说这世上的母亲都是如此,但大多数妈妈都曾这样照顾着孩子长大。平静琐碎的日常记叙,总会引人想起自己和妈妈的生活日常。但我很难去概述这些由细碎生活所构筑起来的厚重而绵密的情感,因为太过琐碎反而不知从何处谈起,当你读到,便会明白地感知。

图片来源于电影《东京塔》

最为动容处是雅也在妈妈去世后,看到妈妈的便笺第一页写着西行法师的和歌

此生所愿

阳春三月

长眠于樱花树下

妈妈在樱花盛开的春天,去世了。

雅也可能感到庆幸的是,在妈妈最后的那些日子里,他们都在彼此的身边,认真地生活着。

图片来源于电影《东京塔》

自由、孤独以及成长

这本书触动我的除了母子间的脉脉温情,还有中川雅也对于自己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孤独与自由的叙述与思考。在十五岁离开妈妈后独自生活的十五年里,他所经历的迷惘,拥有的自由以及遭遇的孤独无不透过文字敲打在我的心上,令我恍然发觉原来也有人曾这样自由、迷惘、孤独过,我不是一个人。

在自由泛滥的地方,其实没有根本的自由,只有貌似自由的幻想。

离开妈妈独自生活的雅也,离开了妈妈的照顾,也把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的约束感讯速地抛到脑后,一心拥抱自由。随之而来的,有一开始对于独立生活的期待和预想,随后便是无休无止的自我放纵与堕落。高中逃课,大学延迟毕业,进入社会后沉迷赌博、借高利贷,生活就如雅也所说“黏黏糊糊,我的每一天都像阴沟里的污水,不断地流走”。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所以,到底什么才是自由呢?

倘若为了自由而出发最终都会回到原点,那自由是否根本只是一个幻像。最终,雅也明白到“有限的自由才是自由的真正含义”,在有限的自由里,我们才会最大限度地利用现在所拥有的自由,就像笼中鸟渴望天空,这才是追求自由的意义。

当然,伴随自由而来的还有孤独。孤独的时刻,人总需要独自面对生活是缓慢而毫无新意的循环这一真相,由此而产生焦虑,彷徨不安。总觉得人生本该开始些什么却迟迟尚未开始,带来一种无法出发的焦虑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

身在东京的雅也深刻领悟过自由与孤独,同时也产生对于东京这座城市的思考。看似繁华的都市吸引着人们背井离乡去寻找梦想和未来,但却在走过漫长的隧道之后发现尽头是垃圾堆。人们错把被风吹到自己脚下的各种传单当成自己的理想,以为来到东京便可以拥有开阔的人生,却最终不得不面对眼前的一片狼藉。

来到东京的人们熙熙攘攘,东京塔静默伫立。

中川所描述的这一切,我觉得深有同感。少年时,我便迫切希望有一天能够离开家独自生活,尽情享受这样的生活所带来的自由。但直到身处这样的自由之中,我才发现缺少约束的自由令我感到害怕,虚度光阴,耽于享乐。从白天到黑夜再到白天,恍然不觉时间流逝,一切不过是窗帘外透过的光影变幻,感到人生虚无,自我厌弃。

而曾经自以为向往的事物在繁杂与重复之中逐渐失去色彩,止步不前的一切令人感到无力与不安。

人的目标必须是自己为自己定的。

五月里有人这样说:“你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吧,不过从今以后才是真正的考验。”

一如文章开头所说,《东京塔》使我产生强烈的共鸣,母子间日常琐碎生活的现实重合与个人独自生活过程中的种种体悟都使我不得不去思考和面对一些现实的问题,那些利利·弗兰克所曾经历过的人生为我言明了未来生活的某种可能。

《东京塔》这本书像一面镜子,而我从中看到了自己。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关于《东京塔》这本书还有一桩趣事,原名中川雅也的作者利利·弗兰克,同时也是一位日本演员,在是枝裕和今年的大热影片《小偷家族》中饰演了“爸爸”这一角色。电影中“奶奶”的饰演者树木希林则在2007年出演了小说同名改编电影《东京塔》中的“妈妈”。而树木希林也在今年9月去世,现实生活与光影世界的交叠,恍然如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谈起2018年的读书总结,我是很惭愧的,这一年没有好好读完几本书,所幸读到的几本都是不错的书。这一年,你读到过哪些有意思的书呢?评论区等你留言推荐,2019年的读书flag早早立起来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