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二十四)企者不立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 “企者不立”
“企”是一个非常形象的动作,就是把后脚跟抬起来。踮着脚站立,目的是让自己显得高一些。这样就会让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小一点。“企者不立”讲的就是这种心态。
这种心态有两层含义:第一,过于急功近利,有一点拔苗助长的味道;第二,好面子、虚荣,想让更多的人认可你,追求一种外相上的成功。
如果从个人修养的角度看,“企者不立”,就是在提醒我们,不要过于拔高自己,不装模作样、弄虚作假,也不要虚张声势,就算你骗得了一时,得到一些机遇,也终究会失败。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一辈子作秀。靠作秀得来的东西,一旦你不再作秀,露出真实面目,就会马上离开你。
2. “跨者不行”
老是跨步的人心里总是很着急,总想走得快一点,这也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行”指的不是不走,而是走不远,不可能成为一种常态。
“跨者”的心态——急功近利,总想一步登天。成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积累。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不是走几个月,几年,也不是走十年,而是走一辈子,一辈子按照某种方式生活。
3. “自见者不明”
“自见”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执着于自己的成见和观点;第二种是暴露卖弄自己的观点,老是想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随时都想发表自己的观点。
我是一个世界,别人也有别人的世界。每个人真正能感知的,都只是自己的主观世界,它由跟你发生关系的世界,以及你对这些关系的感受、理解和表述所共同构成。一旦你充满成见,戴上有色眼镜,整个世界就变了,这个世界充满了你的价值观、世界观和经验。这时,你就不“明”了。
4. “自是者不彰”
“彰”就是发扬光大、得到好处。一个自以为是,觉得只有自己正确,别人都错的人,他凡事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只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样只能损伤别人的利益,没人愿意和你合作。同样,它就会制约你的发展。无论是你的思想还是事业,还是其他东西都得不到发扬光大。
5. “自伐者无功”
“自伐”就是炫耀自己,沾沾自喜,做了什么好事都自己说出来,认为自己很有功,也是在邀功。这其实就是在自我伤害。你本来有功的,因为太“自伐”,反而变得无功,还会让人讨厌,厌恶。
6. “自矜者不长”
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自高自大的人不能长久。因为这样,你就会拒绝很多营养。只会在原地踏步,学习不到新东西。而别人就会很快超越你。所以要“洼则盈”。
7
对于智者和得道者来说,以上那些在乎的东西都是属于多余的,行为本身也是多余的,是自己不需要的,是身外之物。它对人生没有真正的影响,对大道也没有真正的影响。
所以,他们不会犯这些毛病。“故有道者不处”。因为这其上任何一种人,或者是任何一种毛病,都会被他们所处的环境厌恶。“物或恶之”。
总结: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会真心认为别人很好,并且真心地随喜别人,有时候,不少人都非常讨厌和反感比自己强的人,尤其在一个大家都差不多的环境里。所以,如果你比同一个群体里的其他人都强,就会成为众矢之地。所以,我们要低调,提高自己的内在修为。磨掉自己身上那些毛病。
不要老是想着如何突飞猛进,希望能尽快实现某个目标。要经常对自己感到不满意,才能让自己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