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弹痕 我的战机——2018全国二卷作文题解
2018年高考作文题(全国2卷):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都说这道试题是今年全国卷中唯一一道有思维“含金量”的题目。好,在我们看这些 “金”是什么之前,先要说,这个含金量,也还应该是题目的“金矿”,是在学生现有“开采水平”范围之内的,不然,就失去了“开采价值”——太晦涩,藏得太深;也许有真金,但不是一个小时这样的考场时间所限定的“开采成本”能够承担得了的。因此,这个题目的含金量,并非就等于它的思想内涵的含金量。而是,它有真金,却又能够考察得出学生的采掘能力,并由这一次采掘,考验了三年高中思维发展的水平,又让考试少年获得了一次富有成长意义的考场体验。
这样一说,似乎对出题者过于苛刻——这样完美的试题,也许未来星球才有?
但是,至少,我们需要向这样的完美靠拢,而不是倒退。比如,将作文题目所给材料,限定在让学生只能对一些热门时事点赞的范围内。
现在试着说说题目材料里边的“金”。
从材料里边找金子,考的首先是眼力,而不仅是后面提笔的功夫。眼力是什么?首先是对关键词的敏感——哪些词语最有信息价值,哪些词语最具表现力,哪些句子的句型句式句序,最有意味……。其次是对整个文本安排方式的敏感——作者如何讲述他的事情?什么顺序?详略主次轻重如何?再次,才是作者讲了个什么意思,我的感觉如何,我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抓住这些东西的能力,即是阅读能力。没有这个能力做保证,想要借助给定的材料作文,那是抓瞎。所以,我要说,阅读能力是写作能力的保证。某种意义上,好的阅读就是成功写作的前奏。阅读教学,应该瞄着写作教学走。只教学生读出“写了什么”,不过是把文本当成了消费品,而不是将文本当成让读者自己起飞的平台。只有发现“怎么写的”,“为何这样写”,读者才能真正占有文本,成为文本的对话者和竞争者。
请看开头:“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这一句中,“幸存飞机”四个字,就是最有信息价值的关键短语。为什么?联系后面的关键词语——“弹痕多”,“受到重创”,“忽略”,“弹痕少”,“事实证明”,你来看,当大家注重“弹痕多”的部位时,根本忘记了,这些飞机虽然“受到重创”,却是成功返航的“幸存飞机”。也就是说,这些被击中的部位,经受住了枪弹的考验,被事实证明是防护成功的部位——有弹痕却没打残,或者是不致命的部位——打着了却不致要命。那好,“弹痕少”的部位,有防护能力吗?为何这儿弹痕少才返回来了?请想象这儿弹痕多的飞机会怎样?它们不就是哪些未返航的飞机吗?甚至还可以说,这个部位确实很难被击中,因此弹痕少,但是,这不正说明,这个部位还没有经过严峻的炮火的洗礼吗?
大家再看,被调查的是“幸存飞机”,而并没有调查没有幸存下来的飞机——也许无从调查。那么,材料从“幸存飞机”的“弹痕多”处说起,用“然而”转折,写出了“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然后说那些在这个部位中弹的飞机,“很难有机会返航”。沃德使用了推断式的想象。而他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这个短文其实是一个封闭式结构——作者已经给定了他的观点:只有重视那些弹痕少的部位的防护,才是改进这款战机的正确做法,因为“事实证明”了。
从这个意义上看,这则材料的主题是限定的,并不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的思维自由发挥不利。学生要写的主题,可以用类比法提炼出来——生活中,我们在有所经历后,往往只会盯住那些发生了问题的地方,而常常忽视看起来问题甚少或者没有问题的地方。比如做一套试卷,错题当然是改进思考的热门首选,而做对了的题,得分的题,它们所代表的知识点,它们背后的思考的价值,往往被轻视,忽略。在考分至上的学习竞争中,有些同学即便是蒙对了选择题的答案,即便是抄袭了别人的答案,也因为得到了分数和名次,而懒得去追究那些他们侥幸得到一个红色大勾的地方。
由此延伸一个例子:我当班主任的时候,会严厉批评那些卫生做得不好而让全班丢了“卫生考评分”的学生,因为我在十几个同年级的班主任中间受名次排列的困扰。所以学生做卫生会卖力。但我在小树林里看到,他们收拾完自己班级负责的区域,却会随手在别的班级的卫生区域里扔废纸。一个“尖子生”从我旁边走过,非要我提醒,他才会转身把非检查区域树沟里的一个塑料袋捡起来,很不情愿。
再举例:因为学校强调分数很多很多,挂成绩榜就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评价人的基本热门标准,而那些与分数无关的东西,比如一个孩子的情感状况,一个孩子的心理状况,就很少有人关注,也不会成为班会课、升旗仪式、全校大会讲话这些教育活动要研讨的问题。
试类比:因为挂成绩榜成了学校的主要风景,所以,“考分低”就成了“弹痕多”的部位,情感、心理状况就成了“弹痕少”的部位,疲于应付名次的少年们会像沃德先生一样,一眼看出“弹痕少”的心理和情感部位在未来人生经历中要经受的严峻挑战吗?或者说,看出来了,大家愿意在挂满成绩榜的学校里,去研究这些部位的防护措施吗?还有,那些成绩榜上“考分低”的“幸存飞机”,人们会不会注意到他们那种超强的抗打击能力、那种屡战屡败的抗挫折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也许还是一种相当重要的人生素质?
