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要懂得等待
腾本周迟到了好几次。我们要求早上值日完回到座位开始早读时间是6:50,今天是他本周第3次迟到。
同时迟到的还有许,我在教室门口跟他们俩谈话,让他们俩去分析自己迟到的原因解决办法。
许的分析比较流畅,办法是早上不赖床,六点五分必须起来,以及提高作业的效率,前天晚上尽量早一点休息等等。
腾始终没有说明迟到的原因,谈话有点停滞,于是我就等了一会儿。
大约过了10分钟,他说,这个有深层次的原因。但他又没有直接说的原因是什么,我和他到办公室继续谈这个问题。
到了办公室,我看他暂时没有开口的意思,于是说,老师可以等你把原因想清楚再跟我说,不着急,你慢慢想,我先做自己的事了。
他坐下开始抹眼泪,我给他纸,他并没有用。早上还没来得及吃早饭,肚子咕咕叫,我又等了20分钟。终于,他开口说,刚才想了很多,首先是对学校要求把早读时间提前到6:50有抵触情绪。第二,最近这段时间参加机器人比赛,还加上学习方面的压力,压力有点大。第三,前一天晚上写作业,12:00才睡的,早上6:15起来,感觉没办法再早了。
我很高兴他能够跟我说了这么多,把他内心真实的想法说了出来。
对于迟到,我第一次提醒,第二次一般正式提醒,第三次就会单独谈话。谈话要想深入,必须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蜻蜓点水,只是浪费时间。之前听一位名师校长讲座,说她解决学生问题的谈话一定不超过五分钟,我很不赞同,五分钟或许可以表面解决一个问题,但是对于学生心理的了解以及针对性的给出建议肯定是不够的,五分钟很可能学生都还没有开始说心里话。
三十分钟的等待换来了真实的想法,谈话出现了曙光。
我针对他说的情况给他提了三点建议:第一是心态,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改变自己不能接受的。本学期作息时间改变对所有同学都是一致的。有抵触情绪可以理解,但这件事情我们没有办法改变,那就主动去接受。同时,其实自己也可以部分的决定自己的时间,比如周日的时间被压缩了半天,做机器人的时间少了,那么平时自习课在必要时可以请假去做机器人。下午的培优课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上或不上,如果不上,给老师请个假就可以了。很多事情完全都在自己的心态,心态调整对了,对事物就不会有很多偏激的想法。
第二点是选择。你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好,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高二肯定比高一忙,高三肯定会比高二更忙。你会面对更大的学习压力,更多的学习任务,你需要主动去选择,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那些最有价值最重要的事情中。对于能给自己带来提升作用的事情认真去做,而那些意义不大的任务可以选择少做或者不做,选择的主动权在你自己。没有必要去把所有的作业的每一道题都像考试一样认真去对待和完成。
第三是沟通。生活学习当中如果遇到了难题,应当跟老师沟通。并不是说一遇到了难题都需要去找人去说,但是在必要的时候去跟家长老师说,去跟明智的人聊天,确实可以对自己起到指引的作用,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如果你能调整好心态,注意选择,以及做好沟通,我相信你可以提升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质量。当然这并不是靠一次谈话就可以实现了,不过老师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谈话后半段,他脸上浮现出笑容,情绪状态有了很大的变化。谈话进行了大约一个小时,一多半的时间我都在等待,虽然我什么都没说,但是他内心一直在思考。
教育者谈话的目的就是要让谈话对象深入思考,在思考中完成对自己的反思和教育。学生在很多时候对自己的行为缺少反思,不以为行为出现了问题,直接的批评和惩罚往往也未必见效,想办法促使学生反思行为背后的原因,自己总结解决的办法,教育者适当给以指导,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教育效果的取得还需要双方建立起了相互信任的关系,不要强迫学生反思,不要用学生反感的方式,以免激起学生的叛逆情绪从而导致教育的失败。适时的批评和惩罚是必要的,但是真正有深入效果的教育必须要深入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