以同学们的试卷来类比,你做错的题,就是“弹痕多”的部位,你得了分的题,就是“弹痕少”的部位。你愿意为纠错付出努力,很好。但是,且不论你得了分的题是侥幸做对的,你并不知道这些得分的题目会不会以更换数据的方式再次出现,这些得分点很高的部位,因为在一个时期内很少得到你的关注,结果常常在下一次让你吃大亏。就像一个自诩健康的人,治好了感冒,却忽视了血脂。更有甚,因为整个校园里都在关注弹痕累累的试卷,你的那点儿傲慢,你的狭隘,你的从不体谅他人的行为方式,你的被成绩榜的好名次遮盖了的尖刻,就会被人们忽略,“冷落”,漠视或者无视。大家,包括你,不会去想象那些在这些部位中了弹的飞机,其实永远不会返航了。
你也许注意到,我以上用了“抓关键词”、叙事顺序的方法,还用了类比的方法,解读了那则材料的表达主旨。也指出了它的一个瑕疵——主题给定的单一性。一个同学问我:老师,我使用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来写的,对吗?不能说你不对。的确,材料里的沃德先生,就透过了“弹痕多”的“幸存飞机”成了研究防护的热门问题这一现象,看见了“弹痕少”的哪些部位很可能意味着在这一部位“弹痕多”的飞机其实已经被击落这一本质。这种从政治哲学课上学来的理论概括,可以用。但是,为何我坚持不提这个著名的句子,而要用类比法,从校园里,从常见的考试、争名词、打扫学校卫生这一些事情来解说呢?
我想说的是,如今人们看待这一类给材料作文,首先想到的就是写一篇议论文。或者首先想到的是跟一个什么现成的主题思想沾边。而忘记了,第一,中学生写作,首先不是考察一个思想家,而是,唤起同学们丰富的生活学习体验。只有真正写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生活感悟,自己的生活经历,我们的高中生写作,才能够唤起同学们的写作热情,才能促成学生的成长,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情感能力,丰富他们的审美情趣。第二,要注意到作文要求的开放性。虽然我批评这个材料在主题上是封闭的,但是,请看这个多年已成定规的、现在看来还是很不错的写作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选角度是自由的,所以,我们可以从“幸存飞机”为何“弹痕多”的角度写,也可以从“弹痕少”说明了什么这个角度写。还可以写写沃德先生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特点。不同的角度,意味着不同的立意。虽然总的题旨是要批评那种只看见“弹痕多”的现象而看不到“弹痕少”背后的问题本质的思维模式,但是,你的立意可以选择不同的写作重点。
“明确文体”这一条,现在几乎是被大多数学生所忽略的一个要求。在这个给予大家最自由的发挥空间的地方,我们为何不“狠狠地”用一番力气呢?简直可以说,“明确文体”所给予我们的创作自由、它对我们展现个人才情、性情和独特生活体验的价值,正像那些“弹痕少”的部位,几乎完全被大家忽略了啊!这也就是我宁愿使用类比方法而不用哲学定论去概括主旨的原因。想一想,当“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命题只能让你写一篇别人可能都在写的干巴巴的、其实没有多少思想含量的、往往引人说套话的议论文时,你独独用了类比方法,给沃德先生的故事跟你的生活体验之间加通了桥梁,你的班级、你的考试、你的作业、你的同桌、你的学习习惯、你正在读的一本书、你的老师和父母、你走在上学路上看见的街景和校园树木花草,它们不再是一句需要你去套的现成的话,而是你的写作素材,是你可以随手拈来的热腾腾、活泼泼的丰富的写作内容。通过类比,你召唤它们来到笔下。
不是可以“自拟题目”吗?你的议论文题目就是《“弹痕少”的启示》。或者,你的题目更生活化——《反思我的“弹痕”》。解剖自己对待常见问题的思维模式,从一张试卷说起,剖析一下,多有味道啊。
你的小说题目是《想象一架没有飞回来的战机》。嗯,太好了,这就对上脾气了——想想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布局、想象和写法。现成可用的才子笔法。
你的散文题目是《被我忘记的校园月色》,构思来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书写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原因是做题太多,教室里悬挂的考试大比拼的红色标语太多太大太刺眼,你心里烦躁,学习效率很差。于是,有一个晚自习后,你来到了“日日走过的”校园松树下,看见了久违的松间月亮,那么美,这样宁谧洁净……,好好儿这样写几段“明月松间照”的美景,然后回到你的宿舍,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神清气爽,学习效率高很多。你发现,注意了自己的情感和美感这些“弹痕少”的部位,自己居然有了意外的收获。
你的记叙文的题目可以是《我那些侥幸作对的题》。快写呀,你那么多的考试故事。
哈,终于想起来了,万能灵药《老人与海》和桑迪亚哥老头,在这儿还是管用的!对,还是霍老师教你的那个题目《我还有……》。桑迪亚哥每至绝境,不去想自己丢了什么,而是要想自己还有什么。沃德先生呢,他不去想你们大家的“弹痕多”的“幸存飞机”,他在想,“我们还有哪些弹痕少的飞机没回来呀”。“我们还有……”,多了个“还有”,多了一个弥补真正漏洞的机会,创造了一个胜利返航的好结果。就像桑迪亚哥老头,他靠着对“还有”的刀子、舵把儿、短棍、船桨、大风、大海的关注,让自己回到了自己的床铺上。
我们不是还写过一个作文叫《假如我是鲁四老爷》吗?这个“假如”,是写作宝库大门的一把好钥匙啊。请你假设,假如我是那个驾驶胜利返航的、被沃德先生的统计弥补了相关缺陷的战机的飞行员,我在中弹的一刻,会想些什么?我怎样感激沃德先生呢?
什么,你还是写不了?那好,祝贺你,你“中弹”了!因为,你从未想过坐在考场上会无话可说。你平时作文很好啊,被老师表扬得很多。你的文章经常是被当众诵读的范文,现在却因为这个题目不合心意心烦意乱,毫无思路。你不喜欢议论文,可这个题目看来非写议论文了。你知道的思路,都套不上这个题目,咋办?好了,别忘了我们经常讲的写作本质啊——写作,就是对此刻当下我的心跳的记录。很简单的灵丹妙药。那么好了,盯着考官给的材料,抓关键词,抓他的叙事次序,看懂材料。然后类比,让这材料跟你这个人的生活发生联系——这是我的故事,我就是沃德先生!我也有类似的经历。比如说,此刻,当下,就在这个考场上,我发现,那些我爱写的散文题目,那些我写的最好的作文内容,不就是被我反复练习研究琢磨过的“弹痕多”的部位么?而这个讨厌的题目,这个我一见就不喜欢的材料,不就是我平日里根本不屑一顾、见了就放过的“弹痕少”的部位么?我就是那架差一点被击中飞不回去的战机呀!我现在,正在全力以赴,面对那个“弹痕少”的部位修修补补,认真阅读,凝神专注,苦思冥想:这类材料,通过怎样一番思考的修补,才能够变成我的“幸存飞机”,胜利返航。好的,我在现场,我在我的飞机上,我在考场上,我在我自己的生命飞行中,与那些飞来的炮弹搏击。幸亏,我还能及时发现,我有这样一个部位需要弥补……
阿喀琉斯的脚踵
不知道一支利箭的方向
英雄的长矛
挠不了后背的瘙痒
一只鸟看不见
背上驮着的蓝色天堂
孩子
就像你不理会
明天早晨的太阳
我
总是忘记咀嚼
这一口氧气的芳香
当我跟你们一样
骑着狂奔的热闹
一直跑到没有影子的地方
我的弹痕 我的战机——2018全国二卷作文题解